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铜胁迫对铜锈环棱螺致死率、富集性、CAT和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温州市瓯海茶山某河内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铜胁迫下铜对铜锈环棱螺的致死效应、铜锈环棱螺对铜的富集性、铜对铜锈环棱螺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较低浓度Cu2+(1.0、2.0 mg.L-1)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在较高浓度Cu2+(4.0~8.0 mg.L-1)胁迫下,则出现较高的死亡率。当ρ(Cu2+)为0.2~0.8 mg.L-1时,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和染毒剂量的加大,铜锈环棱螺对铜的富集性也在增强,但当ρ(Cu2+)为1.6 mg.L-1时,铜锈环棱螺对铜的富集量却随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铜胁迫下,铜锈环棱螺肝胰腺CAT和SOD活性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水平腐殖酸作用下沉积物中纳米氧化铜(CuO-NPs)对底栖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通过腐殖酸和CuO-NPs加标沉积物的慢性(28 d)生物测试,研究了肝胰脏中Cu的生物积累、Na+K+-ATP酶(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uO-NPs处理组(60 μg·g1),沉积物中腐殖酸水平对Cu的生物积累以及ATPase、SOD和CAT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在中、高浓度CuO-NPs处理组(≥180 μg·g-1),Cu的生物积累均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肝胰脏ATPase活性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腐殖酸水平为0.05 g·g-1时,SOD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腐殖酸组,表现为显著诱导,当腐殖酸水平≥0.1g·g-1时,SOD活性开始下降,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肝胰脏CAT活性总体上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显著下降.由于沉积物中腐殖酸的存在,显著增加CuO-NPs在沉积物中的分散稳定性,更容易被铜锈环棱螺摄取,从而通过增加CuO-NPs的生物积累而增强对铜锈环棱螺的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3.
复合重金属胁迫对秋茄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5个级别的人工复合重金属污水处理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L.)幼苗,2个月后对其叶绿素含量、叶片和根系的活性氧清除系统中的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变化以及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b及总量在低浓度处(1 W)有所上升,随着污染级别的升高,三者的含量均下降,且远低于对照组值.SOD活性随着污染级别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10 W污水时,叶和根系中的SOD活性均达到最大值.POD的活性变化与SOD活性变化相一致.CAT活性在叶片中不受污染程度的影响,保持相对平稳,但在高级别的污染下,活性有下降的趋势;而根系中CAT活性在10 W污水时达到最大值,污染程度再升级时,活性迅速下降.MDA含量在叶片中随着污染级别的增加呈"先降后升",而根系中MDA含量却是以升-降-升的模式变化,但它们都在10 W污水时,达到最小值.综合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秋茄幼苗在遭受重金属胁迫时,根系比叶更能有效地清除组织中的活性氧自由基,保护了根的生长,从而提高了抗重金属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无土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轻度和重度盐(NaCl)胁迫下,硅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影响.施硅量设置5个水平,分别为0.0、0.1、0.2、0.3、0.4 g SiO2·kg-1基质;钠盐(NaCl)胁迫设置轻度(每kg基质2.0 g)和重度(每kg基质5.0 g)胁迫两个水平.结果表明:硅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与不施硅的盐分胁迫处理相比,SOD活性提高了3.65%~130.1%,POD活性提高了11.7%~85.9%,CAT活性提高了44.6%~117.1%;MDA含量显著降低了1.0%~25.8%.施硅量相同,重度盐分胁迫处理SOD、POD、CAT活性低于轻度盐分胁迫,MDA含量高于轻度胁迫处理.相同盐分胁迫下,施硅量愈大,SOD、POD、CAT活性愈高,MDA含量愈低;轻度盐分胁迫条件下,硅对SOD、POD、CAT活性的提升作用大于重度盐分胁迫.以上结果说明硅对黄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物的影响与施硅量和盐分胁迫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Cr6 和Cr3 对水花生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的叶及根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对比研究发现 ,Cr6 和Cr3 均能对水花生产生毒害 ;铬污染后 ,水花生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5项重要生理生化指标发生相应变化 ;Cr6 的毒性明显大于Cr3 ,根的受害程度比叶严重。  相似文献   

6.
菲和芘对蚯蚓(Eisenia fetida)细胞色素P450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菲和芘在单一低剂量污染胁迫下对蚯蚓(Eisenia fetida)体内细胞色素P450酶系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通过滤纸接触染毒法,检测蚯蚓细胞色素P450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蚯蚓体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和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对毒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菲和芘在蚯蚓体内的代谢诱发了细胞色素P450总含量的增加,且在此过程中有活性氧自由基产生.不同酶对毒性效应响应的域值不同,其敏感性大小为:P450>SOD(POD) >CAT.根据四个指标对污染物浓度响应的域值不同,可将四者联合应用互为补充作为一套生物标记物体系,以满足污染物不同暴露浓度下土壤的毒理诊断,增强指示的敏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AE对黄鳝保护酶SOD、CAT和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肝脏组织保护酶λ(SOD)、λ(CAT)和λ(GSH PX)为指标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AE(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污染对黄鳝 (Monopterusalbus)的损伤作用 .结果显示 :ρ(AE) 1.5mg/L处理液对黄鳝的损伤较小 ;随着 ρ(AE)升高 ,损伤程度加剧 .ρ(AE) >4 .5mg/L的处理液对黄鳝损伤较大 ,保护酶λ(SOD)、λ(CAT)在处理 96h后被抑制 ,λ(GSH PX)升高 .发现环境中AE的残留量对黄鳝种群有影响 .也证实了λ(SOD)、λ(CAT)和λ(GSH PX)变化可以反映黄鳝的伤害程度 .表 3参 14  相似文献   

8.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对大薸损伤程度的酶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和过氧化物酶 (POD)的比活力变化作为观测指标 ,进行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AE)对大薸 (PistiastratiotesL .)损伤程度的酶学诊断 .结果表明 :在 17℃下 ,ρ(AE) 0 .1mg L的AE对大薸的伤害程度极微 ;ρ(AE)为 1.0、10 .0mg L时 ,大薸受到较大的伤害 ,但能逐渐恢复正常生理活动 ;ρ(AE)为 2 0 .0、5 0 .0mg L时 ,由于伤害程度大 ,超出了酶的修复能力 ,组织逐渐坏死 .同时推测 :在AE污染下 ,大薸的POD是起保护作用的主导酶 .图 3表 1参 12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铜锈环棱螺为测试生物,在Zn、Cd复合暴露10d、30d后,研究Zn、Cd在铜锈环棱螺内脏团中的积累以及对生物体内脏团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Cd复合暴露下,铜锈环棱螺对Zn吸收呈抑制作用,对Cd的吸收有促进作用,说明Zn、Cd之间可能存在拮抗关系.Zn-Cd不同浓度复合,10d暴露下,SOD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CAT活性明显下降;30d后,CAT活性与S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MDA含量在暴露30d后,其含量达到4.86(nmol·mg-1pr).暴露10d时,GST活性没有受到显著诱导,暴露时间延长到30d时,各浓度组显示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组抑制作用达到最大.另外,Zn-Cd复合暴露,10dSOD较为敏感,而30dCAT较为敏感,可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长期暴露的一种生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分别暴露于0.2、2、20μg·L-1的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中,在处理后第1、3、6、10、15、21天分别取样,测定整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含量。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PFOA对菲律宾蛤仔组织SOD、CAT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低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1天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高浓度组SOD活性在暴露第6天达到最低;暴露1~15 d,低浓度组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组CAT活性在暴露第6天得到显著诱导,其余时间基本处于抑制状态;中浓度组POD活性在暴露第3天即达到最高,高浓度组POD活性基本一直处于抑制状态;随着PFOA暴露时间的延长,菲律宾蛤仔组织LPO含量呈现了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浓度组中EROD的活力都显著被诱导(P<0.01),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中高浓度组的GST活性在胁迫期间变化比较显著,呈现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PFOA暴露能够引起菲律宾蛤仔组织抗氧化酶和生物转化酶的变化,可以与其他敏感性指标一起作为指示早期海洋PFOA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十溴联苯醚(BDE-209)是目前唯一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多溴联苯醚阻燃剂,其环境行为及生物效应逐渐成为环境污染领域研究的热点。选用2(LD组)、10(MLD组)、50(MHD组)及250μg.L-1(HD组)4个浓度的BDE-209作用于紫红笛鲷,探讨BDE-209对紫红笛鲷鳃抗氧化酶(SOD、CAT及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BDE-209可以显著促进SOD和CAT活性,且随着暴露时间延长CAT活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暴露7d后,MLD组SOD活性达到最高68.31U.mg-1,是对照组(CK)的5.50倍,HD组CAT活性达到6.31U.mL-1,其次为MHD组的5.96U.mL-1。BDE-209对鳃POD活性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暴露3d时各浓度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组(P<0.05);7d时各浓度POD活性则受到显著抑制(P<0.05),清水恢复15d后各浓度组与CK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暴露期间各浓度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并且随暴露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d后HD组MDA含量达到最高,为6.99nmol.mg-1,清水恢复15d后,LD和MLD组MDA含量与CK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BDE-209可以诱导紫红笛鲷产生氧化应激效应,CAT和SOD则在氧自由基清除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酸雨,降尘对莴苣和小白菜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酸雨(A)、降尘(D)、酸雨和降尘(A+D)处理生长在紫色中性土和紫色酸性土上的莴苣和小白菜,以研究3种处理对2种蔬菜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可提高莴苣中的SOD和CAT的活性,且以(A+D)处理最为明显.与CK相比,在酸性土中,(A+D)处理可使SOD活性提高11.1%~21.2%,CAT活性提高15.5%~22.7%;3种处理可使小白菜POD活性提高,其中中性土(A+D)处理可使POD活性比CK提高50%~52%.  相似文献   

13.
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恢复过程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至2003年4月,对苏州河8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苏州河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种主要为铜锈环棱螺、梨形环棱螺、中华颤蚓和霍甫水丝蚓,种类数比1999年有所增加,但仍以耐污种为主。对不同水体间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体污染程度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由此建立了底栖动物恢复指数,该指数可以客观地指示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的动态过程。结合历史资料研究显示,苏州河底栖动物恢复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恢复迹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臭氧胁迫下外源喷施亚精胺和EDU对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顶式气室模拟研究外源喷施亚精胺(Spd)和EDU对O3胁迫下小麦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测定的生理指标包括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GR)、抗坏血酸含量(ASA)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APX)。结果表明,外源喷施Spd和EDU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叶片的SOD、POD、CAT、APX和GR活性,降低MDA和ASA含量,提高GSH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当Spd的浓度为0.25、0.50和0.75mmol·L-1时,小麦叶片POD活性比对照处理提高90.0%~226.7%,CAT活性提高21.4%~40.6%,APX活性提高164.2%~191.0%,MDA含量降低9.7%~42.5%。喷施300mg·L-1EDU可导致小麦叶片POD、CAT和APX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76.8%、27.4%和128.1%,MDA和ASA含量降低,GSH含量提高25.6%。以上结果说明Spd和EDU是2种比较有效的缓解小麦O3胁迫的抗氧化剂,可用来防护O3对小麦的毒害。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两种不同的水分胁迫方式(田间干旱迫和温室渗透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叶内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植物未遭受水分胁迫时,感染植株叶内SOD和POD活性明显高于非感染植株,在温室渗透胁迫下,随着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感染植株叶内SOD活性明显高于非感染植株,MDA含量大大低于非感染植株,而在田间干旱胁迫下,感染植株的这种优势表现得并不明显,图2表2参23  相似文献   

16.
NaCl胁迫对不同柑橘砧木品种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0,50,100,150,250,350mmol·L-1)对岑溪酸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龙州土柠檬Citrus limonia Osbeck和临桂砧板柚Citrus grandis Osbeck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自由基(O2·-)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岑溪酸橘、龙州土柠檬和临桂砧板柚3种柑橘叶片中O2·-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在NaCl处理下3种柑橘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O2·-胁迫。NaCl处理对岑溪酸橘和龙州土柠檬SOD、POD活性,临桂砧板柚MD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引起临桂砧板柚SOD活性、岑溪酸橘和龙州土柠檬APX活性显著增加(P0.05)。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下,3种柑橘叶片的CA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GSH的含量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NaCl处理浓度为350mmol·L-1时,岑溪酸橘、龙州土柠檬、临桂砧板柚GSH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7%、59.1%、90.8%,表明GSH在解毒NaCl胁迫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菊酯类农药胁迫对蔬菜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以小白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氰戊菊酯(20%乳油,推荐用量:稀释1500倍;加倍用量:稀释750倍)对小白菜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推荐用量及喷施加倍用量氰戊菊酯对小白菜抗氧化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喷施氰戊菊酯后3d内明显受到抑制,之后明显增加,第21d又受到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喷药后小幅增加,第21d与对照基本一致;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喷药后明显受到抑制.喷施推荐用量及喷施加倍用量氰戊菊酯均可引起小白菜MDA含量显著增加,且喷药浓度越高MDA含量越大,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氰戊菊酯胁迫促进了小白菜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氰戊菊酯可对小白菜产生一定的氧化损伤,导致SOD、CAT、POD活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氰戊菊酯胁迫对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其中对MDA的影响最大,MDA含量可作为植物受到氰戊菊酯胁迫时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磺胺甲恶唑污染对颤蚓的氧化胁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分别采用动、静态生物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对颤蚓(Monopyle phorus limosus)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以及颤蚓暴露于单一浓度的SMZ后,其体内典型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随时间的响应。结果显示:染毒8d后,颤蚓体内SOD的活性先降低后逐渐升高。SMZ染毒浓度达到1.00mg·L-1时,SOD的活性被显著诱导(P<0.01),为对照组的1.30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趋势明显分为先升高、再降低2个阶段。染毒浓度达到0.25mg·L-1时,POD的活性受到最大诱导(P<0.01),约为对照组的1.40倍。各处理组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并且随着SMZ暴露浓度的增加,CAT活性的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的,与SMZ染毒浓度间存在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SMZ暴露时间的延长,SOD、POD和CAT的活性变化趋势类似,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并在第8天时达到最大值(P<0.01),增长率分别为32%、26%和82%。综上,SMZ能诱导颤蚓体内产生氧化胁迫,而CAT在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