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扎扎实实教语文"是我从教20年来的教学理念,我所理解的语文就是要充分地理解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积累。我认为积累应包括语言的积累、生活感受的积累。一、重语言文化的积累我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督促学生。我认为语言积累是促进学生"气自华"的最有效的途径。重语言的积累就是要求教师重视读和背,重视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阅读和背诵是促进学生语言积累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我每教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有人问我,音乐教师要告诉学生什么?我想第一句话就是"为人生而音乐"。每一个人生都是一本书,一本唱不完、歌不尽的书。如果我们热爱人生,那么我们可以而且应该用音乐来打扮它、装饰它、开发它、提升它,让它绚丽多彩放射光芒。如果我们的教育从这里人手,或许一些已经麻木的心灵,将得到音乐的滋润;一些已经暗淡的  相似文献   

3.
晓白 《环境》2001,(3):12
我们的每一个消费行为都潜存着一个信息.我们应该带着环保的眼光去评价和选购商品,审视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不会给环境造成环境我们手中的钞票就像是"绿色的选票",哪种产品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选购哪种产品,这样它就会逐渐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哪种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不买它,同时也动员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如果每个消费者都有意识的选择有利于环境的消费品,那么这些信息就将会汇集成一个信号,引导生产者和销售者正确的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我们城镇的每一个角落,我的同事们都争先恐后、毫不吝啬地亮出自己的"教学法宝"。欣赏着一堂堂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创新课堂,我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之所在。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英语课堂改革的小体验吧!一、兴趣入手,从巧妙记单词抓起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在教单词上一般都泛泛而过,让学生读会单词,等学生能背会了,便匆匆进入知识的重点讲解中,学单词只是一个短暂而又不被教师重视的环节。其实对于学生而言,教会他们学单词的方法既省  相似文献   

5.
<正>六一快到了,大人们会送我许多礼物:帅气的衣服、美味的零食、精美的玩具……但是这些东西我都不喜欢。我想,如果我能送礼物给自己,那该多好啊!假如我可以送礼物给自己,我想要一个会变大变小的书包。因为我的书包又大又重,像一座小山压在身上,我都快变成"小罗锅"了。如果我拥有它,只要喊一声"变小",它就会变得像一张书签那么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石化企业的特点就是点多线长分布广。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条线,那我们每个人都是线上的一个点。线无论再长,若缺失一点也会断裂的。每一名岗位工人都肩负着千斤重担,他们操纵着昂贵的设备,掌握着重要流程的切换。哪怕一次偶尔的误操作,都有可能使国家巨额财产蒙受损失,都有可能断送鲜活的生命。也许就是因为少开了一  相似文献   

7.
<正>在25年的从师之旅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掘宝人——一点一滴地挖出学生的潜能,一点一滴地显示出他们的风采,不断地激励他们向更高的领域迈进,不断地激励他们完成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那么,怎样善用激励语言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呢?一、针对不同课文,采用情感激励,使学生产生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情绪渲染是讲授的素养之一,它在  相似文献   

8.
<正>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学习方式,既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自主地与读物进行沟通,自主地进行心灵碰撞。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些关于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怎样选书首先,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书。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及阅读能力,选择新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三百首》推荐给他们,并指导他们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逐字逐句地理解古诗的含义,从而轻松地背诵这些古代诗词精品。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名字,  相似文献   

9.
<正>经常听到有教师抱怨"我实在不愿看到这些学生""一见这些学生就心烦"……每当听到这些牢骚话,我的心中总会泛起一种怪怪的滋味。难道真的是我们的这些学生不够可爱,或者这些学生真得不够优秀。细细想想我觉得矛盾的根源在我们教师自身,如果每一个孩子都很优秀,每一个孩子都无可挑剔,那还要我们这些教师干什么。曾经的我也年轻气盛过,也因为工作的不如意闷闷不乐过、彷徨过、迷茫过,但现在回忆起来真为自己当初的幼稚想法窃  相似文献   

10.
<正>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诸如"仁爱产生仁爱","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的"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无不体现"关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功近利,没有耐心是搞不好教育的。我们每位教师要想真正做到赏识自己的每一位学生,不把自己的位置摆端正,不把我们个人的力量汇聚到整个民族的教育事业中去,不减少功利性,是无法真正实践"关爱"的要义的。那么,  相似文献   

11.
正"老百姓没有意识到,他们一些不经意的习惯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所以我们要主动走出去,向老百姓宣传环保知识。"荔湾区环保局局长郭泽果认为,抓环保宣教工作应成为城区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原来只有梦的组织,没有梦的素描,如今是圆了自己的梦啊!"荔湾区环保局副局长吴英霞感叹道。吴英霞的这个"梦",就是站上讲台当老师,荔湾区环保局的环保宣讲团的组建,为吴英霞所属的宣讲队伍,搭造了一个"讲台"。  相似文献   

12.
傅修才 《环境》2009,(5):84-85
当你吃着鲜嫩的牛肉时,你也许不会想到,你每消费一千克牛肉时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消耗了16000升水资源,而这一结果就是按照水足迹计算出来的。相对于碳足迹、生态足迹等环境概念,大多数的公众对水足迹都还感觉比较陌生,但是它却正在慢慢地走近我们,并且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羚痴     
《环境》2016,(1)
正十多年前,从未想过自己会从一个"摄影爱好者"跃转为一个"环保志愿者",更从未想过自己的生命会为一种濒临灭绝的羚羊日日纠结,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不让这种神奇精灵从地球上消失灭绝,如何帮助它们拆除夺其生命的草原网围栏,如何保护它们赖依生存和日益恶化的家园。这种羚羊就是"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1995年,我第一次听到"普氏原羚"这个名字,而且知道它是中国独有物种,数量不足300只,仅生  相似文献   

14.
晓白 《环境》2001,(3):12
我们的每一个消费行为都潜存着一个信息。我们应该带着环保的眼光去评价和选购商品,审视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不会给环境造成环境。我们手中的钞票就像是“绿色的选票”,哪种产品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选购哪种产品,这样它就会逐渐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哪种产品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不买它,同时也动员别人不买它,这  相似文献   

15.
<正>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同时又是一个良知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英国王子查尔斯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那就是责任。"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林肯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是上天给我们的一个大考  相似文献   

16.
我们已经跨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对于未来,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工业文明使我们疏远了自然,疏远了他人,也疏远了自己。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人类不能不警觉。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难道我们要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机器世界?难道我们的家园只能不可避免地陷入污染的泥沼?我想,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这个星球未来的主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新文明究竟应当怎样?究竟叫什么名字?我想,也许可以叫“绿色文明”,也许可以叫“生态文明”。其主要特征应…  相似文献   

17.
<正>每到诺贝尔奖颁奖时,总会有人重复"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许,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杰出人才的特质。新科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普拉斯教授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化学反应做计算机模拟,逐渐涉及多个领域的应用;莱维特教授"现在还是自己编程""总是去做新的东西";而瓦谢勒教授对工作的看法是"就像你看到一块表,你会想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对于事物本质的孜孜以求,突破传统、对新技术的精深掌握和创新应用,是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共同特点,概括成关键词就是创新和引领——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若有人问我:未来,什么会最引人注目,最令人关心,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环保”。若有人再问我:你将来会把什么职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说:“环保”。因为环保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未来需要它,我们的未来离不开它。我要做一名“环保”传播的使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话题要和所写内容一致,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窍门。学生在面对"话题"时,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启发他们展开联想,给"话题"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将内容丰富地表达出来,并指导学生以话题为中心选材,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不管哪一类型的文章,都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够轻车熟路。无论哪一位学生,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在湛蓝的天空中翱翔,留下自己美丽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正>做家庭作业是学生每天要做的事。每天做家庭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还会使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可有的时候我会不经意间听到学生抱怨:"家庭作业这么多,烦死了!"细细一样一样数来,我觉得作业并不算多。那为什么学生如此反感呢?于是我便开始留心学生作业量的问题。我把自己的问题带到了我们的"新家"——"于永正工作室"。在工作会上,大家对这个问题交流了各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