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下水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和饮用水源,其超采问题和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严重危及该区域饮用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国家重点战略,围绕改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目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存在的四点主要问题:①地下水污染严重,缺乏科学的风险管控与污染防治策略;②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监管体系亟待完善;③地下水污染分类治理技术集成创新与工程示范亟待开展;④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迫切需要研发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京津冀地区已有的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并提出“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的4个研究方向:①开展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完善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顶层设计;②突破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与优化监测技术,提升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③研发技术经济最优的源头阻控与污染修复成套技术,提升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治理能力;④开展回补区适宜性与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协同高效的安全回补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京津冀地区饮用水安全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区域水环境污染严重是影响"首都圈"民生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是当前京津冀区域的核心任务。本文基于对京津冀区域水资源、水环境现状的分析,通过北运河实地调研和监测深入研判区域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环境标准制定、直排污水治理、源头控制、再生水利用、人工湿地深度处理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京津冀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非点源污染带来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中,给水污染治理带来了极大挑战。根据相关分析和研究可知,水环境非点源污染会造成水源的大量污染,从而威胁人们的生活健康和身体健康。本文就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治理与控制对策进行全面分析,以有效降低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给农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一体化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推进实现京津冀环保一体化是首要任务。同时,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环保产业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朝阳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京津冀地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是符合国家战略,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京津冀地区的环保产业驱动力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识别京津冀地区发展环保产业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京津冀地区环保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计算京津冀地区各行业的污染贸易条件值,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贸易对三地各行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及特点。结果显示:从污染贸易条件来看,河北各行业在京津冀地区处于较为明显的劣势地位,这是河北在京津冀地区贸易中处于对自身污染减排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京津冀地区在实现地区一体化污染控制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地区间污染贸易条件失衡对地区污染减排和环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发展地区贸易的同时应考虑三地污染贸易条件的优劣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青 《环境保护》2016,(16):43-45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京津冀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京津冀也是全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水量不足导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环境管理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京津冀地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状况、水质、环境管理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策略,如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提高水源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建立并完善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等,以期为京津冀地区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京津冀地区2006—2015年雾霾污染的空间面板数据,引入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本模型,比较了京津冀各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本高低;继而基于机会成本法,核算了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河北省雾霾治理成本显著低于北京市和天津市,由河北省承担更多的雾霾污染治理任务,能使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成本达到最小化;在京津冀地区联合治理雾霾污染过程中,河北省因限制工业增长对其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北京市和天津市应给予河北省相应的生态补偿.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政策建议,如成立跨区域联合治理机构,健全雾霾污染生态补偿立法,设立雾霾污染生态补偿专项基金等,以此来促进京津冀地区雾霾污染生态补偿方案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区内土体的基本物理特性、粘性土的主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区内孔隙水的化学成分,对比区内土体和分散性粘性土的相似处,利用粘性土分散性理论,分析了地表水混浊的机理,利用分散性粘性土的治理工程经验,借鉴运用到地表水混浊的治理上来,给地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滕颖  李新  陆平 《环境科技》2006,19(4):49-51
随着近20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苏州地区已成为我国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水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分析对苏州地区水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人口因素、地区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及其城乡生活方式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京津冀地区散烧煤治理过程中如何做好公众沟通工作的问题,本文基于对京津冀14个村镇和街道社区干部群众开展的问卷调查和对散煤治理一线工作人员的实地走访结果,总结了京津冀地区开展散煤治理宣传工作的流程及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散烧煤治理宣传工具包的设计方案,具体回答了散烧煤治理宣传工具包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宣传工具包、宣传工具包的形式及使用效果等问题,以期为开展散烧煤治理的基层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技术方法,优化宣传策略,实现散烧煤治理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同时也给水环境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水资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城市的建设及城市的降水量,严重影响到水环境的质量及雨洪的径流。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水环境质量及治理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城市化进程中水环境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能够为城市化的进程提供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鲁地区是我国温室气体减排与大气污染治理的重心,随着末端控制措施减排空间的缩紧,通过能源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等源头治理方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需求日益迫切.基于开发的REACH综合评估模型,通过情景模拟分析,评估了京津冀鲁地区进一步加强末端控制的减排潜力,以及加速能源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和健康协同效益.结果表明,未来在京津冀鲁地区快速推行最佳可行的末端控制技术,2035年能够带来约3.3μg·m-3的PM2.5浓度削减,但仅依靠此措施不足以实现区域PM2.5浓度控制目标;加速能源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京津冀鲁地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的必要条件,2035年,能源经济系统的加快转型对大气PM2.5污染改善的贡献可达6.3μg·m-3;相比于当前的政策力度,4省市虽然需要额外付出相当于地区GDP 0.9%~2.5%的社会经济成本以实现PM2.5浓度控制目标,但加速转型带来的环境健康协同效益能够部分或全部覆盖该成本.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跨区域补偿机制欠缺,已成为制约该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短板.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核算了 2017年生产者负责原则与消费者负责原则下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分析了空气质量补偿主体及资金规模.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污染物排放具有较强的区域关联关系,说明治理大气污染不只要关注本地减排,还要加强不同地区间...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一体化与区域空气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秋 《环境保护》2014,(17):30-33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与公共性的特征,并从传统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大气污染,京津冀一体化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契机,同时,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与环境管理也有助于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文章指出应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同时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控中强调绿色善治,实现区域污染控制社会成本最小化、减排责任公平化、控制标准一体化、发展权益均等化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合作机制。京津冀空气质量管理需构建基于科学认知基础上的多方参与决策的区域整体大气污染控制战略与规划,践行区域"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建立区域基金或者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激励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共赢。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城市水体面临着水资源不足、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文章以京津冀为例,依据城市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8项代表性的评价因子,构建城市水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区域水环境管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水环境综合管理水平受供水总量、人均GDP、水质评分、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口密度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京津冀区域可以划分为4大类,其中北京、天津的城市水环境综合管理表现为最好,承德、衡水、张家口最差。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提出的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构建三地协同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倍显紧迫。文章分析了现阶段京津冀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的客观必要性,初步提出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构想,主要包括高度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准入制度、全局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协调联动的区域污染防治机制、全方位的环保监督考核问责制度和社会参与的市场调节体系,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率先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王韶华  张伟 《环境工程》2018,36(4):176-180
绿色发展、低碳经济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降低能源强度。为考察能源强度相关研究所达到的水平,主要从能源强度影响因素、能源强度地区差异、京津冀协同降耗等方面总结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结合京津冀生态建设一体化的现实背景,提炼了能源强度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是开展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的基础,对于保障京津冀地下水环境安全至关重要.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以京津冀地区内某典型区域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基于HYDRUS-2D软件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并以研究区内特征污染物硝酸盐为对象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地下水污染荷载主要受垃圾填埋场分布影响,其次为工业源和农业面源;②包气带结构类型不变的情况下,污染源荷载的变化只会导致进入含水层中的污染物浓度不同,不会改变包气带硝酸盐折减系数;③污染源类型、包气带介质岩性及厚度是造成研究区内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风险评价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采用基于HYDRUS-2D软件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地下水污染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对于确定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重点防控区域,提高地下水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流域—海湾是推动国家陆海统筹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基于陆海统筹构建水环境测管协同模式是实现水环境治理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厦门湾为例,通过梳理其水环境污染治理实践,识别了流域—海湾水环境系统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构建陆海统筹的监测—管理协同治理新模式的建议:通过健全流域—海湾监测管理评估协同机制、加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与管理、推动建设陆海一体化生态环境信息智慧协同平台等对策,提升九龙江流域—厦门湾水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新时代流域—海湾系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