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本身的认知特点和生活习性,通过创设出一种与现实情况相类似的情境,去真实地还原或者再现教学材料上的内容,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体验事物变化和发展的教学形式。由此可见,体验式教学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并在创设出的情境过程中尊重每一个个体,以及个体所做出来的所有选择,因此相较于其他的教学方式,具有很高的人文关怀价值和生命意义。这也正是品德和社会教学想要教授给学生的。可以说,在品德和社会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在理论上是不冲突的,但要应用在实际的日常教学中,仍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中受到品德教育。教师可通过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对品德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通过品德教学,可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此,本文主要探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其课堂教学过程应该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教学风格要返璞归真,反映学科教学本质。我们要通过挖掘、整合教学素材,让教学内容多维呈现;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乐享学习过程;修炼教学气质,以阳光的风采带给学生充足的正能量等方法策略促成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高效课堂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正>《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我们品德与社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还可以引起联想、启发思维,从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品德与社会教学情景的创设。其方式有三:其一,利用多媒体创设引人入胜的新知引入教学情境;其二,利用多媒体创设色彩斑斓的新知学习情境;其三,利用多媒体创设知识小结情境。  相似文献   

6.
实施新课程以来,英语教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近几年来,在课堂上我不断地尝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英语课堂变得异彩纷呈、生趣盎然。本文我主要就英语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阐述,与大家分享四种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活动情境,激励学生参与;创设对话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创设表演情境,激扬学生表达。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由于受认知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其对该科目的学习兴趣,致使学习的实际成效不容乐观。由此可见,努力寻求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十分重要。事实证明,情境教学可以大大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将对情境教学的创建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走向素质教育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正>情境教学法将知识与具体的场景和活动结合起来,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是学习数学的内在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在探究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更加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情境教学有效性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相似文献   

10.
内隐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品德的形成更多是无意识的、内隐习惯的形成过程。在内隐学习氛围下,会形成幼儿道德认知的缄默性知识,内隐学习的强有力性有助于幼儿道德意志深刻性的培养,内隐学习的抽象性有助于幼儿道德情感直觉性的培养,内隐学习的高选择力、高潜力及高密度贮存有助于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文章讨论了如何在幼儿的生活环境、幼儿的活动、教师和家长的言传身教等方面,有意识地以内隐学习理论对幼儿实施无形的品德熏习,使幼儿的生活本身的道德意境充溢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