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或生态环境破坏事件,工程项目中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均较大,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和风险事件多.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与监督的责任人,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应对建设项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或生态环境破坏事件,所作出实施具体的预防计划与处置措施的决策.即分析研究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环境污染事故的诱因,启动环境监理处置施工现场环境污染事故程序,严格遵守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置要求.  相似文献   

2.
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今人类快速发展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平衡被严重破坏。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往往牺牲了环境,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导致环境破坏严重。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监测出环境中污染物的分类和具体的分布情况,找出污染源,预测污染变化的趋势,并根据监测结果预警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本文从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出发,找出环境监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更好的进行环境保护,为人类可持续和谐发展创造美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环境遭到破坏,全世界人民均开始着手环境保护事业。本文主要针对国内水环境保护进行水质监测研究,以期为提高群众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发展迅速,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进行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本文对国际环境法的发展过程、基本原则以及内涵进行介绍,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良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我国环境保护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环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可以直接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制约经济的发展。同  相似文献   

6.
世界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常被看作是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工业作为把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手段、谋取外汇的途径和解决国内就业的主要场所,一直被人们视为财富的创造者。但是,工业和工业化又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工业污染源向环境中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和废热等废弃物,对人类、牲畜、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和危害。因此,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地质事业的发展迅猛,因为施工不注意环境保护,导致一些地质灾害以及破坏环境的事件频频发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何加强环境保护,特别是山体边坡加固已成为预防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护手段。  相似文献   

8.
石泉  赵黎明 《环境保护》2006,(22):70-72
编者按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自然与环境遭到人类极大的破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了严峻的环境威胁.各国政府逐渐把环境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开始通过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来推动环境保护.欧盟作为一个超国家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在跨国界、区域性的环境保护行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环境政策、区域性的环境保护行动为全人类的环境保护做出了典范,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法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污染危害已经到了一个集中暴发期 许多人看到近期环境污染事件被大量报道就简单地认为是环境问题变得严重了,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后果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环境危害的发生是与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环境执法不严紧密相连的,而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因为自然环境破坏引起的环境恶化逐年增加,人们已经意识到,不能为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肆无忌惮的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近些年我国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都加大了对于环境的保护,这也促进了环境工程的发展。本文以环境评价为切入点,对当代环保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环境保护工程中环境评价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1 “持续发展”——人类的希望 面对近年来全球性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热带雨林的破坏及沙漠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不断的发生,对社会经济已造成极大的损失,使人类开始认识到只有确保环境生态资源的平衡性,才能达到经济的持续发展。过度的使用地球环境资源,只会破坏环境回复性与生态平衡。 回顾国际自19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环境保护运动,其实是对“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工业急速发展造成的贫富不均和污染造成的环境破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突发环境事件频发,尤其是一些特大、重大环境污事件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如何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做到判断准确、措施有效、处置及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让大家对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陈刚 《环境》1999,(10):34-34
环境立法按时代划分可分为古代环境立法和现代环境立法,现代环境法的产生,我国要比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晚一个世纪。而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的产生,最早则可以追溯到古代殷商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可能是最早出现环境保护法律规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六五”期间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开创和发展以来的最好时期。经过这五年的努力,我国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归纳起来,“六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所取得的进展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显著提高。经过五年的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保护已列入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成为我们的立国之策、治国之策,成为一项人民的事业。如今,全社会初步形成了一个“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守护“第一防线”——关于企业环境风险防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环境保护》2012,(13):18-20
企业是防范环境风险、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的主体,是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防线。尽快增强企业的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完善环境风险排查和评估制度,依托专业风险评估机构对企业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提高企业环境风险排查和应急能力,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风险依然十分  相似文献   

16.
长期的环境法治建设实践证明,所有的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都在群众身边出现,都在现场体现.现场执法效果好不好,事关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能否贯彻落实,事关环境保护的成败.作为环境保护执法督查机构,如何履行职责,首要的是能够发现和督促解决各种环境违法问题,确保群众环境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7.
环境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依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我们居住的自然环境当前正受到严重的破坏,为此,我们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全面、准确、及时的反映当前环境存在的问题,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了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沿海环境》2000,(9):18-18
日本正在为走向“循环型经济社会”做准备,使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和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经济社会,向以“最优生产、最优消费 和最少废弃”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经济社会”转变。 现代经济社会的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同步进行的恶性循环,目前已经达到 极限的程度。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1992年,联合国举行了环境与 发展大会,提出要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本在六、七十年代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曾频频发生破坏环境的事件。日本吸取了这方面的教训,一 直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近年来,日本相继制…  相似文献   

19.
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反映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文章研究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类型,并深入分析了事件发生的显性和隐性原因。最后,文章总结了出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三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号召我们抵制和消除精神污染,大家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抵制和消除这种“公害”。可是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已经存在而且可能要更严重地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倒只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认真汲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惨痛教训,在社会、经济、科技的协调发展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才能少走弯路,预防和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设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美好的生活环境。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力倡导和亲切关怀下,我国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已经出现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七十年代初期,我国环境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不足,只能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