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盘锦市湿地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生态功能受损状况;为防止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物种、功能效应,使湿地资源永续利用,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维系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从秦皇岛市海洋资源开发的现状出发,对海洋资源如何开发和管理进行了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一些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郑昭团 《福建环境》1995,12(5):10-12
近年来,我省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开发活动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由此而产生的海洋环境问题出日趋突出。因此,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海洋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海洋资源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资源之一,由于开发技术等原因,海洋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笔者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洋资源经济潜力及战略价值的不断提升,国际海域尤其是公海保护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逐渐成为海洋国家关注的焦点。从地缘经济视角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在对国际海域经济活动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首先,依据国际海洋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形态,将国际海域经济活动划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类。各类经济活动的开展除受海洋生态环境、海域自然条件和国际规则、国家战略与地缘关系等因素外,还受到具体的技术瓶颈、装备保障和交通成本等多方面的制约。其次,从商品的价值属性出发,提出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所具有的三个属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地缘属性,进而从自然价值、需求程度和可获得性三方面构建了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的三维空间概念模型,并运用海域承载力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边界与阈值。再次,以油气开采、海上航行及渔业捕捞为典型代表,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集成生产函数、需求函数等计量模型,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技术方法。最后,结合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需求,提出我国加快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研究构建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评价方法,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指数在2006年为0.381,在2009年为0.508。评价方法避免了目前评价研究中的弊病,既减少了主观随意性又反映了系统整合原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盘锦市三个水库水质现状监测和调查,了解到盘锦市水库水质满足其灌溉功能要求;营养状态保持在轻、中度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与环境     
X222(幻103解1论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陈祖军(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保护/环境水利研究会一2(X)1,(1).一7、10环图X一121 针对世界各国竞相开发海洋资源的形势,就目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海洋环境的现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用辨证的方法,分析了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经济的高度提出了海洋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的几点措施,对海洋资源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X222(X) 103242可持续性:废物最小化、绿色化学和固有的安全工艺二Sus…  相似文献   

9.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宁是中国北方海洋资源丰富的省区,既有海洋生物、海水化学、海洋能源等狭义的海洋资源,又有港湾、海洋交通运输航线、海洋旅游景观、滨海浴场和海洋空间等广义的海洋资源。论文对辽宁海洋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评述,并计算了辽宁沿海各个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度。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辽宁主要海洋产品的产量逐年增长,论文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与资源产出(产品)的关系,据此计算了辽宁沿海各地的海洋经济资源丰裕度指数。通过海洋资源丰度和海洋资源丰裕度指数两个指标的对比,既反映出各个地区海洋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状况,而且海洋资源丰度和海洋资源丰裕度指数这两个指标在地区排列顺序上完全一致,充分说明了海洋资源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通过对渤海海洋资源评估、对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增长、海洋产业部门结构特征以及当前渤海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重点与发展方向,明确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是以利用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此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深圳湾TIN和PO43--P数值模拟及减排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万由鹏  毛献忠 《环境科学》2011,32(2):384-391
采用EFDC模型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和营养盐模型,模拟总无机氮(TIN)和正磷酸盐(PO43--P)等主要营养盐在深圳湾不同水文条件下的输运规律.计算结果表明,TIN和PO43--P的计算值和实测多年月均值枯、丰水期都吻合较好.内陆河流TIN和PO43--P减排方案的计算表明,珠江口TIN提高至三类海水标准是深圳湾水体...  相似文献   

12.
武红庆  柯丽娜  王权明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4):595-601, 624
研究满足人海协调发展的海域利用的适应性规模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基本依据,本文提取整理了2007年、2014年的锦州湾海域使用类型面积及海洋功能区划面积,依据其资源耗用系数及允许开发因子,构建了基于可变模糊计算模型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方法,对2007~2014年锦州湾附近海域使用状况和海域承载力进行评价预警,并研究其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结论:①2007~2014年,锦州湾海域使用面积增加,海域开发承载力从临界超载变成超载,且锦州湾附近海域使用类型向资源耗用系数高的海域使用类型转变;②锦州湾中部区域的海域开发承载力级别特征值和承载力指数高于北部和南部区域,2014年其海域开发承载力预警等级达到了极重警,因此需要更加注重合理规划和调整中部区域的海域利用结构;③2007~2014年锦州湾南部区域海域开发利用活动强烈,海域开发承载力指数增长了39.6%,增长速度高于北部及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13.
以渤海为例,借鉴国内外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从海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内涵出发,根据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要求,结合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以海洋功能区水质状况评价为基础,建立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级评价模型,根据渤海2013~2016年的海水监测数据资料,对渤海近岸进行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区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划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区域,可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警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为海洋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积沙区的植被分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现代风蚀坑主要包括平缓草地的简单风蚀坑、复合风蚀坑和固定沙丘的简单风蚀坑3种类型。坑后积沙区植被出现明显的分带性,且随风蚀坑及其下风侧积沙体的形态、尺度而发生变化。在平缓草地简单风蚀坑下风侧积沙体平面形态呈顺风向的舌状,由坑口至原生草地,随积沙厚度顺风向减小,依次出现沙蓬、冰草和百里香3个植被带;平缓草地复合风蚀坑后缘形成具有滑落面的大型流动沙丘,在沙丘背风侧顺风向依次出现舌状裸沙带、舌状拂子茅带及两侧的冰草带;固定沙丘风蚀坑坑后积沙呈裸沙形式穿越沙丘原有的山刺玫和小叶锦鸡儿两个灌木带,并在裸沙带外围形成舌状拂子茅带。风蚀坑下风侧积沙区植被的分带性反映了草地植被对风沙活动的响应,即随着坑后积沙体的扩大,草地植被由原生向沙生逆向演替。  相似文献   

15.
海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海洋管理信息系统是海岸带综合管理获取正确信息,协调海洋开发活动冲突及避免海洋管理漏洞的客观要求。本文通过论述目前已经用于实践的数据库型、办公自动化型、决策支持型等三种类型的海洋管理信息系统,结合福建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提出我国建设海洋管理信息系统必须重视数据源、信息共享机制及系统的业务化运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矿物分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形成于紫色层向浅色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矿体具有明显的矿物分带 ,从紫色层向浅色层 ,金属矿物依次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变化 ,这种分带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顺层分带 ,另一种为垂直分带。引起矿物分带的原因是由于具氧化性的含铜卤水和具还原性的含硫溶液相互反应 ,造成了不同矿物的先后沉淀。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发育,已威胁到移民新城的城市规划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以巴东县新城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滑坡的发育特征,开展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以MAPGIS软件为平台,根据斜坡坡向和斜坡坡度将全区共划分成223个不规则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得到信息量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海洋功能区划立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环境的诸多特点使得依据各涉海部门的单行法律法规难以进行有效的海洋管理,从而导致海域开发秩序混乱、局部海域用海矛盾突出及人力、财力的浪费等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对涉海法律进行整合并制定专门的综合性的海洋功能区划法律。针对目前海洋功能区划的立法缺陷,本文从符合海洋生态系统的规律和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立法的必要性,提出海洋功能区划立法应以生态安全和非社会秩序为价值取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保持海洋生态健康原则、预警原则、以海定陆原则、资源定位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为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惠州市为例,构建了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压力类、支持力类和区域交流类3个目标层,包含人口、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人类社会支持能力、产品交换等7个准则层。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惠州市2004~2013年10 a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惠州市海洋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变化,部分年份出现超载情况。2004~2008年,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是海洋生态系统主要的压力,2009年开始,经济发展成为主要压力。支持力水平总体平稳,且不断改善。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在现有发展模式下,由于经济增长过快,废水排放量和固废产生量增加,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将逐年上升,2018~2020年将出现超载现象,为确保海洋生态承载力在可载范围内,惠州市需加快城市化进程,采用集约化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提高污染物处理率。  相似文献   

20.
空间规划是支撑旅游地发展规划的核心章节,目前主要依靠规划者经验判断,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方面的信息数据支持。论文将GIS格网化与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旅游资源单体采集、旅游资源格网化及其空间分析方法,并融合旅游资源群评价模型、旅游功能区识别模型、旅游线路和空间发展轴线识别模型予以支撑,形成了标准化的旅游资源采集、评价到空间识别的集成技术方法;并以青岛市为例,识别出了旅游资源集群及其发展潜力、旅游功能区和空间拓展轴线,确立了“一心、一带、三轴、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论文初步探讨了GIS格网化空间分析方法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能够补充传统定性评价方法客观性不足的缺陷,实现复杂旅游资源数据的单体评价、旅游资源集群评价、旅游功能区识别、旅游线路和空间发展轴线优选的系列化分析技术路线,可为延伸旅游规划深度、提高规划精度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