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口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诸如地球上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诸多问题,都与地球上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以及人口结构等问题息息相关,人口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应自觉地建立人口调控机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使人口规模和需求稳定在资源环境容量之内。问题一复活节岛是怎样由兴到衰的?复活节岛以其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居民起源的神秘性、巨大的“毛艾”石像以及岛上文明的兴衰等,一直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神秘岛屿。近…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长曲格平在“关于推进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面临着土地、水、能源三种基础资源的严重制约。中国年水资源量约为28124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149个国家中,排在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少数几个贫水国之一,并且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大,人均可供应量不足1000立方米。随着人口增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可供应量还呈下降趋势。同时,污水排放总量继续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全国污水排放总量,国家环保总…  相似文献   

3.
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水危机,将给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和平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本报转载《中国环境报》“六·五”世界环境日特刊以表纪念。  相似文献   

4.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本底要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约束,研究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增强对区域人地关系的理解。本文基于第五、六、七次县级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结合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及集聚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方向变化不明显,且人口分布呈现“多核心”格局,聚集趋势加强。(2)2000—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热点趋于集聚,冷点变化不明显。(3)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地形条件、水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离地级行政中心的距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大,河网密度次之,然后是坡度和人均GDP,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为从根本上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破解“三农”问题和“乡村病”难题,“城乡融合”理念被提出,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县域为单元,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基于“人—地—业”体系探究2000—2018年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吉林省城乡融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为中部与西部优于东部,并形成了以市区为核心的“以一带多”发展格局。(2)研究期内人口与产业融合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产业融合在3个维度中上升幅度最大。(3)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是“产业主导、多元协同发展”机制下人口、土地、产业共同促进的结果,多因子协同交互作用会进一步影响城乡融合发展。(4)实现人口双向自由流动、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三产融合发展是推进“人—地—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吉林省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战争为石油之战——而21世纪则为水之战。”这是曾经担任世界银行副总裁一职多年的Ismael Serageldin先生的预言。 随着世界人口的大幅度增长,饮用水正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根据世界人口德国基金会  相似文献   

7.
王丽 《绿色视野》2011,(8):37-39
地处非洲西海岸边的尼日利亚,不仅人口与民族众多,而且面积辽阔物产丰富。全国总面积92万平方公里,有西非“天府之国”的美誉。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部落的奇异风俗,引起世界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8.
桂西北喀斯特区域是我国西部主要生态脆弱区之一。该区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局部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化加剧,农田被挤占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区域的耕地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为实现桂西北喀斯特区域耕地安全,其主要对策是:控制人口增长,实施适度异地移民安置;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开发丘陵区缓坡荒草地和建立耕地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消失、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土地沙漠化以及海洋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美国一位名叫爱德华·巴斯的亿万富翁出资2亿美元,建造一座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实验室──“生物圈2号”,研究在模拟地球环境条件下,生物多样性的生存问题。“生物圈2号”于1986年动工修建,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国森北部的沙漠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温室结构。这座高大的玻璃和钢的构筑物占地3英亩多,由5个部分组成:一个拥有微型山脉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0.
庞大的人口数量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与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今日中国推行环保工作的“瓶颈”。一提到新中国的人口问题,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其实,早在马寅初之前,就已经有知识分子注意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著名的学者、政治家、民主人士邵力子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今日被列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由邵力子最早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江苏省句容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为了将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落到实处,句容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保,走“水污染防治为主.水气渣防治并重”之路,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热点,推动句容市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一、以“而残雨点”为重点,突出解决全市水环境保护问题句容市处于丘陵地区,水资源分布十分不均,水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全市有主要河流9条,大、中型水库6座。由于历史的原因,工业布局不尽合理,有的流域被污水侵害,致使总体水环境质量下降‘局部地区污染事故与…  相似文献   

12.
李小平 《绿叶》2010,(5):106-121
毛泽东的“野蛮其体魄”,目的在于“文明其精神”。新中国万千口号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影响深远——健康的人民是一国之本。没有邓小平的长寿,中国就没有今天。从东亚病夫到世界强国,健康的国民是第一生产力,如何扎实地打造健康的中国人?第一,实行资源稀缺下国民健康保健优先战略,第二,尽更大努力减少先天缺陷和后天残疾,第三,减少人口,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人口·资源·环境1995年2月15日是“中国12亿人口日”。据测算,我国国上对人口的承载极限大约在15~16亿人口之间。“中国12亿人口日”的到来,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人口的警钟。我国自70年代开始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长期持续下降,对社会、经...  相似文献   

14.
地球总储水量约14.5×108km3,其中海水占97.2%,陆地水占2.8%;咸水占97.3%,淡水占2.7%;而江河水量只占陆地淡水储量的0.01%,加上时空分布不均、部分河流受到污染,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陕西省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探究这种变化特征和趋势对协调区域人口的合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空间自相关、人口结构指数、人口重心等研究方法,以陕西省97个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1990-2010年为研究区间,选取人口数和人口密度为研究对象,对陕西省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口分布存在“中间高—南北低”的格局,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呈正的空间相关性,人口集聚性较强.随着时间推移,集聚性趋势略有减弱,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较显著,表现出上升趋势;人口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动速度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16.
仝川 《中国环境管理》1996,(5):11-13,16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时.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球”。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也在其第九大部分中,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其中第二小部分的标题就是“环境和生态保护”。这标志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被…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年度研究报告:“一九八七年世界状况”。该所所长莱斯特·勃朗在这项报告中说:“一九五○年以来世界人口翻了一番,食品生产增加近两倍,矿物燃料的消耗增加了三倍多,其结果是,对地球资源造成的压力,超过了自然界的极限,其中森林受污染,大气层吸收废气以及耕地精耕细作,都超过可承受的限度。”勃朗特别强调“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威胁是臭氧层的耗竭,气候的改变和生物多样化的消失。”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压力 ,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对提高国民环境意识、改善中国生存环境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中小学生有2 2亿人 ,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 ,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关键。为了把握目前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 ,为积极开展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在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师范教育的PRED教育实践与行动指南”的资助下 ,1998年2月对山东省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中小学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人均占有量约270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4位。特别是水资源潜力贫乏的京津唐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430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6,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域的水资源尤为重要。1水资源现状1.1高耗水企业分布集中,地下水枯竭随着经济发展,京津唐地区集中建立的冶金、化工、电力、造纸、印染等工业行业都属高耗水类型。按目前工业化国家耗水水平,采煤需水l~l·st/t、炼钢需水20~40t/t、造纸需水200~500t’t,因此工业用水缺口较大。此外,该地区降雨分布不均,全年降雨的25%集…  相似文献   

20.
一、系统辨识和因果关系图森林是最大、最复杂的陆地生物生态系统,在其内部有着自身的能量转化、物质循环规律。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的自然资源。四川是一个少林省份,“五五”期间森林覆盖率为1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分布不均,西部高于东部,盆地周围高于盆地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