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阴天,风急。天色阴沉沉,云彩变幻莫测。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飞一样的驰骋,路边的行人不自觉地踉跄了几步。高速公路,行人?是的,行人!一名老人,衣衫褴褛,走在风里,尽显单薄的身材,随身的是一根竹杖,一条袋子。巡逻的警车赶紧停了下来,老人似乎吓坏了,身子一缩。看着警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每年以几千公里的速度递增。高速公路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已成为首要的问题,而高速公路行人影响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机动车骤增,榕城机动车道不断拓宽,将不少人行道改道作非机动车道,致使非机动车全部上人行道通行,非机动车驶上人行道,行人走路安全存在隐患。很多老人和孕妇都有这样胆战心惊的经历:无声无息的电动车猛地撞到后腰上!市区几乎没有一条街道可以让残疾人畅通无阻,广告牌、标志牌、电线杆使行人通行的空间所剩无几。这引起了人们的再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笔者经过某高速公路的收费站,看到了极其偶然的一幕:几个农民工模样的妇女,各自骑着一辆自行车,想乘着收费站一时忙碌之际,混水摸鱼进入高速路,却被细心的交警给拦下了。事后了解到,这群想上高速路的骑自行车的妇女,是想贪图便利走捷径。她们以为上高速只是收费不收费问题,根本不知道高速公路实际是非机动车的禁区,更不用说行人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近身攻击情景下行人疏散过程,基于恐慌情绪吸收模型、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利他性-神经质(Openness-Conscientiousness-Extroversion-Agreeableness-Neuroticism, OCEAN)模型设计该情景下的行人恐慌情绪模型,通过改进传统的社会力模型体现恐慌情绪对行人行为的影响。经仿真验证,基于动态恐慌情绪驱动的行人应急疏散模型——行人恐慌情绪(Personnel Panic Emotion, PPE)-动态行为(Dynamic Behavior, DB)模型能有效体现该情景下行人疏散特征。设计两组对比试验,研究恐慌情绪、防御人员对疏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考虑恐慌情绪下,疏散时间缩短42 s,被袭击人数减少5人,拥堵点由5处减少为3处,但行人疏散前期出现短时混乱,后期拥堵点的面积、人流密度更大;2)在疏散前期恐慌情绪传播主要受恐怖分子位置影响,全部行人开始疏散后,因拐角和出口处拥堵,恐怖情绪迅速大范围传播;3)防御人员能有效抑制恐慌传播,减轻恐慌情绪对疏散行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高疏散效率。该研究为此类情景的人员疏散提供了理论依...  相似文献   

6.
<正>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一般能适应120千米/小时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有4个以上车道的宽度。中间设置分隔带,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级路面,设有齐全的标志、标线、信号及照明装置;禁止行人和非机动车在路上行走,与其他线路采用立体交叉、行人跨线桥或地道通过。从定义可以看出,高速公路至少应符合下列4个条件:  相似文献   

7.
万远  胡同  贺彪  杨彪 《火灾科学》2021,30(4):192-201
针对约束环境下的行人疏散路径选择问题,提出了三维动态行人疏散路径优化方法。通过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拓展建立了三维行人疏散网格模型和三维解空间,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行人视域、路径距离、行人空间分布等多条件约束。引入路径寻优方法(Ant Colony Algorithm)、改进的社会力模型、更新的启发函数和信息素,构建了新的行人路径选择与优化机制。仿真结果符合实际路径优化需求,模型算法平衡了各出口利用率,提高了行人整体疏散效率,为三维空间下的行人疏散路径优化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生成的疏散路径信息有望反馈到地标系统中并有效指导突发情况下行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高速路上行驶,往往会看到一些拾荒者,从两侧铁丝网外钻入高速公路,堂而皇之地行走在高速公路上,有的还在超车道上逆道而行。这些违法的拾荒者由于对来往车辆避让不及,往往死于轮下;还有一些车辆为了避让行人而撞上隔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龙岩高速公路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20%,不仅给自身带来危险,而且给其它车辆的通行造成威胁。为什么在高速公路上驾车会如此频繁地出现疲劳呢? 高速公路驾车与普通公路驾车有着明显的区别。普通公路人多车多,情况复杂,驾车往往走走停停,速度慢,人的感觉器官也就习惯了。高速公路路面宽阔平坦、干扰少、双向隔离、无行人、景色单一、单向行驶  相似文献   

10.
笔者经过某高速公路的收费站,看到了极其偶然的一幕:几个农民工模样的妇女,各自骑着一辆自行车,想乘着收费站一时忙碌之际,混水摸鱼进入高速路,却被细心的交警给拦下了。事后了解到,这群想上高速路的骑自行车的妇女,是想贪图便利走捷径。她们以为上高速只是收费不收费问题,根本不知道高速公路实际是非机动车的禁区,更不用说行人了。  相似文献   

11.
当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借助自行车进行疏散是一种重要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行人-自行车混合疏散建模和模拟研究。为了更好量化自行车的超越行为,引入了临时期望运动方向,改变自行车的自驱力,实现对自行车避让超越行为的细致描述;修改了单车模型来更新自行车的运动,建立了一种多层次的自行车运动子模型。将该模型与行人社会力模型相结合,得到一种基于社会力的行人-自行车混合疏散模型“MixSF”。模拟发现,MixSF能够较好地再现混合疏散中的超越行为。在实验条件下,发现个体密度小于0.548人/m2时,自行车占比的增加能加快疏散;相对密度大于0.81时,自行车失去疏散速度优势。  相似文献   

12.
大街上行人川流不息。在熙熙攘攘的行人中间,不时传来一种人力三轮车“闪开”、“让一下”的吆喝声。听到吆喝声的行人,似乎总是很自觉、很“知趣”地纷纷退开,且唯恐躲避不及。这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力三轮车呢?货运小三轮也!若问为何行人对它退避三舍?车速非凡也!  相似文献   

13.
德国汽车虽多.道路交通却总是秩序井然。 德国交通法没有汽车应礼让行人的规定,但德国司机总是充分尊重行人的路权。前方路上如有行人,司机不会按喇叭催促,而是耐心等待行人觉察身后有车并主动闪开,或者先慢慢跟在后面,再想办法绕开行人。  相似文献   

14.
杭州飙车案的发生并非偶然。 走在上下班高峰期的街头,常常看到在没有设置红绿灯的斑马线上.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挤成一团,谁也不肯有一丁点的礼让。即使在非高峰期,有的车辆途经斑马线。遇到过街行人非但不减速,反而一踩油门“嗖”地抢先而过:有的车辆甚至加速逼进,把行人逼回人行道。  相似文献   

15.
"路德"一词最近被车友提及较多,乍听起来,"路德"似乎很宏大,其实就表现在我们开车的日常细节中。 在路上并线要打灯,看见出口早点并出来,不抢行猛拐。如果迫不得已别了其他车,要打手势道歉。 行人过马路,可让可不让的情况下,还是让一让吧,不争这一秒。特别是老人或残疾人过马路,即使有  相似文献   

16.
时间观念     
在大多数国家,对那些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人,警方无非就是向他们提出警告,或者进行罚款。但是,菲律宾警方对违章行人的惩罚方式却十分奇特,巡警们一旦在路上发现了违章的行人,便向他们抛掷湿毯子。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据济南历城交警大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至4月历城辖区发生的8起涉及行人、自行车的死亡事故中,因横穿马路导致身亡的就有6起。2016年4月14日,当天济南历城区接连发生两起行人被撞身亡事故,均为老人被货车撞击导致。当天凌晨3点30分左右,济南历城交警大队接到报警后赶往荷花路桃园加油站附近的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民警见一名像是拾荒的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跨径、细长、轻型化人行桥在运动人群荷载激励下异常振动问题,以简支梁作为桥梁基本模型,以社会力模型作为行人基本模型,描述行人步行速度和动态步行频率特征,建立考虑行人步行力驱动的人群-桥梁耦合振动模型,分析行人和人行桥相关参数对系统耦合横向振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桥上行人数量超过一定规模后,会出现人群-桥梁系统同步及人行桥大幅度横向振动现象;同步过程可通过行人相位变化率判定,序参量R下限值为0.6时,系统达到同步状态;行人到达率增大,引发共振的临界人数逐渐下降,达到同步的时间趋于增加;行人到达率不变时,行人对人行桥振动的敏感度C值增加使系统达到同步时间降低;人行桥基本参数比例一定时,长度变化会对临界人数产生显著影响;阻尼比增加,结构产生大幅度横向振动的时间延长,达到一定值时,人群-桥梁系统不会发生同步。  相似文献   

19.
施倚 《劳动保护》2006,(1):106-106
编辑同志:本人是一名汽员工,我的嫂子于2002年8月15日早上7时40分左右(8时上班)骑自行车送小孩上学后,直接去单位上班的途中被迎面开来的大货车后部副伤。经交通部门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七条(车辆、行人必须各行其道。借道通行的车辆或行人,应当让在其本道内行驶的车辆或行人优先通行。遇到本条例没有规定的情况,车辆、行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周捷 《安全》2001,22(3):30
2001年1月4日下午1:30左右,在浙江宁波市区江北环城北路宁波公交二公司附近路段发生一幕险景。一辆标有宁波市某汽车运输公司的集装箱卡车突然在此路段上落下一只小型集装箱,幸好在路旁行走的3行人反应灵敏,及时逃避,才未酿成惨祸。过往车辆及其它行人见此情景,无不为之惊叫,并因此捏了把冷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