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合案例分析交通噪声对临路高层建筑声环境的影响,随着楼层的变化,噪声贡献值呈现抛物线型变化。在第3层~第5层处噪声值达到最大,然后随着楼层增加噪声值逐渐减小;此外低楼层处夜间噪声超标严重。在隔声设计时应重视噪声最大值出现的位置及夜间时段的噪声影响,增加声屏障的高度对提高低楼层隔声效果有较明显作用。对于临路高层建筑,单一的声屏障措施的降噪效果有限且有众多限制因素,采取声屏障+隔声窗措施有较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道路车流量增多,交通噪声对人居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本文以深圳市某快速路声屏障改造工程为例,利用SoundPLAN噪声预测软件研究了不同折板角度声屏障降噪效果,为道路声屏障深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噪声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的交通噪声敏感点、交通噪声横断面及声屏障降噪效果等进行了监测,全面分析了交通噪声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公路声屏障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初步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CAD二次开发技术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方法,研究了声屏障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框架和结构,利用Visual Ba-sic的ActiveX Automaiton技术,初步开发了基于AutoCAD的公路声屏障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该软件在输入必要的环境条件和公路噪声的参数后,可自由进行公路交通噪声预测,评价和声屏的设计,并以表格的形式输出交通噪声预测值,以AutoCAD图形格式输出声屏障设计平面图,断面图,立面图等以及有无声屏障时交通噪声的空间等声级曲线图。  相似文献   

5.
夏锴  周敬宣  张英  罗文 《环境工程》2007,25(1):47-48
利用废旧汽车轮胎与水泥穿孔板两种主体材料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复合吸声屏障,并从实验和理论上证实了该种声屏障在中、低频段吸声性能良好;同时制作成本低廉,便于维护,适合于高速公路交通噪声降噪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文  吴小萍  李洪旺 《环境工程》2009,27(1):115-117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修建声屏障已成为解决交通噪声问题的首要选择,但与此同时也给沿线的居民和建筑物带来了其他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探讨声屏障应该考虑的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把声屏障环境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EIA)体系中来的建议,为解决声屏障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春轻轨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萍  沈万斌 《交通环保》2005,26(2):28-30
在分析轻轨交通特点基础上,对长春轻轨交通噪声环境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轻轨列车单独运行产生的噪声低于70dB,不超标;轻轨与铁路并行段,铁路交通噪声大于轻轨交通噪声,铁路噪声超标,应在并行段设置声屏障以保证交通噪声不超标;轻轨车内噪声比传统的有轨电车低14dB,有利于乘客身心健康,是较理想的城市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鼓楼立交桥机动车流量的实测。运用高架桥交通噪声预测数学模型,对鼓楼立交桥交通噪声剖面分布和地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经过计算声程差,得出合理的利用声屏障技术来解决鼓楼立交桥交通噪声问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王庭佛  冯苗锋  徐剑 《环境工程》2012,30(3):113-116
为控制高架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南京市应天大街纬七路西延高架道路上安装了一条总长度764 m的全封闭声屏障。该长度的全封闭声屏障在城市高架道路上实施在国内尚属首例。简要介绍该声屏障的工程概况,重点阐述了该声屏障的声学、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情况,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交通方式也在改变,城市、地区、国家之间由不同的交通道路连接成一张紧密的网,在陆地上,最先得到推广使用和可取性最大的就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具有便捷、快速、经济、实用等优点,成为人们出行和运输的首选,但是,由于高速公路线路越来越多,很多高速公路的修建给周边的生活、学习、工作、休闲场所造成了很大的噪音困扰,因此,高速公路上建设声屏障能够有效控制噪声的传播。本文将主要针对四川告诉公路声屏障的应用状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交通干道车流量与噪声污染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铁军  王翔  田良 《交通环保》2005,26(1):13-16
兰州市受河谷地形限制,用地紧张,交通问题突出。近年来,市内车流量呈显著攀升趋势,噪声污染基本保持平稳。近期监测表明,市内交通干道车流量较大,声环境质量较差;典型路段车流量变化时间规律明显,车流量与Leq均值在工作日与休息日有显著性差异;公交车站噪声比站旁道路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对杭州市高架快速路两侧的典型建筑群进行了噪声监测,结果表明第一排/列敏感点噪声等效声级均超出4a类标准,昼间超标0.2—5.6dB,夜间超标8.3~15.9dB;第二排/列的噪声等效声级均超出2类标准,昼间超标0.9-5.7dB,夜间超标2.2~8.3dB。典型建筑群的第一排/列对第二排/列的隔声及距离衰减效果为5.1~14.9dB。对交通噪声的防治,可采取设置合理噪声防护距离、建设低噪声路面、设置隔声屏障、建筑物噪声防护和加强交通噪声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抚顺市1996年2005年的噪声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抚顺市的环境噪声污染现状、特征,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生活噪声突出、交通噪声污染显著。并据此探索合理的防治措施——噪声控制规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及强化城市环境噪声管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市2007—2010年东胜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为有效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各种源强计算模式对低速城市道路噪声预测的适用性,本文选取了安徽省合肥市运营稳定的1条低速城市道路进行实测.将实测的噪声结果与分别采用3种平均车速计算公式(包括设计车速、JTJ 005-96规范车速、JTG B03-2006规范车速)、3种源强计算模式(包括JTJ 005-96规范源强模式、JTG B03-2006规范源强模式、卓春晖报道的源强模式)预测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道路设计车速、卓春晖报道的源强模式预测的结果与实测值最为相符.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噪声路面降噪效果,基于近距法(CPX)获得轮胎/路面噪声,结合交通流特性、路面声学性能和使用状态,运用声能叠加原理和户外声空间传播机理,提出一种基于CPX改进的低噪声路面降噪效果评估模型,并以多种路面组合结构试验段为例,验证该改进评估方法的准确性.改进后的路面降噪效果评估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地预测低噪声路面对于路侧边界交通噪声和道路边界外35m环境噪声的降噪贡献量.在道路车道处于不同路面结构或者使用状态下,该评估方法可以为预测评估路面的噪声水平提供方法和依据.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评估方法对于道路边界交通噪声的预测误差分别从0.8,1.5和1.1dB下降到0.2,0.1和0.2dB;而对于道路边界外35m处的环境噪声,预测误差分别从1.1,1.8和1.1dB下降到0.1,0.2和0.2dB,有效提高了低噪声路面降噪效果预测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缺乏低时速单车噪声源强估算模式,低等级公路项目噪声预测结果常与实际监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文中通过实测各车型车辆在低时速条件下时速和单车辐射声级(Lmax)数据,运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并通过实测过往车辆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沿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以下简称《06规范》)中的公式计算低车速源强可能会造成结果偏低,建议采用下列式子估算低车速单车噪声源强:小型车L=21.5 lgV+34.96(15≤V≤63),中型车L=10.4 lgV+59.29(15≤V≤53),大型车15≤V≤48(15≤V≤48)。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微观交通仿真的交叉口交通噪声模拟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观交通流仿真的交通噪声模拟方法。应用Paramics微观交通仿真软件模拟了车流量从100veh/h逐级增大到1000veh/h过程中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交通状况,并将模拟所得的交通流数据作为交通噪声模拟计算的输入参数对交通噪声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车流量下十字交叉口附近交通噪声的特性及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在非饱和车流情况下,交通噪声水平随车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与车流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交通噪声的波动范围随车流量的增大而缩小,车流量达到饱和后,交通噪声不增反降。噪声污染级随车流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峰值出现在车流量为400veh/h~500veh/h之间。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在我国城市地区已很严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运营期的交通噪声比较突出。对几个交通噪声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和选择,并以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为例,预测和分析了其互通立交的交通噪声,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特性、预测评价后,从3个角度提出了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有效防治对策,初步构建了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