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相变材料能用于调节服装及衣内微气候环境的温度,减缓皮肤温度的变化,延长穿着舒适感的时间。文章介绍了相变材料的调温原理,服装用相变材料的性能要求,综述了服装用相变材料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相变调温防护服的阻燃性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系统开展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制备与阻燃性能研究。选取2种相变温度的相变微胶囊、2种阻燃基布,利用干法涂层工艺制备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选取2种阻燃剂,以45%和75%的比例涂覆在相变微胶囊涂层的表面,制成16种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基于锥形量热仪进行涂层织物阻燃性能测试,分析阻燃剂对涂层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阻燃整理的涂层织物相比,有机硅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42.22%,磷氮型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25.07%,并且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总热释放量呈下降趋势。另外,有机硅型阻燃剂明显降低了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量,而磷氮型阻燃剂有效地延长了织物开始释放热量的时间和热释放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因此,2种阻燃剂从不同角度优化了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提高了相变调温防护服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微胶囊相变材料在防护服装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研究开发了微胶囊相变材料(Microcapsule Phase change materials-MPCMs)在热调节防护服装上的应用技术.由于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能够在一种狭窄明确的温度范围,即通常所说的相变范围内改变其相态(从固态到液态或从液态到固态),以潜热的形式吸收、贮存和释放大量的热量,并且在发生相变的同时,材料的温度保持不变.当PCMs密封于直径几微米的微胶囊中,得到MPCMs.这些特性决定了其应用于服装时,在微胶囊内密封的PCMs材料可以使皮肤对外界温度的变化产生交互感应或响应,因此可减缓温度的变化,有助于保持恒定的皮肤温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Outlast腈纶调温纺织品的应用现状,分析了Outlast腈纶调温纺织品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Outlast腈纶调温纺织品经暂时阻燃整理后作为消防服舒适层与竹浆面料作为舒适层的综合热防护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Outlast腈纶调温纺织品具有优异的调温性能,热湿耦合作用下有效地加速了热湿的传递,将其作为消防服的舒适层具有应用可行性,并能有效地提高消防服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微乳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制备了石蜡-饱和盐溶液的油包水型微乳相变材料.探究乳化剂种类对液滴直径分布、流变特性及黏温曲线的影响,并重点关注KNO3、NaNO3、NaSO4饱和盐溶液对微乳相变材料热容的影响规律.同时,借助导热仪测定微乳相变材料的热扩散速率,并进一步得到材料的导热系数.此外,为提高微乳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对比了添加导热油后的导热性能.结果表明: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时,黏度下降较为明显;而Triton(曲拉通)作为表面活性剂时,温度超过75℃黏度才出现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归因于材料自身的剪切变稀行为.在40~90℃温度区间内,相变材料的最大热容为182 kJ/kg,是相同条件下水介质的4.3倍.添加导热油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50℃时导热系数由0.233 W/(m·K)提高至0.456 W/(m·K),当温度升至60℃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空间碎片超高速碰撞的数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数值仿真软件AUTODYN-2D对空间碎片的超高速碰撞问题进行模拟,研究不同数值计算方法和材料模型的适用范围,空间碎片形状对碎片云的影响,冲击相变等问题。结果表明,在研究超高速碰撞中普遍采用的SPH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碎片云的情况,但是难以对冲击相变问题进行模拟,而采用侵蚀模型的拉格朗日方法可较好地反映冲击相变现象。Tilloston状态方程适用于描述冲击相变问题,包括汽化问题。Johnson-Cook强度模型用来对应变硬化、应变率硬化以及熔化等问题进行模拟。因此,在当速度足以使材料发生相变时,Tilloston状态方程和Johnson-Cook强度模型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厂区环境绿化在防止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如调温、调温、吸尘、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 在耐火厂的生产过程中,如原料运输、破碎、筛分、混合成型等工序,都产生大量的粉尘。其中硅尘对人体危害较为严重。在耐火材料的原料制品中,几乎都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其中硅砖含游离二氧化硅大于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纤维织物经过含有适当交联剂和混合酸催化剂的聚乙二醇溶液浸轧,在一定的焙烘条件下,处理后的织物可获得较高的热焓值15—35J/g,具有适温性能。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温时吸热凉爽和降温时放热保温。相变物质聚乙二醇(PEG)在热力学转变时,由于热容量较大,所以使织物具有显著适温性能。本实验研究不同条件与织物类型对适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依据蒸汽相变促进细颗粒凝并长大的机理及典型的湿法烟气脱硫(WFGD)工艺特征,提出脱硫塔出口设置蒸汽相变室,以建立细颗粒凝结长大所需要的过饱和环境,进而提高WFGD系统对细颗粒的脱除效率.综合WFGD系统的腐蚀机理及水汽不易在低表面能材料表面凝结的特性,提出采用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低表面能材料作为凝结室的内壁面或壁面衬...  相似文献   

10.
矿用降温服的研制与应用对于解决矿山人员的防暑降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矿用降温服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并对矿用降温服的热舒适性进行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矿用降温服所采用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为-4.6℃,相变潜热为255.1J/g。该矿用降温服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和热舒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紧急情况下交通疏散速度,实现对疏散交通流的诱导,需要建立紧急情况下的交通流诱导模型。根据紧急情况下路网特性,提出路网脆弱性指标,并将其引入交通流诱导模型,对常态交通流诱导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基于路网脆弱性的紧急情况下交通疏散诱导模型,并用实测数据求解模型参数。分别用常态交通流诱导模型和文中的改进模型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改进模型诱导之后,高流量和低流量路段相对减少,交通流在路网中的分布更均衡、达到系统最优的效果。对紧急情况下的交通流进行有效诱导,可提高疏散路网利用效率,加快应急交通疏散。  相似文献   

12.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针对其中的两两比较这一环节,由于专家的自身原因,做出的评价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该研究借用信息论的理论,将群组层次分析法(GAHP)中的两两比较的实际情况看作信源,将专家看做信道,将得出的判断矩阵看做信息,从而使因为专家的差异而导致的判断矩阵的误差转变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通过分析其失真与信源类型并且计算其中的平均失真度和率失真函数,从而针对基于率失真函数的群组层次分析法的修正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后以某一使用层次分析法的鞭炮厂的评价作为实例,对于率失真函数在判断矩阵的修正中的准确性与可行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效率,缓解设备数量增长与监察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提出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施分类监管。在前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11年、2012年的试点应用情况,对风险评价体系的具体评价流程、结果及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类使用单位的数量依然占据近一半的数量,需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验证了风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指导全国分类监管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视域下突发事件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影响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事件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关系到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网络视域,从旅游者感知角度,建立突发事件影响目的地形象的过程模型。根据突发事件网络传播的效应——信息爆炸效应和舆论聚合效应,将模型分解为对目的地形象的强化过程和反馈过程。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会加速目的地形象感知的过程并深化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内容,从而强化对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反馈过程导致目的地形象的调整。分析表明,网络视域下突发事件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更加显著。最后总结网络信息时代目的地遭遇突发事件时维护自身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分析侵财类案件的危害程度,以抢劫、抢夺和盗窃3种典型侵财类案件为例,利用ZS市2008—2014年的犯罪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提取“发案时间”“发案地域”“选择时机”“选择处所”“选择对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职工月平均工资”7个特征,建立基于多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侵财类案件危害程度预测模型,并进一步开展预测结果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算法性能最优,危害程度预测准确率达到了0.88;在抢劫案和抢夺案中,一般和重大的案件容易发生在繁华地带,特大案件容易发生在其他处所;侵财类案件倾向于在工作日的城区中发生,发生的危害程度大多为一般;提出的侵财类案件危害程度预测模型可为侵财类案件的风险评估及警务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利益主体,过度依赖政府单一的安全监管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安全监管长期存在的难题.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监管绩效,就必须要联动行业协会、企业、中介机构、工会组织、大众媒体等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协作配合.根据协同理论的科学原理,从法律制度、组织、信息、资源四个协同要素方面,尝试性地构建了协同合作的安全监管机制,这是对我国传统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切实提升监管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功能退化是系统安全性问题的重要部分.目标树-成功树-动态主逻辑图(GTST-DMLD)在二值逻辑的基础上采用模糊逻辑对系统进行动态模拟,提供了分析系统功能退化的有力工具.通过模糊化与解模糊化手段相结合估算系统的性能变化,辅助进行安全性分析.给出了简化电子刹车系统示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管理实践的HSE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HSE管理体系在石油天然气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对企业提高安全、环保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HSE管理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对HSE概念认识不清、工作重点把握不准和运行不顺畅等问题,对HSE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形成了制约。本文结合HSE管理体系建设实践,对HSE管理体系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指导企业把HSE管理体系建设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绩效,构建基于循证方法的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预防体系。阐明施工现场安全循证预防(EBP)的定义、内涵、核心思想,梳理循证预防解决安全问题的思路,并且提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循证预防的流程框架。结果表明:针对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预防中的不足,循证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现在理论和方法 2个层面;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循证预防体系分为循证诊断和循证干预2个阶段,具体包括安全检查表、框架表示法、荟萃(Meta)分析等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0.
基于STEAM的靠港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船舶排放控制区的设立,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以对城市影响显著的内河靠港船舶为研究对象,采用本土化的船舶交通排放估算模型(STEAM),结合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中的船舶轨迹信息、船舶档案数据库信息及调研信息,实现基于船舶活动的"自下而上"的排放清单编制。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南京龙潭集装箱港区,得到2014年该港区船舶大气物排放量分别为PM103.452 9 t、PM2.52.762 3 t、NOx196.004 4 t、SOx2.896 6t、CO 20.624 5 t、HC 8.127 8 t以及CO212 554.289 5 t。与整个港区排放相比,靠港船舶是SOx和NOx排放的重要来源,占比分别达到70.76%和58.16%。基于排放特性分析提出靠港船舶减排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