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测定较高浓度亚硝酸盐存在时水中的溶解氧 ,提出了氨基磺酸修正碘量法 ,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清洁水和废水 ,与标准碘量法相比 ,氨基碘酸修正碘量法在亚硝酸盐浓度约为 10mg L、4 0mg L、70mg L情况下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 1% ,相对误差均小于 2 % ,表明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以满足实验室测定DO的要求。本方法测定DO时对亚硝酸盐氮适用的上限为 70mg L。  相似文献   

2.
进水氨氮浓度不变,低DO下启动并运行了短程硝化试验,考察了反应器内的氨氮氧化和亚硝酸盐积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内氨氮几乎全部被氧化,污泥浓度从4500mg/L下降到870mg/L,此时亚硝酸盐的积累率为55%,说明只控制DO的浓度很难实现高的积累率,同时受到温度和污泥龄等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物紊动床内短程硝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紊动床反应器(BTBR),分别研究了氨氮浓度、溶解氧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对硝化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条件下短程硝化的实现方法及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高浓度游离氨对硝化菌选择性抑制所获得的亚硝酸盐积累是不稳定的;在0.5 ̄1.0mg/L溶解氧下,DO成为增殖的限制基质,可实现亚硝酸盐稳定的积累;当进水NH+4-N为300mg/L时,出水硝态氮中亚硝酸盐氮比例稳定在80%以上。在DO浓度为2 ̄3mg/L的条件下,有机物浓度为200m gTOC/L时对硝化作用影响不大;DO浓度为0.5 ̄1.0mg/L、TOC为100mg/L时硝化系统即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4.
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的反相流动注射-光度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测定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的N-(1-萘基)乙二胺-反相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特N-(1-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盐溶液注入到水样和对氨基苯磷酰胺溶液的混合流,在λmax540nm处对反应形成的红色染料进行分光光度检测.线性范围为0.004~0.18mg/L亚硝酸盐氮,检测限为0.0012mg/L,测定频率为50次/h.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应用本法测定南京玄武湖湖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与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国标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2%,表明本法测定结果具有满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硫离子选择电极法快速检测油田水中硫化物,优化了操作条件,在溶液pH值大于11.5和中速搅拌(800 r/min左右)条件下,单个样品分析时间少于15 min.空气中的氧对测定结果干扰明显,通过取样时加入硫化物稳定剂方法可消除空气中氧的影响.方法的精密度小于4.0%,与碘量法相比,相对偏差小于15%,方法检测下限为0.35 mg/L.  相似文献   

6.
采用稳定运行的CANON颗粒污泥,探究不同DO浓度对CANON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O小于0.46mg/L时,CANON反应器可在连续曝气方式下运行.随着DO从0mg/L升高至0.46mg/L,系统脱氮速率从0提高到50.88mg N/(L·h);当DO大于0.46mg/L时,CANON反应器必须以间歇曝气方式运行;随着DO从0.46mg/L升高至2.8mg/L,系统脱氮速率从50.88mg N/(L·h)降低为41.84mg N/(L·h).CANON反应器在DO为0.46mg/L时脱氮速率最高,达到50.88mg N/(L·h),污泥脱氮负荷为0.45kg N/(kg MLSS·d).CANON颗粒污泥大小及结构对AOB和anammox菌的活性影响较大:由于液相向颗粒污泥的传质阻力,AOB的DO半饱和常数为0.77mg/L;而对于anammox菌,当DO小于0.46mg/L时,随DO浓度上升,其活性下降缓慢;当DO大于0.46mg/L时,随DO浓度上升,其活性迅速下降;当DO超过1.0mg/L时,anammox菌接近失活.  相似文献   

7.
氨氧化细菌的富集培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间歇培养方式,对富集氨氧化细菌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温度、初始pH值、DO、碱度、进水氨氮浓度对短程硝化作用的影响.实验发现:氨氧化细菌富集完成后,氨氧化速率达到22.8 mg/(L·h),亚硝酸盐积累率在80%左右,氨氧化细菌的数量可提高至富集前的32.6倍.此外,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当温度30℃、pH=8.5、DO=0.5 mg/L、HCO3-/NH4+-N(摩尔比)=1.67、进水氨氮小于400 mg/L时,有利于实现短程硝化.  相似文献   

8.
新型SBR工艺是在传统SBR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于反应器中加一隔板而成的。实验研究了不同的C/N、DO和好氧区与缺氧厌氧区体积比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当进水CODcr NH4^+-N浓度分别为198-604、48.7~57.0mg/L,DO浓度为1.0~3.0mg/L时反应器中CODcr、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89.3%~93.4%、77.6%~97.5%。  相似文献   

9.
详细阐述了在制定行业标准《城镇排水设施气体的检测方法》(cJ/T307—2009)子项“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下水道中氯气含量”时,检测数据的标准化验证过程。通过统计分析基础检测数据。确定了方法检出限为0.025lrJIg/L,测定下限为0.10mg/L,测定上限为1.00nqmg/L。样品浓度为0.300mg/L时,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1.5%,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1.7%,相对误差0.51%±1.94%。浓度水平0.700mg/L时,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0.70%,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0.81%,相对误差-O.03%±0.96%,实测样品加标回收率95.2%~105%。各项技术指标满足预期目标,甲基橙分光光度法测定下水道中氯气含量可行。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型连续流动分析仪对环境水样中的亚硝酸盐氮进行测定,同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法的分析速率可以达到50个样/h,NO2-N检出限达到0.001mg/L,加标加收率为94.0%-104.0%。  相似文献   

11.
硝化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积累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间歇式批试验法,改变pH值、DO浓度和温度,试验发现:当pH值分别为8.2、7.5、9.2、6.5和5.0,DO分别为1.0mg/L、2.0mg/L、4.5mg/L和温度为30℃、25℃、35℃和10℃时,氨氧化速率依次减小。进水氨氮浓度为50mg/L~250mg/L,保持pH值为8.0±0.2时,游离氨浓度为4.45mg/L~22.68mg/L左右,最大HNO2浓度远<0.2mg/L,游离氨和HNO2对好氧氨氧化菌的影响较小。结果表明,pH值、DO浓度和温度对好氧氨氧化菌的富集有显著影响。在富集过程中,控制pH值、DO浓度和温度是关键因素,游离氨和HNO2进行适当控制,以保证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而不抑制好氧氨氧化菌。  相似文献   

12.
MBR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高氨氮废水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OMBR处理模拟高氨氮废水,研究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效果,试验表明:在DO为1.0mg/L-1.5mg/L,系统温度为28℃,pH控制在7.5到8.6之间,进水NH3-N在598.2mg/L-701.3mg/L时,能够迅速启动反应器,在其他工况稳定不变的条件下,探讨了pH、温度和DO等对系统短程硝化稳定运行的影响,并探讨了此过程的影响机理。整个实验过程中,pH和进水氨氮的浓度能够短暂的影响亚硝酸盐的积累,但是并不能长久的使之稳定运行。在形成短程硝化的过程中膜污染逐渐加剧,经过清洗之后膜通量并不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3.
用充填陶瓷滤料的曝气生物滤池研究碳和氮代谢特性。曝气生物滤池进水氨氮为52mg/L左右、COD为100mg/L左右和回流比为200%时,经过20多d的运行,出水氨氮小于0.05mg/L、COD小于25mg/L、亚硝态氮为4.7mg/L和硝态氮为7.1mg/L,COD去除率达75%,氨氮去除率达99.9%,总氮去除率达78%;过大和过小的回流比对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性能都是不利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一般城市污水以及含低COD、高氨氮工业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高负荷生物絮凝-膜反应器(HLB-MR)的工艺参数,提高其资源化城市污水的效能,文章采用平行对比实验,考察了不同溶解氧(DO)条件下反应器的有机物去除效率、生物絮凝效果、有机物回收效果和膜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DO分别为1~2 mg/L和6~8 mg/L时,HLB-MR反应器有机物去除效率均在90%以上,其出水总COD均保持在30 mg/L左右;DO为1~2 mg/L时,反应器内胶体COD的絮凝效率为83%,其值低于DO为6~8 mg/L时的89%;总COD的回收率在DO为1~2 mg/L条件时为70.2%,也低于DO为6~8mg/L时的77.5%,但两反应器内悬浮态COD占浓缩液总COD的比例相差不大且均超过了94%,均利于有机物的回收利用;跨膜压差变化表明DO为6~8 mg/L时反应器膜污染程度较DO为1~2 mg/L时严重。从有机物回收与膜污染控制两方面综合比较,浓度为1~2mg/L是HLB-MR反应器较优的DO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溶解氧和污泥沉降比对乌鲁木齐新建东郊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的影响。旨在为生产运行管理和工艺参数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对相同曝气量,不同进水流量下.COD与DO之间的关系及不同污泥沉降比(SV)值下有机物去除率进行表征。通过对新建厂工艺指标跟踪测试.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在300~800mg/L变化时,DO在1.3~3.0mg/L之间:当污泥沉降比控制在15%~25%之间,COD、BOD的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SS的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全程自养脱氮颗粒污泥培养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BR反应器接种厌氧颗粒污泥,经过3个阶段培养,成功培养出全程自养脱氮颗粒污泥,并对颗粒污泥系统进行动力学研究.建立了描述全程自养脱氮的动力学模型.由于溶解氧(DO)在颗粒污泥内呈梯度分布,模型引入DO校正系数.通过模型研究反硝化作用、亚硝酸盐和DO对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一致.结果说明,异养反硝化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厌氧氨氧化(ANAMMOX)过程,但是随着启动的进行,反硝化的影响逐渐降低.初始亚硝酸盐浓度为20~30 mg/L时,厌氧氨氧化开始受到抑制,总氮去除率开始降低.DO浓度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全程自养脱氮效果受限制.根据进水氨氮浓度调整DO浓度,可使总氮去除效率达到较佳水平.进水氨氮浓度为80 mg/L时,最佳DO为0.3~0.6 mg/L.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纯度高铁酸钾,进行了矿井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简单的工艺条件下。高铁酸钾投加量在24mg/L以上时,经处理的矿井水剩余CODcr小于6mg/L;高铁酸钾浓度大于7mg/L时,经处理的矿井水残余的总大肠菌群数小于3个/L,杀灭率可这98%以上;高铁酸钾投加量大于24mg/L,可以使混凝后的矿井水浊度达到5NTU左右。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水高效低耗生物脱氮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活性污泥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可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NH4^ -N。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7.5h、回流比为1.5、无外加碳源时,COD的去除率大于90%,NH4^ -N的去除率大于99%;平均出水COD小于40mg/L,NH4^ -N小于1mg/L,TN的去除率60%左右;反硝化过程的适宜C/N为4~5。  相似文献   

19.
根据好氧-缺氧生物脱氮的工艺原理,设计了一体化A/O反应器,并就DO对其脱碳、脱氮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12h,进水COD为300mg/L左右时,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3%。当好氧区DO在5mg/L左右时,脱氮效率最高,TN去除率达到70%。当好氧区DO为3 ̄4mg/L时,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可达到动态一致,它们的去除率均在50%~60%之间。  相似文献   

20.
吴孟李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3-14,19
对自动固相微萃取(SPME)-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中苯系物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环境水中苯系物在不同SPME条件的优化、筛选实验,建立了苯系物的自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灵敏、快捷、可靠,分离度高,准确性好。在0.001mg/L~1.00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0.1lμg/L~0.41μg/L。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3.5%,回收率为88%~108%,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