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铁锰复合氧化物吸附去除五价锑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比研究了铁锰复合氧化物(FMBO)、羟基氧化铁(FeOOH)和二氧化锰(MnO2)吸附去除五价锑(Sb(V))的性能.结果表明FMBO对Sb(V)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在pH=5.0的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达到1.05 mmol·g-1,略高于FeOOH (0.82 mmol·g-1)及远高于MnO2 (0.43 mmol·g-1);采用Freundlich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Sb(V)在FMBO的吸附行为(R2 = 0.98).就吸附动力学而言,假二级动力学可很好地描述Sb(V)在FMBO (R2 = 0.93)和MnO2表面的吸附过程(R2 = 0.96),而Sb(V)在FeOOH表面的吸附过程可用Elovich模型拟合 (R2 = 0.94).Sb(V)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磷酸盐显著抑制了Sb(V)的吸附,而硫酸盐和碳酸盐影响不大.提高体系离子强度可促进Sb(V)在FMBO表面的吸附,推断Sb(V)在FMBO表面形成内层络合物后被吸附去除.  相似文献   

2.
纳米磁性磷酸二氢钙对Cd的吸附、回收与再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Ca(H2PO42、铁盐与亚铁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成纳米磁性材料Ca(H2PO42@Fe3O4(NMCDP),研究其对Cd2+的吸附、回收与再生效果.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显示,NMCDP粒径约60 nm,稳定性良好,饱和磁化强度为30.9 emu·g-1.吸附动力学表明,NMCDP对Cd2+的吸附1 h之内即可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表明,NMCDP对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42.50 mg·g-1.在pH值由2增加到3时,吸附量随溶液初始pH值的升高而增加,当pH值大于3后,逐渐保持稳定;溶液中共存离子Na+、Mg2+、Cu2+对材料吸附Cd2+均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Cu2+ > Mg2+ > Na+.采用0.01 mol·L-1 HCl与EDTA-Na2均可解吸出部分吸附的Cd2+,以EDTA-Na2解吸率较高,达到68%,从而实现NMCDP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超顺磁性纳米Fe3O4@SiO2功能化材料对镉的吸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志  易平  方丹丹  王强 《环境科学》2021,42(6):2917-2927
含镉废水的处理对于重金属镉的排放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出了超顺磁性纳米Fe3O4@SiO2功能化材料(MFS),采用等温吸附实验和动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MFS对Cd2+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并借助BET、XRD和SEM等结构表征研究了MFS对Cd2+吸附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MFS对Cd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Langmuir方程能极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特征,最大吸附容量值为69.49 mg·kg-1;吸附反应的自由能变ΔG、焓变ΔH和熵变ΔS表明MFS材料对Cd2+的吸附是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反应体系最佳初始pH为7;溶液中的Mg2+、SO42-、Ca2+和NO3-这4种干扰离子对吸附反应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MFS对Cd2+的吸附过程分为快速的外扩散阶段与缓慢的内扩散阶段;MFS吸附Cd2+后经洗脱再生,材料重复使用3次后对Cd2+去除率仍达73%以上.BET、XRD、FTIR和VSM结构表征表明SiO2成功修饰在Fe3O4表面,MFS主要成球状,平均粒径为38.7 nm,饱和磁化强度为85.38 emu·g-1;XRD、EDS和XPS图谱揭示Cd2+被成功吸附到材料上,主要机制为Cd2+与材料表面的—OH发生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4.
丁基黄药对选矿区土壤吸附铅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矿废水排放和尾矿库溢流等会将大量残留的选矿药剂带入选矿区周边土壤和水环境.采用批处理实验,研究了不同pH、初始丁基黄药(PBX)、Pb2+和Cd2+浓度下,PBX对某铅锌选矿区土壤吸附Pb2+和Cd2+的影响;并通过BCR连续提取,研究了不同浓度PBX处理后土壤中铅镉形态变化.结果表明,PBX明显抑制了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PBX浓度为40mg·L-1时,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由未经PBX处理时的3540 mg·kg-1和387mg·kg-1降至3085 mg·kg-1和100mg·kg-1.无论是否添加PBX,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Pb2+和Cd2+在土壤上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PBX与Pb2+、Cd2+形成疏水性难溶络合物以及在土壤表面存在竞争吸附是降低土壤Pb2+和Cd2+吸附量的主要原因,表明PBX能增加Pb2+和Cd2+在土壤中的迁移性.PBX对土壤Pb2+和Cd2+吸附的抑制作用随初始Pb2+和Cd2+浓度的增大而减弱,随初始PBX浓度及溶液pH值的增大而加强,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描述其等温吸附特征.低含量PBX (100mg·kg-1)下土壤中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镉含量有所增加,可导致土壤中镉的活化;但PBX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铅含量,且随PBX含量升高,铅活性降低效果越显著,这与Pb (C4H9OCS22的络合能力比Cd (C4H9OCS22强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应加强选矿废水中残留药剂对土壤中铅镉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改性污泥基生物炭的性质与重金属吸附效果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提高污泥基生物炭在高钙溶液体系中对重金属阳离子的吸附能力,将Fe2O3、MnO2、ZnO与市政污泥以质量比1 ∶10(以过渡金属元素质量计)混合共热解,制备改性生物炭;表征改性生物炭的组成、官能团分布和表面性质,考察其对典型重金属阳离子Cd2+的吸附效果.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促进污泥的热解,改性生物炭的H/C原子比均低于0.31,碳链裂解脱氢更彻底.改性生物炭中Fe、Mn保留较好,分别主要以单质和氧化物形态存在;而Zn流失较多.改性生物炭中的孔隙以介孔为主,平均孔径约3.8 nm,比表面积在50 m2·g-1以上.初始浓度约200 mg·L-1的Cd2+溶液中,Ca2+初始浓度从0 mg·L-1升高到约200 mg·L-1,Fe改性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容量从43.17 mg·g-1降至27.88 mg·g-1,但仍较未改性生物炭高10 mg·g-1以上,在含钙溶液体系中表现出了对Cd2+更强的吸附性能.Fe2O3较MnO2和ZnO对市政污泥基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强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王迪  徐绍辉  邵明艳  林青 《环境科学》2024,45(2):1069-1079
微塑料广泛分布于土壤环境中,不仅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还可富集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而影响它们在环境中的归趋.目前,有关微塑料对土壤中重金属运移影响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选取聚乙烯(PE)微塑料和Cd为研究对象,在明确PE对Cd2+吸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不同离子强度和类型(Ca2+、Na+)下,PE含量和粒径对土壤中Cd释放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E对Cd2+的吸附能力随粒径的增大而降低,以物理吸附为主,受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PE对Cd释放迁移的影响与CaCl2浓度有关,高离子强度下(0.05 mol·L-1和0.1 mol·L-1),PE促进了Cd2+的迁移,Cd2+的出流浓度分别由6.48 mg·L-1和16.79 mg·L-1升高到7.12 mg·L-1和23.45 mg·L-1;低离子强度下(0.01 mol·L-1)抑制了Cd的迁移,Cd2+的出流浓度由0.66 mg·L-1降低至0.57 mg·L-1; 且PE添加量越大,促进或抑制作用越显著.同时,Cd的释放迁移也受PE粒径和含量的影响,当添加量较小(1%、4%)时,大粒径对Cd2+迁移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而当添加量较大(7%和20%)时,小粒径更易促进Cd2+的迁移.当淋溶液为NaCl时,土壤的渗透性显著降低,PE对Cd的迁移无显著影响,但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总之,微塑料改变了土壤中Cd的释放迁移行为,作用结果不仅与微塑料的粒径和含量有关,还受土壤溶液化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铁矿及其腐殖酸复合体对Sb(Ⅴ)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了水铁矿和水铁矿与腐殖酸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Zeta电位及比表面积的测定对其基本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静态批处理吸附试验研究了水铁矿及其腐殖酸复合物对Sb(V)的吸附行为特征,探讨了吸附时间、初始pH值、初始浓度、不同干扰离子(PO43-、CO32-、NO3-和Cl-)对水铁矿及其复合物吸附Sb(V)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与水铁矿结合后未改变水铁矿的晶型结构,但降低了水铁矿的零电点与比表面积.水铁矿及其复合物对Sb(V)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腐殖酸的加入抑制了水铁矿对Sb(V)的吸附.随着pH的上升,水铁矿与复合物的去质子化能力增强,对Sb(V)的吸附量减小;溶液中共存离子PO43-、CO32-对水铁矿及其腐殖酸复合物吸附Sb(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改性生物吸附剂具有更好的重金属离子去除能力,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向菌株拉乌尔菌Raoultella sp. X13生长培养基中添加特定盐获得改性吸附剂,并研究了其镉离子(Cd2+)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原始菌体X13,经KCl、K2SO4、KH2PO4、(NH42SO4和NH4Cl改进的生长培养基制备的吸附剂提高了对Cd2+吸附效果.其中,NH4Cl改性的拉乌尔菌Raoultella sp. X13(命名为R5-1)对Cd2+吸附能力显著增加,达66.40 mg·g-1,增加了47.30%.这一显著变化主要依赖于生长代谢引起的细胞表面结构变化.Cd2+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吸附过程受溶液pH、初始金属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影响.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更加符合吸附剂R5-l对Cd2+的吸附数据. FTIR分析表明R5-l表面存在多种功能位点并可能参与金属离子的结合,例如—OH,—CH2,N—H, —COO,磷酸盐或硫酸盐等官能团.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R5-l可以有效修复废水中多种金属离子.因此,本研究获得的改性吸附剂R5-l可以作为重金属Cd2+的潜在微生物修复剂,并为高效,简便,环保地制备改性吸附剂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马文艳  裴鹏刚  高歌  孙约兵 《环境科学》2022,43(7):3682-3691
为探究不同微纳米粒径生物炭的结构特性和对Cd2+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筛分法和球磨法制备不同粒径(180~250、50~75和≤20 μm,分别表示为BC-1、BC-2和BC-3)玉米秸秆生物炭,利用元素分析、激光粒度分析、SEM、BET、FTIR和XPS等手段对生物炭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Cd2+浓度、吸附时间和pH条件下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行为与机制.结果表明,随粒径减小,生物炭表现为pH值和Zeta电位均下降、芳香性和极性降低、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不同粒径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其平衡时间依次为:BC-1(540 min)>BC-2(360 min)>BC-3(80 min).Langmuir模型能更好拟合Cd2+在不同粒径生物炭上的吸附等温过程(R2>0.97),Cd2+最大吸附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BC-3(74.43 mg ·g-1)>BC-2(45.71 mg ·g-1)>BC-1(44.59 mg ·g-1).生物炭吸附Cd2+主要机制有静电吸引、表面络合和阳离子-π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重金属与兽药抗生素共存时在土壤及地下水砂层中的吸附行为及机理,以重金属镉(Cd)和环丙沙星(Ciprfloxacin,CIP)为研究对象,石英砂为介质,通过批平衡实验法,研究不同Cd2+浓度、pH及离子强度等因素下Cd2+与环丙沙星共存时在石英砂上的吸附行为及其交互影响.结果表明:①环丙沙星在石英砂上的吸附可分为两个阶段,6 h内为快速吸附,6~24 h为慢速吸附,24 h后达到吸附平衡;Cd2+在石英砂上的吸附表现为瞬时吸附,且吸附行为不受环丙沙星浓度的影响;环丙沙星在石英砂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用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优,其次是伪一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效果最差.②不同Cd2+浓度对环丙沙星吸附的影响不同,当Cd2+浓度较低(5、20 mg·L-1)时,Cd2+的存在对吸附起促进作用;当Cd2+浓度为100 mg·L-1时,Cd2+的存在对吸附起抑制作用;pH越高,离子强度越大,石英砂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量越低,而石英砂对Cd2+的吸附则表现为pH越高,吸附量越大,离子强度越高,吸附量越小;不同Cd2+浓度、pH及离子强度对CIP吸附的影响程度与CIP浓度有关,CIP浓度越低,影响越显著;除了pH为7的条件外,CIP对Cd2+在石英砂上的吸附基本没有影响.③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拟合不同条件下CIP在石英砂中的吸附曲线,R2均大于0.949,且大部分n值在0.326~0.651之间,说明石英砂对CIP的吸附是非线性的.④Cd可与CIP中的羧基(—COOH)和羰基(C=O)发生络合作用形成络合物而被石英砂所吸附.  相似文献   

11.
零价铁PRB技术在地下水原位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翔  唐翠梅  陆兆华  卢欣  李淼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2):1309-1315
PRB(可渗透反应墙)是地下水治理中新型的原位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对环境干扰小等优点,已逐渐应用到实际. 原位修复技术中PRB根据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处理系统PRB和多单元处理系统PRB,单处理系统PRB适用于单一污染物、污染浓度较低、污染羽规模较小的场地,多单元系统用于污染场地较复杂、污染种类较多的场地. 零价铁PRB去除地下水中无机污染物及有机组分的反应机理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和还原性脱卤反应. 实际场地PRB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零价铁钝化及PRB堵塞,现阶段的解决方法主要包括超声、电化学等,但为了提高PRB技术的实用性,铁材料的解钝化技术、实际场地PRB的设计与安装、PRB体系的长期运行及服务期满后的处置均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2.
董明  宋卫锋  程亚杰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2):4367-4375
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在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去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苯胺黑药高效降解菌(Bacillus vallismortis)对苯胺黑药有良好的降解能力,但对其吸附重金属的性能研究还不充分.因此,本文采用3种方法提取苯胺黑药高效降解菌的EPS,主要考察了p H、温度、底物浓度和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提法提取的效率较高;p H对金属离子吸附影响很大,当p H7时,随着p H变大吸附量逐渐升高,而温度对吸附量影响不大.EPS对Cu~(2+)、Zn~(2+)的去除为快速表面吸附过程,在第8 min时对Cu~(2+)、Zn~(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7%、52.3%,EPS对Cu~(2+)、Zn~(2+)的吸附表观上符合拟二级动力学规律.在单一体系中,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出EPS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2.155 mg·mg-1,对Zn~(2+)的最大吸附量为0.508 mg·mg-1;Cu~(2+)吸附过程与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Zn~(2+)吸附过程与Langmuir方程拟合效果较好.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EPS表面的羟基、氨基、酰胺基团、羧基和C—O—C基团都参与了吸附,且Cu~(2+)和Zn~(2+)的吸附位点基本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ANAMMOX菌铁自养反硝化工艺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静  黄勇  毕贞  胡羽婷  董石语 《环境科学》2019,40(7):3201-3207
在非严格厌氧的连续流反应器中,通过调节进水pH、外加一定浓度的Fe~(2+)以及定期更换新鲜铁粉这3种运行方式探讨维持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利用零价铁去除硝酸盐反应体系长期稳定运行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进行、受零价铁表面钝化的影响,该体系硝酸盐去除率逐渐下降,反应器难以持续运行.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进水pH(5~7),或者额外投加一定量的Fe~(2+)对改善该反应体系的稳定性效果不显著.通过定期更换新鲜铁粉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硝酸盐去除率、增强反应器稳定性.相比对照组可稳定运行7 d,实验组可至少稳定运行60 d,硝酸盐平均去除率提高22. 23%.因此,采取适宜措施保证体系内有足够具有活性的零价铁、消除零价铁钝化的不利影响,是ANAMMOX菌利用零价铁去除硝酸盐反应体系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在倒置A2O污水处理厂各工艺段的浓度分布规律与去除效率,采用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检测分析了北京市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夏季和冬季各工艺段污水和污泥中PFOS和PFOA的浓度.结果显示,PFOS在污水与污泥中的浓度均大于PFOA;进水中PFOS和PFOA的浓度分别为113.9~160.6 ng·L-1和14.7~68.1 ng·L-1,出水中的浓度分别为60.1~232.6 ng·L-1和29.9~71.5 ng·L-1;PFOS和PFOA在倒置A2O工艺没有得到有效去除.同时发现,PFOS在污泥中的浓度随季节变化较大,且其在污泥中的分配比高于PFOA;PFOS的质量流在工艺流程的各阶段变化较大,而PFOA没有明显的变化和差别.进水中PFOS和PFOA的质量流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反而升高,有可能是由于前驱物质降解产生.  相似文献   

15.
改性生物炭固定床对模拟湖库水体中Mn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洁  叶志隆  王佳妮  蔡冠竟 《环境科学》2022,43(11):4971-4981
湖库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水资源,而湖库饮用水中锰离子(Mn2+)的季节性超标成为威胁人类的生活健康和社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开展了NaOH改性生物炭的静态吸附研究,并考察了热解温度(400、500和600℃)和改性条件(未改性、碱前处理改性和碱后处理改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碱前处理改性能提高生物炭的吸附容量,在400℃时获得最大吸附容量为41.06 mg ·g-1.之后,开展了改性生物炭固定床对Mn2+的动态吸附研究.结果表明,碱改性生物炭在静态吸附状态下的吸附能力越强,其在固定床动态吸附过程中的穿透点(ct/c0=0.1)和饱和点(ct/c0=0.9)时间越长;当分别提高Mn2+初始浓度和进水流速时,固定床吸附的穿透点时间由360 min分别缩短至160 min和200 min,饱和点时间由865 min分别缩短至700 min和600 min.Thomas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生物炭固定床吸附过程,表明动态吸附过程中,生物炭对Mn2+的去除由化学吸附主导,研究结果可为实际运行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WPSTM-TEOMTM-MOUDITM的对比及大气气溶胶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健  周杨  王进  王韬  王文兴 《环境科学》2007,28(9):1929-1934
通过对2005年夏季上海、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观测中3种不同原理气溶胶分析及采样仪的对比,考察了颗粒物个数浓度粒径分布仪(WPSTM)、锥形元件振荡微量天平(TEOMTMTM)在运行中所得数据的可比性.其中TEOMTM测量PM2.5质量浓度与WPSTM计算PM2.5质量浓度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79,并发现在粗粒子颗粒物比例较高的时段二者相关性分别提高为0.91和0.84.MOUDITM分级质量浓度与WPSTM计算分级质量浓度数据对比显示,除最小粒径分级外其他分级均有较好相关性(R分布在0.76~0.92).应用2组不同对比数据推测了上海和北京观测点PM2.5颗粒物密度,研究发现上海采样点颗粒物密度约为1.70 g·cm-3,而北京采样点颗粒物密度约为1.50 g·cm-3.  相似文献   

17.
外置式联合等离子体光解技术去除苯乙烯气体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开发了用一个高压电源同时产生等离子体和KrI* 准分子紫外辐射的外置式联合等离子体光解(Outer Combined Plasma Photolysis, OCPP)技术,并用于降解模拟流动态苯乙烯气体. 结果表明:在Kr和I2充入量分别为26.60 kPa和6 mg, 气体流速为3.26 m3/h, 初始ρ(苯乙烯)为1 265 mg/m3,外施电压为9.0 kV的条件下,苯乙烯的去除率达84.4%;与介质阻挡放电技术相比,苯乙烯的去除率提高了20.6%,能率提高了5.7 g/(kW·h). 同时,研究了OCPP技术降解苯乙烯的影响因素,包括Kr和I2的充入量、石英材质、气体流速、初始ρ(苯乙烯)及反应器结构. 采用红外光谱仪和气质联用仪分析了结焦产物,探讨了OCPP技术降解苯乙烯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微塑料在老化过程中所释放的溶解性有机质(MPDOM)可与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发生络合反应,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选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两种微塑料,利用荧光猝灭法及多种光谱分析技术和方法,同时结合Ryan-Weber模型,探究了MPDOM的光谱特性以及MPDOM与磺胺嘧啶(SDZ)、铜离子(Cu2+)的络合机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老化后两种MPDOM的相对分子量减小、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增加,芳环上的羧基、羰基、羟基及酯类取代基增多.MPDOM与SDZ、 Cu2+的荧光猝灭均属于静态猝灭,猝灭后两种MPDOM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相当.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共鉴定出两种类腐殖质组分和一种类蛋白质组分.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两种MPDOM均以类蛋白组分优先与SDZ发生反应,与Cu2+反应时更为敏感.结合Ryan-Weber模型可知,两种猝灭体系均以类腐殖质组分与PET-DOM的结合能力更高,但总体来说SDZ猝灭体系中MPDOM的结合能力要强于Cu  相似文献   

19.
真空紫外-亚硫酸盐法降解PFOS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慧丽  王宏杰  董文艺 《环境科学》2017,38(4):1477-1482
通过试验,考察了亚硫酸盐浓度、pH值、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初始质量浓度及共存物质对真空紫外-亚硫酸盐法降解PFOS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盐浓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活性物种水合电子的量,PFOS降解率及脱氟率均随之提高,亚硫酸盐浓度从1 mmol·L~(-1)增加至20 mmol·L~(-1)时,PFOS降解率及脱氟率分别从45%及40%提高至97%及63%;随着原水pH值的升高,水合电子的生成量也随之增加,PFOS的降解率及脱氟率均提高,且脱氟率对pH值的变化更敏感;PFOS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降低了PFOS的降解率及脱氟率,但PFOS的绝对降解量却大幅提高,当PFOS初始质量浓度从1 mg·L~(-1)提高至50 mg·L~(-1)时,PFOS在4 h内的降解量提高了约50倍,这主要是由于高污染物浓度条件下水合电子的利用率较高;Cl~-或HCO_3~-的存在对PFOS降解率影响较小,但对脱氟的影响较为明显,在试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PFOS脱氟率随Cl~-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HCO_3~-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腐殖酸的存在屏蔽了部分用于光化学反应的光,而且可以捕获体系的活性物种,从而降低了降解率及脱氟率.  相似文献   

20.
In the system of nitric oxide removal from the flue gas by metal chelate absorption, it is an obstacle that ferrous absorbents are easily oxidized by oxygen in the flue gas to ferric counterparts, which are not capable of binding NO. By adding iron metal or electrochemical method, Fe^Ⅲ (EDTA) can be reduced to Fe^Ⅱ(EDTA).However, there are various drawbacks associated with these techniques. The dissimilatory reduction of Fe^Ⅲ(EDTA) with microorganisms in the system of nitric oxide removal by metal chelate absorption was investigated. Ammonium salt instead of nitrate was used as the nitrogen source, as nitrates inhibited the reduction of Fe^Ⅲ due to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electron acceptors. Supplemental glucose and lactate stimulated the formation of Fe^Ⅱ more than ethanol as the carbon sources. The microorganisms cultured at 50~C were not very sensitive to the othe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the reduction percentage of Fe^Ⅲ varied little with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30-50℃.Concentrated Na2 CO3 solution was added to adjust the solution pH to an optimal pH range of 6-7. The overal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dissimilatory ferric reducing microorganisms present in the mix-culture are probably neutrophilic, moderately thermophiUc Fe^Ⅲ reduc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