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1.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人类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气温升高。就21世纪而言,较乐观的设想,预计全球气温将升高1.4℃,最悲观的设想则认为,全球气温将上升近6℃。绿色和平组织负责人扬尼克·雅多认为,“在法国,气温还会更高,因为一个世纪以来,我们经受了气温升高1℃的冲击,而全球气温平均上升幅度为0.6%,如果这样下去,气候变暖将给法国带来很大影响。山上滑雪站将没有雪,因而将难以创收。”1906-2001年,法国沙莫尼冰海冰川已减少了1500米。  相似文献   

2.
正从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85℃,其中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冬半年升温高于夏半年.这是记者从中国气象局11月24日召开的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综合宣讲会上获悉的.根据这份报告,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体现在全球气温升高、海洋变暖、冰雪大范围融化、海平面持续上升等诸多方面.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大约上升了0.85℃.在北半球,1983~2012年可能是过去1400年中最暖的30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2月28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4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和《2014年中国海平面公报》.自1980年至201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3.0mm/a,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去年为34年来第二高位,较常年高111mm.《公报》显示,1980年至201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0mm/a,高于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科学院报》日前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说 ,全球气候暖化使得海洋含氧量下降 ,并且未来几十年内这一趋势都将持续。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海洋学院和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中心的两位科学家主持 ,他们在报告中指出 ,由于气温升高 ,海水表层温度上升 ,但其余部分的水温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世界环境》2012,(2):93-94
路透社2012年2月24日 海洋是地球以及全球经济的源泉,由此可见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但如今,全球海洋基本都出现了海水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和酸化等海洋环境恶化的问题,这些现象皆是由于对海洋的过度利用、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能源不完全利用产生的热能散失对近三十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的影响,首先对近三十年来的全球气温、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和主要能源利用中的热能散失量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结合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相对贡献值引入了温室效应值这一参数,之后通过二元线性回归法来分析温室效应和能耗散失双因素对气温升高的权重影响.借助于黑体辐射定律等相关物理模型,估算出分别由此二因素引起的全球气温升高值,并对两者贡献值进行了量化比较,结果表明,虽然温室效应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但热能散失也对这一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莹  苏永秀  李政 《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0):1707-1717
利用广西88 个气象站1961—2010 年的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数据,运用GIS 技术、气候倾向率以及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方法对广西近50 a 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影响下, 近50 a 广西全区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突变时间分别为2001 年和2003 年,均比极端最低气温(1984 年) 晚了近20 a 左右;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存在非对称变化。时空分布图表明,区域平均值忽略了研究区域内的差异,尽管近50 a 来广西气温区域平均值的总体变化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时期各地区间气温变化的趋势和幅度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网虫 《沿海环境》2000,(7):29-31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越 来越热,1997年开始席卷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让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但随着生产力的日益发展,人类对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会日益加强,忧心忡忡的科学家在新世纪乍始便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展开了新的一轮争论,而这场拔河拉锯战的焦点则集中于一关注全球气候冷热走势。 地球气候的冷暖变化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将对人类的全球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产生作用。 借助先进的气象卫星和大型计算机,人类对全…  相似文献   

9.
康重阳  赵军  宋国富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0):4033-4042
使用2005~2017年遥感数据研究了全球大气边界层SO2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SO2呈现空间异质性,大气高SO2柱量值集中在以火山喷发为代表的自然源区域和以工业排放为代表的人为源及附近区域;一、二、三级SO2柱量值在全球范围内整体呈现纬度地带性分布特征,北半球受人为影响较为明显,分界线在陆地区域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凹陷,而南半球受人为影响较小,分界线呈现与纬线平行趋势;2005~2017年全球大气边界层SO2单元栅格年均值整体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火山喷发导致2008、2009、2011年夏季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其余季节无显著变化;全球范围内大气边界层SO2年内变化,伴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2005~2014年一级SO2柱量值延纬向对称轴的纬度,除10~12月份外,其余月份与对应月15日太阳赤纬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有效地参与海洋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加强海洋保护与治理,分析了海洋世界遗产的发展趋势及其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公海极地治理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参与海洋世界遗产工作及全球海洋治理的建议,为我国海洋世界遗产申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近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中心的研究人员及其同行利用声纳等手段探测到北极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气泡,证实了全球变暖会使海底释放大量甲烷的说法。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甲烷可能会反过来加剧全球变暖。研究人员乘坐一艘英国皇家科考船考察了北极地区的西斯匹次卑尔根海域。他们使用声纳探测到从海底升起的甲烷气泡串数量超过250个,他们已收集了不同深度的气泡样本。分析显示,这一海域的水温在过去30年上升了1℃,导致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分解出甲烷,以气泡形式浮上水面。甲烷水合物又称可燃冰,  相似文献   

12.
<正>海洋专家在青岛举行的一学术会议上表示,近15年来,虽然温室气体排放仍在加速上升,地球气候系统仍在持续吸收热量,但全球表面温度却呈现出增暖减缓甚至停滞趋势,其中深海发挥着相当重要的调控作用。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显尧在8日至9日举行的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4年学术年会上对新华社记者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加速上升,全球气候系统一直在吸收热量。但自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  相似文献   

13.
<正>据《生态学家》杂志网站报道,英国全国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高级研究员、赫尔大学地理系讲师大卫·邦德(David Bond)近日撰文称,地球目前正在经历的气候变暖在5500万年前也曾出现过.如果事实如此,这对于人类是一个好消息,我们或许能够避免大规模物种灭绝.但另一方面,南北极将会完全融化,地球要经过几十万年才能回复"正常".目前常被提及的说法是,由于人类的原因,地球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在变暖.而研究人员发现,大约5500万年前,  相似文献   

14.
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PewCenter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以下简称皮尤中心)成立于1998年5月,由前美国国家海洋及国际环境和科学事务局局长建立,是一家非营利性、无党派的独立组织,其总部设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供可靠的、直接的和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皮尤中心的成立为务实的发展政策及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共同探讨平台,解决了不同领域人员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因政治和科学研究的不同目的而产生的两极分化矛盾。经过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隆重举行,即哥本哈根之后,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纽约。12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的峰会似乎又将成为全球合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然而就在峰会的前两天,却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纽约、伦敦等全球各大城市的街头示威,他们已不再相信所谓气候峰会的"把戏",我们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声音!  相似文献   

16.
温室效应和纂氧层破坏、酸性沉降物并列为世界三大环境难题,其研究的中心内容是CO2问题。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对大气中CO2的迁移、转化贮存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委员会已经成立,而这其中的化学海洋学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中的化学海洋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3月3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2014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思路确定,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坚持改革创新、生态优先,全面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海洋监测评价、海洋生态环境行政监管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18.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科学家说1998年全球气温至少是1200年以来最高的, 他们也认为没有一个已知的自然机制会产生如此升温.  相似文献   

19.
海洋颗石藻是一类重要的浮游植物功能群,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钙化作用,在全球海洋碳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海洋是人类排放CO2一个重要的汇,大气CO2浓度迅速上升导致海洋酸化、升温、营养盐浓度及混合层内光照强度变化。这些复杂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其他扰动相叠加,同时作用于海洋浮游植物,对海洋颗石藻的生长施加多重压力,进而对海洋碳循环产生复杂的反馈效应。本文主要综述单一环境因子(CO2浓度、温度、营养盐及光照水平)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下多重环境因子的复合作用对海洋颗石藻的生理生态学效应及其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潜在影响,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这一热门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曹磊 《环境科学》1995,16(4):86-88
当前或即将为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可归纳为10类,即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用及全球变暖,酸沉降危害物剧,生物系统简化,土壤退化,森林锐减,水资源危机,海洋环境污染,固体废料的污染和有毒化学污染等。本文对这些环境问题的基本概念,内容,成因,趋势和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