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阻燃防护机织物是指接触火焰或炽热物体时能防止本身被点燃或延缓并终止燃烧的织物。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阻燃防护机织物主要由两种方法制成,一是用本质阻燃纤维直接织制;二是由普通非阻燃纤维织制,再经阻燃后整理制成。阻燃防护机织物属于功能性纺织品的一种,其作用是避免或降低穿着者受到高温或火焰灼伤的可能性。因此,该织物的首要性能指标是热防护性能。而力学耐久性不仅是功能性服用  相似文献   

2.
热防护性能(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TPP)是阻燃型服装或织物隔热防护性能重要指标。本文在已研制的一种模拟人体皮肤及体形的高温"圆筒仪"上进行了改进,并用其测试阻燃服装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用膜电偶测量模拟皮肤器表面温升率,并结合烧伤积分模型的评价方法来计算达到二级烧伤的防热时间。与其它一维平面测试装置相比,本装置可较为准确评估实际服装热收缩特征对服装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汉麻是近年开发的一种新型纤维素纤维,并以其优异的防霉抑菌、吸收紫外线、吸湿放湿快、悬垂性好、阻燃、舒爽、无一般麻织物的刺痒感等优异性能在防护装备中展露端倪.本文重点分析了汉麻的性能优势和在个体防护装备上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汉麻在防护装备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热防护织物吸湿状态下的防护性能,以提高织物的安全防护能力,首先,选取热防护织物组成多层组合S-1和S-2,利用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分别测试织物组合S-1和S-2在外层织物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热防护性能(TPP)值及二级烧伤时间;然后,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描述在4种含水率下织物TPP的变化情况,分析外层织物的含水率对热防护服多层织物组合TPP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所有织物组合,二度烧伤时间和TPP值都随外层织物含水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当外层织物的含水率增加到30%左右时,外层织物的含水率直接影响消防服整体的TPP,含水率越高,消防服的TPP越好。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相变调温防护服的阻燃性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系统开展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制备与阻燃性能研究。选取2种相变温度的相变微胶囊、2种阻燃基布,利用干法涂层工艺制备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选取2种阻燃剂,以45%和75%的比例涂覆在相变微胶囊涂层的表面,制成16种阻燃型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基于锥形量热仪进行涂层织物阻燃性能测试,分析阻燃剂对涂层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进行阻燃整理的涂层织物相比,有机硅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42.22%,磷氮型阻燃剂涂层织物的总热释放量平均下降25.07%,并且随着阻燃剂含量的增加,总热释放量呈下降趋势。另外,有机硅型阻燃剂明显降低了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量,而磷氮型阻燃剂有效地延长了织物开始释放热量的时间和热释放速率达到峰值的时间。因此,2种阻燃剂从不同角度优化了相变微胶囊涂层织物的阻燃性能,提高了相变调温防护服的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为使国内阻燃、热防护类纺织品标准更加科学与完善,相关产品更加系统化与高效化,分别介绍国标、欧标和美标在内的国内外阻燃、热防护类防护服相关标准,通过阻燃性能及热防护性能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阻燃、热防类纺织品在检测和标准制定中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阻燃防护服检测状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燃服是指在直接接受火焰及炽热物体后,能减缓火焰蔓延使衣物碳化形成隔离层,以保护人体安全与健康使用的防护服。因此阻燃服应具有阻止本身被点燃、续燃和阴燃的阻燃性能,为防止火焰和炽热物体所带的热量伤害人体,阻燃服还应具有防热功能。阻燃服广泛用于工业炉窑、化工、石油、机械、建筑和消防等行业,不同行业具有各自不同的要求,所以不同行业的阻燃服还应具有各自的其他防护性能。从安全工程学的角度来  相似文献   

8.
马峰 《安防科技》2004,(6):40-41
针对目前阻燃防静电面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将高性能纤维与阻燃纤维和有机导电纤维混纺交织的方法,从而研制出既具有优良的阻燃和防静电性能、又具有高强耐磨和轻柔手感的综合性能优异的防护面料.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阻燃织物在防护服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这引起了许多研究机构开发和研究阻燃织物的兴趣,他们开发设计了多种特种用途的阻燃(FR)织物。Kelver、Nomex、PBI、P-84、Kermel等耐高温高性能(HTHP)纤维及缝纫线已被广泛应用。同时,科研人员还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可燃织物用阻燃剂处理成具有防火功能的FR织物,并已应用到航空航天和防御等工业领域。  相似文献   

10.
消防服是消防过程中保护消防员免受热伤害的必备装备,应具有优异的阻燃性、热防护性及热湿舒适性。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消防服的防护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消防服织物及其热防护性能原理,本文归纳总结了纤维材料、结构参数、空气层、复合作用、多层织物复合以及后整理技术等影响消防服热防护性能的六个方面的规律,为织物的合理设计和消防服的有效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芳纶纱线为原材料,设计并织造了8种不同接结方式及间隔跨距的机织物,探讨了接结方式、间隔跨距对消防外层织物的力学性能、热防护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消防服外层织物结构接结点方式及接结双层间隔跨距对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影响较大,对热稳定性无影响;当采用经纬向都接结,且间隔跨距距离达到15 mm×15 mm时,双层织物具有较好的热防护性能,热防护值达到36.5 cal/c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温度测定间接测定防辐射阻燃织物的发射系数,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是发射系数有效而简便的测定方法。同时,还证明了贴铝膜阻燃织物(正面)的防辐射能力强于镀铝阻燃织物(正面),而二者的反面防辐射能力均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存在火灾或者高温作业场所,作业人员穿戴的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指标好坏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本文主要针对市面上常见的五种热防护服,对其热辐射防护指标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不同产品的热辐射性能,对相应的测试数据进行汇总对比,找出相应的关联性。本研究结果表明:每层面料的热防护时间与整体防护时间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叠加的线性关系;对于本质阻燃材料在热辐射暴露时间越长,其热分解速度加快,更容易产生热防护失效现象;目前,铝箔复合材料仍是市面高隔热防护性能的主流选择。另外,本文对不同热辐射热流密度下不同产品进行热辐射实验并汇总数据,希望能够为今后防护服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技术参考,为相应的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从而促进工业和消防救援行业热防护服产品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包光宏  冯军  唐勇 《火灾科学》2011,20(3):173-178
利用FIPEC试验装置20.5kW的火源对市场上常见的ZR-YJY、ZR-YJV和ZR-VV三种类型的阻燃电力电缆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全尺寸试验研究,对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阻燃电缆的火灾发展和蔓延特性,以及电缆在火焰蔓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热释放和产烟特性上,ZR-YJY均优于ZR-YJV和ZR-VV,但在火焰蔓延性能上,ZR-YJY相对较差。同时获取了电缆在火灾过程中的热释放、产烟特性以及火焰蔓延特性的基础数据,为我国《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标准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曹永强 《劳动保护》2022,(3):98-100
<正>消防员进行灭火过程中,由于火场热量和在火场停留时间不同,会对灭火防护服产生显著影响,降低防护性能。本文通过对6种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热老化后开展热防护性能和机械强力实验,研究受热对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影响,并提出在标准中增加热老化后防护性能指标要求的建议。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是每个消防员进入火场时必须配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对消防员身体起到了多功能综合保护作用。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消防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通常由多层织物组合构成,具有较好的热防护性能和强力,能够阻挡火场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比较了GB 8965.1—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1部分:阻燃服》附录A及国外阻燃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相关标准,为我国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测试仪器的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体皮肤热模型的热防护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装置基础上,用自行研制的新型耐高温模拟皮肤传感器代替铜片热流计测量通过应急热防护服装面料的热流量,将热流量作为热波皮肤模型边界条件,得到人体皮肤表层下80μm处的温度值,从而得到一定条件下人体真实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所需时间,用其评价热防护服用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并将热波皮肤模型(TWMBT)的测试值与Pennes模型以及铜片热流计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热波皮肤模型分析织物层下的"皮肤"防热时间更接近实际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时间值,可较为精确的量化织物热防护性能,为应急救援热防护服装的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锥形量热仪,在不同辐射热流强度下,对三种燃烧性能等级(B级、C级和非阻燃)的中密度纤维板在不同相对湿度(0%、50%和98%)形成的含水率条件下进行了辐射引燃实验,测得点燃时间和热释放速率等参数。利用点燃理论中热厚型积分模型,推导了不同含水率不同燃烧性能等级(防火等级)纤维板的临界辐射热通量。通过对比发现,点燃时间随着板材含水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大,而临界辐射热通量则几乎不受环境相对湿度(即含水率)的影响。添加阻燃剂可延长点燃时间,使板材临界辐射热通量增加,并能有效地降低纤维板材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阻燃纤维板的临界辐射热通量要明显高于非阻燃纤维板,但是阻燃纤维板材之间相比,临界辐射热通量差别不大。因而,从本质安全的角度对材料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不能将临界辐射热通量作为单一的标准,必须综合多个参数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9.
腈氯纶纤维是我国生产阻燃织物的主要纤维品种。本文介绍了纤维的燃烧过程和其阻燃性的衡量标准,阐述了该纤维的性能和生产方法,并介绍了典型腈氯纶纤维品种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纺织品抵御有害环境对人体伤害的功能,达到适用性与安全性统一的目的,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技术就是纺织的后整理工艺,例如防酸面料、阻燃面料、抗油拒水面料等都是通过整理工艺来实现其防护功能的。一、防酸及抗油拒水面料及服装l.防护原理防酸及抗油拒水面料的防护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整理工艺,改变织物纤维表面的特性。一般液体滴在固体表面,由于液体和固体的表面张力及液体和固体间的相互作用。使液满会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图1所示。当接触角0=180°度时,液滴为珠状,是一种理想的不湿润状态,这是织物防护有害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