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芳纶纱线为原材料,设计并织造了8种不同接结方式及间隔跨距的机织物,探讨了接结方式、间隔跨距对消防外层织物的力学性能、热防护性能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消防服外层织物结构接结点方式及接结双层间隔跨距对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影响较大,对热稳定性无影响;当采用经纬向都接结,且间隔跨距距离达到15 mm×15 mm时,双层织物具有较好的热防护性能,热防护值达到36.5 cal/cm2。  相似文献   

2.
消防服是消防过程中保护消防员免受热伤害的必备装备,应具有优异的阻燃性、热防护性及热湿舒适性。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消防服的防护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消防服织物及其热防护性能原理,本文归纳总结了纤维材料、结构参数、空气层、复合作用、多层织物复合以及后整理技术等影响消防服热防护性能的六个方面的规律,为织物的合理设计和消防服的有效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热防护性能(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TPP)是阻燃型服装或织物隔热防护性能重要指标。本文在已研制的一种模拟人体皮肤及体形的高温"圆筒仪"上进行了改进,并用其测试阻燃服装织物的热防护性能。用膜电偶测量模拟皮肤器表面温升率,并结合烧伤积分模型的评价方法来计算达到二级烧伤的防热时间。与其它一维平面测试装置相比,本装置可较为准确评估实际服装热收缩特征对服装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概论 火灾环境下,应急防护服装不仅要求具有阻燃性能,还应有较好的隔热防护性能,使人体皮肤免遭高温烧伤或灼伤,评价一件火灾应急防护服热防护性能的好坏是依据其热防护性能值(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TPP)的大小,TPP值定义为到达防护服装表面热流量值与着装人体皮肤达到二级(三级)烧伤所需的时间乘积,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能,减少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的热应激反应,基于现有消防服用织物材料的物性参数和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消防服各层材料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各外层材料的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与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黑色芳砜伦为外层材料、Goretex为防水透气层材料、Nomex针刺毡为隔热层材料、Nomex/FR-VISCOSE(50%Nomex,50%阻燃黏胶)为舒适层材料的消防服热湿舒适性最好,并得出织物的吸湿速率常数、透湿率和干燥率与物性参数之间的显著多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体皮肤热模型的热防护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装置基础上,用自行研制的新型耐高温模拟皮肤传感器代替铜片热流计测量通过应急热防护服装面料的热流量,将热流量作为热波皮肤模型边界条件,得到人体皮肤表层下80μm处的温度值,从而得到一定条件下人体真实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所需时间,用其评价热防护服用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并将热波皮肤模型(TWMBT)的测试值与Pennes模型以及铜片热流计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采用热波皮肤模型分析织物层下的"皮肤"防热时间更接近实际皮肤达到二级烧伤时间值,可较为精确的量化织物热防护性能,为应急救援热防护服装的热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不同隔热层材料组成的消防服的热防护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与分析验证,评价了新型组合式消防服和传统组合式消防服的隔热性能优劣。结果表明以SiO2气凝胶材料为隔热层的新型组合式消防服的导热系数约为传统型的1/4,具有更显著的热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消防服的研究与发展中,增强热防护性能与减小新陈代谢热负荷总是互相矛盾的,这两种因素都可能会对消防人员造成伤害或是影响到其健康。良好的热防护可通过穿用多层或厚重的服装来获得,但是会降低热湿传递性能而造成过大的生理热负荷,影响工作效率。加里福尼亚森林和防火组织目前就规定在消防中穿 用两层服装。因为过多层数的服装虽然会提供额外的热防护,但是却会使消防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更频繁、更长时间的休息来消除疲劳和自身所产生的生理热负荷,从而会降低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Outlast腈纶调温纺织品的应用现状,分析了Outlast腈纶调温纺织品的动态热湿舒适性能,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Outlast腈纶调温纺织品经暂时阻燃整理后作为消防服舒适层与竹浆面料作为舒适层的综合热防护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Outlast腈纶调温纺织品具有优异的调温性能,热湿耦合作用下有效地加速了热湿的传递,将其作为消防服的舒适层具有应用可行性,并能有效地提高消防服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正热防护系数是评价防护服装防止辐射热和对流热透过织物引起人体二度烧伤的热能值,是评价防护服装热防护性能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由于没有测试方法,该指标一直没有很好的运用于热防护类防护服的评价。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热防护系数评价所依据的测试基础数据的可靠性,2016年年初以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曹永强 《劳动保护》2022,(3):98-100
<正>消防员进行灭火过程中,由于火场热量和在火场停留时间不同,会对灭火防护服产生显著影响,降低防护性能。本文通过对6种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热老化后开展热防护性能和机械强力实验,研究受热对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影响,并提出在标准中增加热老化后防护性能指标要求的建议。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是每个消防员进入火场时必须配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对消防员身体起到了多功能综合保护作用。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消防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通常由多层织物组合构成,具有较好的热防护性能和强力,能够阻挡火场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对现役消防服的隔热材质和使用性能,以及气凝胶作为新型纳米隔热材料在服装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初步对比讨论了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用于消防服的可行性,得出以下结论:在同样的热防护性能前提下,采用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可使消防服重量及厚度降低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1标准编制的背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各类火灾(建筑火灾、油池火灾、喷射火焰以及闪爆等)事故时有发生。这些火灾事故在造成重大财产经济损失的同时,作业人员也可能会因为防护不当而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烧伤,甚至导致死亡。在研究了许多烧伤事故后,笔者发现很大一部分严重的烧伤都源于服装的燃烧和热能的传导,燃烧服装下皮肤的烧伤程度常常比直接暴露的皮肤更为严重。如果火灾现场人员所穿服装具有良好的阻燃及热防护性能,其抵抗对流热和辐射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城市化日益加剧,大型企业、大型超市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人口和建筑密度日益增大,发生火灾的概率愈来愈大。尤其是在石化工厂和大型超市突发火灾时,人们可能会逃避不及而遭受严重烧伤,甚至死亡。消防队员可能因消防服防护性能不足而延误战机,或降低战斗力,甚至会在抢救被困人员时自身遭受烧伤。  相似文献   

15.
防护外壳     
1985年第4634270号美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用于照相复制装置的防护外壳,这种防护外壳由外层、抗反射复式涂层和隔离层组成。外层用人造半透明薄片制作,外层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至少有一面设置抗反射复式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比较了GB 8965.1—2009《防护服装阻燃防护第1部分:阻燃服》附录A及国外阻燃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相关标准,为我国防护服热防护性能测试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测试仪器的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消防设备智能化、自动化趋势愈发明显,消防现场机器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消防机器人的热防护能力是保障其在救援现场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基于热障涂层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的基本属性及火灾现场环境,建立以多种热障涂层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为主体的消防机器人热防护系统,通过传热模拟量化分析了热障涂层材料、隔热保温材料和热障涂层厚度对热防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热保温材料的热防护性能从高到低为陶瓷纤维毡、陶瓷纤维纸、莫来石陶瓷、玻璃纤维、岩棉、气凝胶和矿渣棉;热障涂层材料的热防护性能从高到低为MgO、含钇气凝胶、石墨、SiO2、Si3N4、MgZrO3、Al2O3、NiCrAl和ZrO2;当隔热保温材料为玻璃纤维、热障涂层材料为Si3N4时,5 mm为热障涂层的最佳厚度。  相似文献   

18.
<正>阻燃防护机织物是指接触火焰或炽热物体时能防止本身被点燃或延缓并终止燃烧的织物。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阻燃防护机织物主要由两种方法制成,一是用本质阻燃纤维直接织制;二是由普通非阻燃纤维织制,再经阻燃后整理制成。阻燃防护机织物属于功能性纺织品的一种,其作用是避免或降低穿着者受到高温或火焰灼伤的可能性。因此,该织物的首要性能指标是热防护性能。而力学耐久性不仅是功能性服用  相似文献   

19.
高性能防护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性能防护织物已成为技术纺织品的重要分支。本文就应用最广的热防护织物和恶劣天气防护织物进行介绍和论述,以期引起有关科技人员的重视,共同研究开发,使我国的高性能纺织品有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防护织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高性能防护织物已成为技术纺织品的重要分支。本文不应用最广的热防护织物和恶劣天气防护织物进行介绍和论述,以期引起有关科技人员的重视,共同研究开发,使我国的高性能纺织品有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