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河水的黑臭现象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苏州河上海段300km^2水域范围的实际观测试验,研究了苏州河出现黑臭现象的规律。讨论了河流中的有机污染物(COD、BOD、NH3-N),溶解氧和水温对河水黑臭的影响定量关系,并应用多因子系数,建立了水质黑臭指数关系式,经过实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应用所建立的黑臭指数关系式对苏州河沿程水质进行评价,其正确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2.
在日前召开的“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工程方案研究”课题鉴定会上,通过该课题的实验室试验以及计算、分析和论证,对苏州河充氧的作用、效果和曝气工程的可行性得出了以下结论: 苏州河下游水体接纳了过多的污染物,远远超出其自净能力,致使水体的耗氧量大幅超出河道的复氧量,为严重缺氧水体。消除苏州河下游水体黑臭和改善水质的根本措施是削减华漕以下支流对苏州河的污染负荷量。苏州河下游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和水体中存在大量的还原性物质。这些还原性物质在有氧的情况下将被迅速氧化去除,从而消除水体黑臭。实验室试验证明,人工充氧对消除水体黑臭有良好效果,并能削减污染负荷。 目前苏州河下游表层底泥处于厌氧状态并影响上复  相似文献   

3.
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苏州河的整治历史.分析了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效益.通过对苏州河干流2000年基本消除黑臭的阶段性成果的分析表明,不断截流直排苏州河的污染源并控制市区3条污染严重的支流对苏州河的污染,是苏州河干流黑臭水质初步改善的根本原因.提出改善后的苏州河水质还不稳定,易受苏州河沿岸泵站排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黄浦江水体黑臭的由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浦江水体黑臭自1963年开始有记录以来(22天),逐年有所发展,1978年达到106天,1981年猛增至151天,1984年为124天,1985年达到152天。其范围也由苏州河江段逐渐扩及闵行江段。位于市区的几条支流,如苏州河、杨浦港、虹口港、日晖港等则早已终年黑臭。黄浦江水体黑臭除高桥附近江段有油臭,吴泾附近江段有酚臭外,其余的中下游江段都属腐败臭。上海自来水公司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综合氨氮与溶解氧饱和百分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黑臭指数这一概念,业已沿用了多年。这  相似文献   

5.
苏州河河道曝气复氧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过六支流截污、综合调水等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苏州河沿岸的污染源大部分已被截留,河水水质大有改善。但是,苏州河北新泾以下河段,由于沿江37座合流泵站雨季排江的冲击负荷,雨天苏州河水体仍有黑臭。向苏州河进行曝气复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增强水体的净化功能,对解决突发性的冲击负荷所造成的水质恶化、消除水体黑臭、恢复苏州河水生生态系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州河充氧船运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市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建造了一艘充氧能力为150Nm3/h的充氧船,作为工程性试验和辅助消除黑臭的手段。本研究在分析苏州河水体DO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首次在国内提出大型充氧船运行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行调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充氧船的充氧效能。该方案对国内其它河流污染治理中充氧船的应用与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栏目题 目作者N0论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发展战略曲格平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专栏苏州河的功能定位与综合整治目标略论影响苏州河水质的若干因素苏州河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苏州河东段陆岸地区规划设想苏州河水量水质预报模型研究苏州河截流区外非点源污染调查苏州河水体黑臭机理及底质再悬浮对水体的影响综合治理苏州河市民建议两则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 赵仲兴 陈一申等 俞进 钱毅 阮仁良 应太林等 汪义达等环保产业专栏环保产业——上海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环保国际规范与我国外贸发展的对策生命周期评价概述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的总体途径表…  相似文献   

8.
为了彻底消除苏州河水系的黑臭状况并根本改善苏州河水质,1999年11月~2000年1月,对苏州河市区6支流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苏州河市区6支流污染源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结构特性.同时提出了控制市区6支流污染的截污治污的几项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在水系范围内进行全面截污;对个别分散的污染源,采取就地处理技术;在截污工程中,首先集中力量整治木渎港-桃浦河河段.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经过数千名建设者的不懈努力,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已于1993年底建成通水。原来每天排入苏州河污水,现在经过预处理后,通过排放口排入长江。依靠长江大水体扩散稀释。这将对治理苏州河污染,消除江河黑臭现象,以及提高上海人民健康水平,改善上海投资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黑臭指数法对南宁市邕江北岸9条内河黑臭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梅罗黑臭指数法与综合黑臭指数法均能准确直观地表示不同内河之间的黑臭程度以及同一内河不同断面或者空间的黑臭程度,能够较好地对南宁市邕江北岸内河黑臭程度进行表征;9条内河水体黑臭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朝阳溪>石埠河>二坑溪>竹排冲>西明江>石灵河>那平江>心圩江>可利江,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的老城区内河黑臭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常州市老城区典型河道—北市河的黑臭现象发生原因,采用自主研发的一套滞流型河道沉积物污染释放与抑制装置,通过综合黑臭指数分析表明黑臭现象的发生耗时很长,由此推断导致水体黑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外源污染物的排入。此外还从曝气深度和净化剂2个方面出发,研究其对黑臭的控制作用。在实验装置中选定距表面50 cm、100 cm、150 cm 3个深度,采用间歇纯氧曝气方式对水体进行处理,水质变化情况表明采用100 cm深度进行曝气对水体黑臭的控制效果最好。在净化剂比选实验中,在实验柱中分别投加商品钝化剂、过氧化氢、过氧化钙,并设置空白对照实验,监测水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净化剂的优选,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钙的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分析了苏州城市河道污染特征,提出了城市河道外循环复氧生态修复技术。以苏州道官渎花园内河为例,通过物理-生物过滤前处理、外循环复氧、微生物降解、水体流态调控、演替式生态修复等核心技术创新,形成针对城市黑臭河道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黄浦江水体黑臭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一、引言黄浦江及苏州河水体的黑臭问题久已为人们所关心,特别是最近的二十年来,问题越来越突出。一般认为是“有机污染”引起水体发黑,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若不把原因搞清楚,要控制和治理水体的黑臭就难以彻底。  相似文献   

14.
河道黑臭污染简易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道黑臭主因是底泥和水体在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目前,河道黑臭评价主要采用多因子黑臭指数法(NH3-N、COD、DO等),但NH3-N、COD难以在现场快速测定,也无法定量袁征底泥黑臭程度.本文选取能够现场快速监测的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独立黑臭评价指标,分析论证了ORP与部分黑臭因子DO、S∞、PH、SO4=的相关性,结果表明,ORP与pH、SO42-、DO、S2-相关性较好,可以单独作为水体和底泥黑臭现场监测评价指标,用于入河污水、河道水体与河道底泥黑臭度的现场快速监测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1.中心城区: 自1988年合流污水一期工程开工,历经20年,基本实现中心城污水管网全覆盖,实现“决心把苏州河治理好”的伟大承诺,中心城区河道消除黑臭,河道整治取得关键成效。  相似文献   

16.
深圳河是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间的界河.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和香港一岸经济的发展,严重的污染已使深圳河河水变黑发臭,当前深圳河黑臭已达到一年120日影响沿岸居民和水上作业船员工作、生活舒适性程度.为了对深圳河综合治理方案的经济论证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们对深圳河当前黑臭舒  相似文献   

17.
城市黑臭水体的吸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潇蕾  李云梅  吕恒  朱利  温爽  雷少华 《环境科学》2018,39(10):4519-4529
黑臭水体是城市水环境的一个严重问题,对城市黑臭水体光学特性进行分析,是利用遥感技术手段进行黑臭识别的前提与基础.2016~2017年采集了长沙、南京和无锡的城市黑臭水体共计85个样点,非黑臭水体共计80个样点,并对水样的悬浮物等水质参数浓度以及水体组分的吸收系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黑臭水体的总颗粒物吸收系数、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总体上高于非黑臭水体.(2)黑臭水体与非黑臭水体的CDOM吸收系数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用CDOM吸收特征波段440 nm和不同波段范围内拟合的吸收系数曲线斜率对黑臭水体进行区分.城市黑臭水体吸收特性的分析,将为黑臭水体的遥感识别和监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黑臭水体中的高CDOM浓度,可以作为遥感识别黑臭水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黑臭河道江阴滨江路河的治理为例,介绍了一种黑臭水体原位治理的技术—石墨烯光催技术。根据原位修复原则,经过几个月治理,最终消除黑臭,各项指标好于住建部颁布的黑臭水体判定标准。该技术具有施工方便、无需耗电耗能、无二次污染、绿色环保等优势。该河道的成功治理,为光催化技术在黑臭河道的治理应用提供了工程示范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碳纤维填料生物膜技术对黑臭河水进行治理研究,实验在连续补充黑臭河水,进行曝气条件、无曝气条件、及无任何处理的对照条件下,连续处理30天。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对黑臭河水中的COD,氨氮,总磷,浊度都有非常明显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近年来黑臭水体治理现状为基础,阐述了目前黑臭水体识别监测与治理技术及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收集国内较为成功的治理案例和大量文献,重点研究了遥感技术在黑臭水体识别监测以及生态强化修复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优势、特点和应用前景,旨在进一步明确我国黑臭水体治理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