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日有篇报道耐人寻味:一位剑道大师有3个儿子,都在学习剑道.一天,大师在门框上放了一个枕头,想测试孩子们的水平,只要有人进门时稍动门帘,枕头就会落下来.大儿子走近房门时,发现了枕头,便将枕头取下,进门后又放回原处.二儿子进门见枕头落下迅速用手抓住,又放回原处.三儿子进门眼看枕头就要砸在自己头上时,便挥剑将其斩为两截.测试完毕,大师评价:"大儿子已完全掌握了剑道,二儿子还要苦练才行,三儿子根本不懂剑道."  相似文献   

2.
意外解题     
<正>某店一个微型山水盆景上放着一只玩具虎。要求猜谜者用动作猜两条成语,奖品就是这只玩具虎。一位小朋友想了半天也没猜出来,但又非常想要这只老虎,最后他拿起玩具虎摆弄了一会儿,然后又将它放回原处。奇怪的是工作人员竟将玩具虎递给了小朋友,说:"这孩子猜对了。"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3.
那是两年前的深秋时节,一个细雨纷飞的傍晚,交警队值班室的大门突然被“嘭”的一卢推开。一个面目猥琐,浑身上下粘满泥浆,脸上还挂着几许伤痕的老年男人走了进来。一进门,他就开始大声吆喝起来:“我要报警,我被人撞了还被打伤了。”坐在我旁边的同事一见他,便乐呵呵的站了起来问道:“老梁,又来了,今天这是怎么了啊?”  相似文献   

4.
1988年12月,工人日报、北京晚报等家报纸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罗福生的儿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罗福生将抚恤金中的1万元捐赠给儿子生前所在厂作为安全生产奖励基金。这条消息引起了笔者深切的关注。通过走访罗福生和北京电机总厂冲剪分厂厂长马学智,了解了事情的全过程。 1988年8月3日下午1点多,刚从北京电机总厂技校毕业分配来冲剪分厂工作的罗春,跟随电工师傅用手电钻打眼。当师傅在梯子的顶端打好两个眼,并将线直插进去以后,便把电钻递给站在梯子中部的罗春。罗春在手接电钻的一刹那间,突然“啊”的一声大叫,便从梯…  相似文献   

5.
一份最新研究说,你最喜欢的枕 头里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里面有 恶心的虫子,可能还有致命的真菌。 研究者发现,在一个最普通的枕 头里有超过100万个真菌孢子。那意味 着枕头里每一克物质有好几千个孢子。 这还不算,一些其他研究已经发 现,枕头和其他床上用品里藏匿着尘 螨。尘螨是一种形如蜘蛛的微小生物, 它们以人体皮肤上掉落的小细屑为食。 研究负责人曼彻斯特大学的阿什 利·伍德科克说:“我们知道枕头是以 真菌为食的尘螨的温床。现在一种说 法是:真菌反过来又以尘螨的粪便(以 及人类皮屑)作为氮和营养的主要来 源。因此在我们枕头里面会有一个微 型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正>1.枕头起床的时候有些鼻塞或轻微的头疼?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不管是新枕头还是旧枕头,在其中都有至少一两种导致哮喘或其他疾病的细菌,有些甚至有十几种极微小的爬虫。死亡的皮肤细胞、螨虫、真菌、细菌都是常见的枕头"居民"。同时研究还有个惊人的发现:合成纤维枕头比传统羽绒枕头上有更多的有害物质,因为合成纤维不像天然的那样紧密。  相似文献   

7.
这两天心情很不好。昨晚老婆与儿子,为儿子在楼下骑自行车,玩的时间严重超时,发生了激烈争执。中间我插了一两句话,本意是想调和,没想到,老婆转而对我恶言相向,让我十分郁闷。昨晚回家时,本计划就一篇纪念文章先在家拉个提纲的,怎奈家中硝烟弥漫,令我心绪茫然,只好搁笔。今早醒来,时已七点。洗漱完毕,看到住另一房间的老婆,头上项一冰袋,便觉奇怪,关切地问:"你怎么了,是起烧了?"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通风中,人们常常想知道系统的通风量.用常规的方法测试风量在分环、多点采样时,操作不易掌握,在仪器不够精确,人员操作不够熟练时,误差较大。如果能定点采样,在较短时间内准确地测试出风量,将对测试工作带来方便。其实,一般的工业管道,在流体均匀流动时,截而的速度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掌握这个规律,我们只需测出圆形管道中心速度,便可计算出平均速度,从而得出风量。  相似文献   

9.
地质测井工作,常常要使用钴源、中子源等放射源。为保护测井人员的健康,我们采取了两项安全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过去测井前,测井人员要用源钳将放射源从铅室里挟出,测完之后再放回,每测一个井,一般需40分钟左右。在这么长的放射时间内,由于无铅室屏蔽、放射线强度大,与人距离近,对人的健康有危害。现在我们采用了一种特制接头,把放射源放在接头里,接头又放置在铅室内。使用时,把铅室盖打开,将井下测井仪器丝扣对正接头丝口拧紧,迅速从铅室内将接头抽出,放入井中工作,测完及时插入铅室。这样对人体的直接照射时间由过去40分钟减少到4秒钟…  相似文献   

10.
陈洪良  郑洪德 《安全》2014,35(9):35-35
正2012年江苏南通一重工企业发生了一起吊具坠落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根据该单位设备管理人员介绍,肇事的起重机是厂内露天制作场地的一台门座式起重机,事故发生时该起重机的司机和指挥人员配合准备将吊具从工作为位置放回到固定存放吊具的位置,在回转过程中,主钩开始作下降运动,在下降过程中,吊具突然一头坠落,直接砸在事故遇难者身上。1现场勘查现场勘查发现,肇事的起重机是一台船厂门座起重机(以下本文就将这台船厂门座起重机简  相似文献   

11.
就职于成昊机械有限公司的小车司机林华,曾是省运输公司货运驾驶员。 人们都说,司机用车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林华从不这么想,更没有这么做。去年,他的岳父、岳母相继去逝,他不仅没有用过单位一次车,在领导面前更是只字不提。儿子要结婚了,在装修房子时,刷漆需兑点汽油。林华看在眼里,好象根本不知道此事一样,本想向父亲要一些汽油的儿子,看见父亲的严肃,话语还没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相似文献   

12.
赣龙铁路下穿京九铁路时采用地道桥框架结构 ,施工采用顶推法 ;并采用钢便梁和挖孔桩加固以保证京九铁路的行车安全。由于运营的需要 ,将铁路行车限速由铁道部规定的 4 5km/h提高到客车 6 0km/h、货车4 5km/h ,为检验行车安全性和货车限速提高到 6 0km/h的可能性 ,南昌铁路局组织了试验列车通过便梁的试验 ,主要对轨道和便梁的动态安全性进行了测试 ;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证明了提高限速后行车的安全性 ,突破了铁道部限速规定 4 5km/h以内的限制 ,对既有线铁路施工时提高行车速度有重要意义。测试期间发现的施工便梁架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类似项目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进门看脸色     
人们常说:“喜形于色”。可见,面部表情是人心理反映的窗口。南京港一区一队一工班二班班长王云林就是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全班工人的思想动态,来合理安排工作,保证安全生产的。 每天,他总是提前上班,摸清当班任务中哪些工作要格外注意安全,做到心中有数。工人来了后,他就用“进门看脸色”的方法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发现异常便通过谈心了解工人当时的思想情况,然后妥善地安排任务。 一次,他发现一位青工神情沮丧,疲惫不堪。经了解,才知道他在个人间题上受了挫折。心情苦闷,没休息好。王云林劝慰了这位青工,在分配任务时,改变了原安排他到…  相似文献   

14.
祝福如春     
那年 ,我上倒班。每次上班 ,3岁的儿子送我到门口 ,嘴里说着我早已背熟的话 :“爸爸再见。”我漫不经意地答应着 ,“爸爸祝你平安”。儿子又加了一句 ,此时 ,我会不由自主地对儿子说了声“谢谢”。我在车间的岗位是炉前工 ,这是个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种。单身汉时 ,母亲是我的“安全哨”。每次上班前 ,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 :“干活要当心啊 !”说的多了 ,我便当耳旁风。直到有一次出了一点小事故 ,受到安全员的批评 ,回家准备挨一顿训 ,母亲却什么话也没说。但那份无言的责备让我真正明白 ,我的安全是挂在母亲心头上的一串风铃。结婚后 ,…  相似文献   

15.
为在有限的施工度汛应急资源状态下安全、经济地度汛,考虑度汛风险的不确定性,采用动态博弈网络技术,建立不同危机处理点的应急资源动态网络调度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结果选择适宜的危机处理点,制订施工度汛应急资源的最佳调度方案,将度汛风险造成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用该模型能在不完全信息下制定方案,并统筹兼顾到在信息完全情况下的及时调整。将模型应用于枕头坝工程施工度汛应急资源调度方案的制定中。结果表明:枕头坝施工度汛时,为避免发生更大灾难,无论处于哪种危机状态,施工决策者都应按模型计算得出的相应方案,将应急资源调动到危机处理点处进行抢险救灾,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6.
安全管理竟能造假,这是笔者在某石化企业走访时发现的一种怪现象。因为是熟人,轻车熟路,笔者在未事先通知,也没有麻烦有关人士陪同的情况下,直接到该企业的一个先进班组走访。刚进门,笔者就发现该班班长正在修改安全学习记录,把原来已经写好的两篇工工整整的安全记录剪了下来,再把该厂职能部门草拟打印好的一份材料补了上去,最后又重新抄写了一遍。笔者仔细阅读被剪下来的那两张记录纸上的内容,原来该企业曾发生过一起人身伤害事故,并专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全厂职工认真学习,以此为鉴,狠反“三违”,并要求认真做好学习记录。“怎么又重写了,还…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30年代起,各国先后出现了高速公路,车辆时速分别提高到100至140公里之间不等,个别国家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不受速度限制,但随之而来的是,追尾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在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又增添了一种伤亡新形式─—颈部损伤。 高速运行的汽车发生多车追尾交通事故时,除最先、最后两部车辆驾驶和乘车人外,中间车上的所有司乘人员,都要受到多次前后“夹击”,来自背后的冲击力最大,背部尚有靠背倚托,而颈部至头部却处在“悬空”状态下,由于反复“剪切(折)”的作用力和冲击力的突至及瞬间消失,致使人的颈部最容易造成损伤,甚至造成死亡。由此人们才设想并制成了供司乘人员乘坐的高靠背,同时考虑到乘车人员身高的不同,又在高靠背上端设置了可伸缩的“枕头“,近年我国生产的大小客车也都置备了靠背上的“枕头”,专供头部倚靠,加之系好安全带后,一旦发生车辆追尾事故,在一般情况下,司乘人员的颈部和头部也不致受损伤,由此引起的伤  相似文献   

18.
更换绷带会使病人感觉疼痛,同时又浪费时间。可是,不除去这些敷料,医护人员没有办法知道伤口是否已经开始愈合、也不知道伤口处是否干燥、是否应该更换绷带。现在,科学家解决了这个难题。英国哥拉斯格市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可以告诉医生是否应该将其换掉或继续让它留在原处的敷料。这种敷料材料的外表有一些接触点,接触点和内置的电极网络连接在一起。当手持阅读器放置在敷料上,它和外部的接触点产生低电压。阅读器会显示出敷料传导性的3D图。如果图片显示一切状况良好,表明敷料可以继续使用。如果存在很多传导性差的路径,则表明…  相似文献   

19.
<正>7月26日上午10点左右,湖北荆州市安良百货公司手扶电梯发生事故,一名带着幼儿的女子因电梯与楼面连接的迎宾踏板松动,被卷入电梯内。女子将儿子托举送出,旁人救下孩子。救援人员将其救出时,这名女子已经身亡。日前,荆州市安监局通报,事发5分钟前,工作人员发现电梯盖板有松动翘起现象,但未采取停梯检修等应急措施,属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安监部门通报为责任事故7月26日事发后,该事件的监控视频便被上传到网  相似文献   

20.
晓青 《劳动保护》2003,(11):78-79
一、事故的警示自己的车把自己压死了,这消息听了让人难以置信。作为长年累月工作在公路上的驾驶员,遇到机动车发生故障不能行驶时,都知道须立即报告附近的交警,然后将车移至不会妨碍交通的地点,并在车身后设警示标志或打开危险信号灯,夜间还须开示宽灯、尾灯或设明显标志。而有些驾驶员却忽视这些,结果酿成了难以置信的悲剧。驾驶员王某驾车在207国道行驶时,车发生了故障,他便下车修理,可他既没有打开示宽灯、尾灯,又没有设明显标志,而是掀开了引擎盖便修起车来。恰巧此时,李某驾驶一辆货车由后面驶来,因视线不清,李某没有发现路上停的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