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并非只对一个人的忠告江岸我们诅咒疏误我们痛恨慵倦它们是可怕的祸首时常把我们本该完整的人生咬成缺残安全,就是这样一道永恒的命题──谁看重它幸福就会与谁长伴谁鄙视它它会叫你的终生跌进痛苦的深渊让安全封死所有的漏洞消除盘踞在我们身旁的隐患千万别再给它们空隙...  相似文献   

2.
我们谈论安全生产工作时,总能提到一个词汇,"安全为天"。这也充分说明,重视安全生产可以有千万个理由,轻视安全生产却没有任何借口。最近,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山西、湖南调研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工作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的理念。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指示精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说,人生是一座高楼大厦,安全就是这大厦的基础保障。没有安全,生命就会受到侵害。很多学生总认为校园安全事故离自己很远,但其实"校园安全威胁"往往就在身边;很多学生总以为安全防范都是大人的事情,但其实安全防范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的提升,是所有人都应  相似文献   

4.
诠释不要轻视与鄙蔑不要把它看得过于简单它所诠释的内容与每一个生命都密切关连它是*把伞,庇护着我们的幸福圆圆满满不要麻痹和增路不要把它贴在墙上仅供观瞻曾经有多少血与火作为案例被它收藏、编撰我们咀嚼、沉思深深体味着它的蕴含安全,这哪里是*个普通的词扩分明是一部沉重的教典我们将它记取在心间让警示的钟声时刻回响在自己的耳畔祝福你既然懂得志样去创造就应该对生命更加珍爱精心锻造的每一个日子都该呈现出亮丽的光彩你既然知道人生的价值就不该让隐患变成遗害和谐的音符才使旋律流畅高而的诗篇才更加慷慨我的祝福就是我的心…  相似文献   

5.
名词诠释     
安全生产方针:八个字的经典,却是从血与泪中提纯而得,足够人们受用一生。安全生产:安全是生产这个动词须臾不能离开的界定状语,限制修辞。安全:谁与之同伴同行,谁就有美丽的人生。安全周:一周的小舞台上演的却是人类永恒的大主题。安全文化:科学与智慧嫁接出的文明之果。安全教育:永远毕不了业的学习课堂,老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老师。安全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至。安全第一:说在嘴上终觉浅,化作行动一生安。安全检查:欲消灭之,必先发现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安全监护:是实践‘傍观者清,当事者…  相似文献   

6.
邓享荣 《安全与健康》2006,(10):插一-插二
安全,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它是一种职责,一种使命,一种长啸当歌生存发展的动力.我来自化工企业,深知化工生产的特性,我们三化箭指蓝天的合成塔,不亚于一个核反应堆,我们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人".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今天,当我们再次托起"安康杯"时,我深感这个"杯"里承载着无数化工人的生灵.安全是金,安全是魂,安全已成为现代企业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理念,一种与时俱进,一种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漫漫雄关.  相似文献   

7.
安全,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它是一种职责,一种使命,一种长啸当歌生存发展的动力。我来自化工企业,深知化工生产的特性,我们三化箭指蓝天的合成塔,不亚于一个核反应堆,我们是“坐在火山口上的人”。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今天,当我们再次托起“安康杯”时,我深感这个“杯”里承载着无数化工人的生灵。安全是金,安全是魂,安全已成为现代企业经常审视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一种理念,一种与时俱进,一种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漫漫雄关。  相似文献   

8.
绝妙的比喻     
《劳动保护》杂志2003年第2期编辑部文章《新春祈愿》中引用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对于一个人来讲,安全健康是‘1’,事业、爱情、家庭、金钱、职位都是‘1’后面的‘0’。一旦没有了‘1’,后面的‘0’都没有了意义。”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安全健康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极端重要性。我们早就知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而这个比喻通俗而又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安全第一”。其实,这个“1”不仅对于一个人是这样,大到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企业没有了“1”,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很可能没了意义,…  相似文献   

9.
隋旭  方静  任嘉 《安全》2010,31(7):32-34
安全教育是人生的再教育,是价值观的再教育,将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这是一个“人生再教育”的课题,是要我们认真研究的。安全教育不单纯是讲授安全知识,应用安全知识于生产实践当中,才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安全教育追求的目标是“让安全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0.
寻找安全     
安全,我生命里追求的永恒的目标。 安全,我所热爱的心中圣洁的女神。 为了寻找她,我可以忍受一切痛苦,跋山涉水去寻找。在我生命的年轮里埋下了比坚强还有力量的信心。 死神离我们很近也离我们很远;我随时都能感到它的存在,在我们的身边徘徊。违章蛮干就是走向死亡的通行  相似文献   

11.
善待偶然     
孩提时 ,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必然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后才知道 :我们苦苦追求的真理和铭记的定律都是相对的 ;认识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遗传学后才知道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和在这个世界上相遇都是偶然的 ;认识了社会和人生后才知道 ,每个人面临的人缘、条件、机会都不尽相同 ,幸福和成功之神并不对每个人都公平垂青。一个人的一生 ,就是生活在细琐、偶然、差别之中的过程。如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心理承受能力 ,就算正常的人生了 ;如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放过一丝机会、不放弃一线希望 ,就算优秀的人生了 ;如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把握机会…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在报纸中看到一篇报道:在福建某水电厂的一次安全知识竞赛中,选手在答风险题时,只是将“〉=”说成了“〉”,而其它的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大家都认为可以算是“基本正确”,而仅仅因为这个符号的差别,评委的评判却是该代表队一分未得,还扣去相应的风险题分数。评委在竞赛后的评论中说,尽管选手只是错了一个符号,然而我们企业的安全工作没有及格,只有满分。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里有一个条件,就是长期从事具有高级职称工作的人员才能认定。●有些同志经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认可为注册安全主任,这些同志今后是否能全部转为注册安全工程师,这就要从实际出发。作为全国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标准是统一的。●要给各省、自治区特别是已经实施注册安全主任的省市一些灵活性,说得通俗一点,这个叫地方粮票。●有一个问题,我们也在研究探索,就是注册安全工程师要不要分等级。  相似文献   

14.
"结构"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词汇。安全的结构是什么?这个结构中的各部分是如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纵观各种关于安全生产的管理理论,不同的管理体系中总是包含着不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美国1972年出版的《防止电磁波引起电雷管爆炸的安全指南》一书,介绍了电磁波引起雷管发火的机理,并以对发射台功率的研究作为防止方法的依据,提出了与发射功率相对应的安全距离。 1.电磁波引起电雷管早爆问题无线电、电视、无线电讯和雷达等的发射台以及它的中继站发射的电磁波,其功率由天线传到很远才逐渐衰减。如果在它的沿途中存在爆破网路时,这个网路一旦和它同步,则将产生很大的电流,足以使雷管达到发火程度。这点,从多数的试验中得到了证  相似文献   

16.
说“0”     
提起“0”这个数,谁都可以解释出它的含义是什么。“0”太寻常了,在实数范围内,“0”表示“零”这个数字,是一个没有的意思。然而,在矿工心目中,却有着神圣而庄严的意义。“0”和安全生产紧紧联在一起,“0”在安全生产中有着特殊的标志和意义。 在众多的煤炭生产用语中,有一个在其它行业很难见到的术语“百万吨死亡率”。这是一个衡量煤矿管理水平高低的术语,这是一个与黑色联在一起的术语,这是一个与矿工生命紧紧联在一起的术语,这是一个矿工人人关心的术语。它的每一增减,不仅标志着煤矿安全状况的好坏,而且告诉我们,在人们充分享受煤炭带来的光和热时,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袁春贤 《劳动保护》2008,(11):36-39
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公交的畅通与安全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健康,反映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而在奥运会期间,它则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平。2008年,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就承担了这样一个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英国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安全药瓶,可以使人们不再为药物过用而担心。这种安全药瓶的小秘密就在它与众不同的塑料瓶盖开启系统上。这个系统中含有一个可生物降解的装置,当药物有效期满,这个装置便会自动降解,此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某一位职工发生“三违”现象,班组就会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其进行扣发奖金的处罚:某一个生产班组的安全工作没有按照企业的部署要求做到位时,企业也会按照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对这个班组给予扣发奖金的处罚。扣发奖金这一处罚办法,不仅在企业安全生产相关制度中随处可见,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得也很普遍,好象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撒手锏就是扣奖金,除此再没有更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安全是什么?安全就是爱护和保护人的生命不受损害。安全是一种尊严,它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安全是一种文明,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安全是人生幸福的港湾。有了安全,才有欢乐和温暖;有了安全,才会拥有美丽的人生。安全,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如同"温馨"一样,让人倍感亲切、踏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