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现状、治理技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体黑臭是水体污染的典型表现之一。通过对国内当前城市黑臭水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概括总结了城市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成因及致黑致臭机理,在对当前常用的城市黑臭水体评价方法、治理技术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最终从整治模式、公众参与及长效管理等角度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为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及水体生态维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黑臭水体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30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在2018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被列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重大战役之一,"要确保3  相似文献   

3.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根据黑臭成因、污染程度和治理目标,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本文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分为外源减排技术、内源控制技术、水质净化技术、补水活水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五大类,分析了不同技术措施的特点、适用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技术选择和方案制定原则。根据不同治理阶段的目标和特点,分析了技术实施要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及水质长效保持的成功案例,以期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是国家高度关注且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水环境问题,底泥污染和外源污染是导致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底泥治理成效是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的关键。本研究结合2018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结果,对我国底泥治理存在的底泥处置和内源污染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城市黑臭水体底泥治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底泥治理、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黑臭水体是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推进水污染治理任务,需加快落实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本研究针对安徽省农村黑臭水体现状和成因,从多个角度提出可靠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措施:统筹规划,分阶段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抓好结合,做好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及规划的衔接;建立"污染物治理链条"思维,狠抓行业各环节规范化管理;建立"类面源"概念,重点推进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通科技与应用之间的壁垒,制定推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应用较为成熟,但要从根本上消除水体黑臭,需注重黑臭水体治理过程管理,从而确保整个治理工程的有序和高效,巩固已有治理效果。本文介绍了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现状,并根据当前存在的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不稳等问题提出了规范黑臭水体治理全过程管理的建议:确定水质优化管理目标,建立黑臭水体综合管理体系,规范河道管理,规范治理工程的管理以及治理后评估,以加快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问题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总结上一阶段的优秀经验和相应技术,为我国水体改善长效机制的建设进行技术储备。本文从城市黑臭水体的危害入手,重点总结了物理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两种主要的黑臭水体治理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上述两种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今后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宁梓洁  王鑫 《环境工程》2018,36(8):26-29
黑臭水体是目前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也得到重视,两者关系紧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也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基于目前对黑臭水体的研究进展,在阐述黑臭水体成因与分级标准基础上,重点按照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生态法三类治理方法系统地总结了黑臭水体主要治理措施,为国内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各城市地区加大对老城区建设改造下,其在老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治理成效。并且在治理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本文将通过着眼于当前应用在老城区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几种有效技术,围绕老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发展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流匮乏的重污染城市黑臭河流治理是世界性难题。以郑州市贾鲁河为实例,针对城市黑臭河流天然径流少、河道补给水多为生活及工业废水、河流生态功能基本丧失等污染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废水资源化再生利用与水质目标管理结合的基流匮乏型城市黑臭河流的"三级循环、三级控制、三级标准"治理模式;针对水体黑臭问题成因,研发经济有效的污染控制与治理新技术,实现流域排污总量与环境容量的科学衔接,为解决同类型河流水资源短缺与水质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模式与途径,并对我国今后黑臭河流治理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黑臭水体是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污染防治攻坚这场大战的重要战役之一。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在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方面持续推进。近日,由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进入攻坚战阶段,如何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巩固近年来治理成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与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从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原则、理念、措施与保障四个层面对最近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进行重点解读,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永新  王威  何妹  申泰铭 《环境科学》2020,41(5):2257-2263
黑臭水体严重危害城市生态功能,"水十条"的颁布为实现城市黑臭水体的污染整治目标制定了时间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大量治理后的水体出现返黑返臭现象.为研究这一现象的原因,采用多参数水质检测仪和化学分析方法,对治理后返黑返臭的南宁市二坑溪水体进行了24 h连续监测和月度动态监测.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与水体氨氮浓度相关性显著(P0.01),气温与水体氨氮浓度变化趋势正相关(r=0.23,P0.05),与水体透明度变化趋势负相关(r=-0.33,P0.01),显示治理后水体返黑返臭与内源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外源污染物的输入有关.综上,为了防止治理后的城市黑臭水体返黑返臭,应当关注河道底泥等内源污染物及其控制技术,综合采取生态治理手段减少外源污染物输入,才能最终实现城市黑臭水体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必须具备科学系统的治理路线和技术集成。本文介绍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原则和路线;列举了当前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经济合理、涉及黑臭水体治理各领域的常规实用技术;根据我国4种常见类型的黑臭水体提出了针对性治理措施;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热点趋势列举了具有发展前景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以期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科学系统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山青水美,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中国民众最关切的重要福祉。黑臭水体治理是实现这一福祉的重要举措,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中有着明确的规划: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据中国水网2017年底报道,2017年,黑臭水体治理完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口的增加,城镇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城镇黑臭水体大面积出现,以至于成为困扰我国多个城市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对于其他污水治理工程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结合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以及污染的程度来选择适当的治理技术进行处理。本文将主要研究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不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有效的方案,促进黑臭水体的治理以及保持水质的长期改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天然河道的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河道富营养化以致黑臭现象普遍产生,选取中山市某城区河涌水体进行水质分析,采用溶解氧、pH值、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进行水质污染指数评价,并对水体污染进行成因分析。文章还简要分析河道治理工程的技术特点和要求,重点探讨了生物修复技术在河涌污染水体治理的综合运用,为城市水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天蓝、地绿、水清",这是宜居生活环境的标准配置。城市黑臭水体就是影响老百姓在宜居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一抹不和谐的黑色。黑臭水污染不仅会给百姓带来感官上的不适,同时也给百姓生产生活带来直接影响,是水污染防治的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黑臭水体整治,刚刚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把黑臭水体整治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并提出到2025年,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等具体的指导意见。我国城市黑臭水体产生的根源在哪里?水污染防治的系统解决方案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近年来黑臭水体治理现状为基础,阐述了目前黑臭水体识别监测与治理技术及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收集国内较为成功的治理案例和大量文献,重点研究了遥感技术在黑臭水体识别监测以及生态强化修复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优势、特点和应用前景,旨在进一步明确我国黑臭水体治理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