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敏利 《环境》2012,(Z1):177-177
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越来越深度介入的现阶段,如何认识、把握并有效引导公众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乃至每一个党员干部职工都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从三方面阐述面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做到及时准确公开信息、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正确引导公众舆论等。  相似文献   

2.
2011年深秋入冬时节,北京等城市连续遭遇大雾弥漫天气,引发网民对空气质量的担忧,细颗粒物PM2.5也由此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网络微博和媒体热议话题.回顾整个事件,对媒体网络的舆论焦点与走势进行梳理,从最初网民的意见释放,到媒体持续关注再到政府积极回应,媒体与网络关于让监测数据与公众对空气质量主观感受一致起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将PM2.5入强制性污染物监测范围等热点问题的激烈讨论,一步步影响着政府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正>在灾难报道中,媒体的报道能力固然重要,不过其前提是:不能有违新闻伦理。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面对伤亡现场,媒体不能一味满足新闻的好奇心,不能过度放纵媒体的私心,决不能通过消费灾难来博取眼球。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的现场效果,不顾伦理禁忌,将灾难现场的血腥、恐怖乃至暴力细节不加遮挡地呈现出来,刺激公众的神经。有媒体借口道,干干净净的东西公众不关注,人们的眼睛是嗜血的,贪婪的;我若不血腥和刺激,别家媒体也会不择手段,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突发事件对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公众开始主动介入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但是,由于我国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呈现着模式化的现象,由此而严重制约了公众的知情权,使媒体的公信力下降,造成了公众和媒体双双被动的局面,这在马航失联事件中显现尤为突出。为了突破这种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模式化思维,我国媒体在汲取外媒有益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结合自身条件加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世界环境》2005,(6):1-1
今年以来,“环保”成为媒体曝光度极高的词汇。除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和频发的环境突发事件以外。发展的需要是环境问题得以被关注的主因。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对于全球的公众来说,气候变化一词恐怕还只是一个气象或环保的专业名词,没有多少公众对此熟知或关心,甚至在业界对它的科学确定性也仍有怀疑.如今,气候变化不仅被人们了解、关心.它早已成为了政界、商界、甚至是百姓的生活"谈资",更是成为媒体"热捧"的对象和"关键词".从巴厘岛谈判到最近结束的波兹南大会,仅从媒体的"狂轰滥炸"和各界的关注就能"窥见"其被热议的"一斑".  相似文献   

7.
环保新闻发言人,掀起你的盖头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污染事件的高发期,各级环保部门无时无刻不被公众、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关注、监督和报道,环保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8.
议程设置功能是西方传播效果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对特定社会事务的关注与报道,能够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将公众及社会引向特定的关注方向。马航事件是一次突发的重大航空事件,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体现了政府部门的应对能力及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重点分析议程设置功能在马航事件报道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潘岳 《环境保护》2014,(23):13-15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自20世纪末以来,公众参与的概念在各种话语体系中被频繁提起,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也逐步发展起来,在环保领域更是十分活跃。提到环保公众参与,圆明园事件必然被提起:2005年,圆明园湖水防渗工程一经媒体披露,即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大家从"湖水渗漏会不会影响地下水质量"追溯到"圆明园修复和改扩建工程是否完整履行环评程序"。原国家环保总局对此高度重视,首次邀请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科技人员和公众代表等各界人士召开了听证会,大家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取得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媒介是公众每天获取新闻,了解新闻的最主要手段和渠道。因此,主流媒体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它们的影响力不仅大,是媒介权威性的体现,更引导着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新闻自律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极为重要。然而,随着快餐文化及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媒体失去了新闻本体所要求的自律,开始走向快餐文化、商业化,甚至以取悦大众来支撑本媒体的发展。本文批评性地列举新闻事件及主流纸媒行为,以期推动新闻的自律性和主流纸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