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环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环境影响篇章>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从规划环评的特征、技术路线、主要评价内容和技术方法等方面,对灾区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环评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国城镇体系规划及相关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文结合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浅谈规划环评中,遇不确定因素,须贯彻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及环境容量分析是规划环评的关键、规划环评须把握宏观挈领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以洱海流域生态功能区划在大理市城市规划战略环评中的应用为例,探讨了生态功能区划成果在城市规划环评中的应用。针对洱海处于富营养化转型的敏感时期和大理市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调整,对洱海流域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明确了各区主导功能。分析了规划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提出了规划中的对策建议,从而为调整城市发展的方向和优化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而为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环评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环评工作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述了汶川灾后重建农村建设规划环评工作实践,重点针对农村建设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与规模、农村道路选线、供水供电线路选线、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方案、农业生产设施等可能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规划内容,分析预测规划实施对重要环境敏感区和重点环境保护目标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以及规划方案的优化建议和相关思考,以期为中国农村建设规划及相关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家发改委宣布,由国务院30多个部门和四川省政府组成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将用5个月的时间拿出震区的重建规划。潘岳表示,灾区重建不能是简单的恢复,规划环评应该作为重建规划的基础依据,为长期减灾防灾机制的建立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8月I2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对外全文公布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重建规划”),向国内外征求意见和建议。“重建规划”指出,灾区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经测算约为1万亿元。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汶川地震震害和发震原因,根据汶川地震及其他地震灾害的经验,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存在的一些工程地震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工程抗震设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加强和重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工程结构防震抗震能力,为灾后重建提供有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风险评价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是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过程,属于战略影响评价范畴,需要解决区域内项目布局、规模等问题.规划环评中的风险评价应同规划环评的目标相对应,即从源头上对规划中涉及的风险源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或减缓风险的方案.比较了规划环评风险评价和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后指出,规划环评中风险评价的目标主要在于通过对风险源的识别和分析,为整个区域内项目的布局、规模以及土地利用提供合理指导,并对原规划方案进行反馈.总结了风险评价用于规划环评中的特点及其与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在步骤上的异同,并以平顶山化工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风险评价的内容为例,对风险评价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平顶山的风险源对周围地区有一定影响,应考虑部分地区的搬迁工作.   相似文献   

9.
规划环评发展到现阶段,从宏观上对控制工业化及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环境风险、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城市规划的优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与建设项目的环评相比,规划环评实施的有效性仍显示其较弱的一面.在此,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为研究对象,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六原则作了初步分析,从早期介入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提出提高规划环评实施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记者:罗书记,我们知道广元在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第一个提出低碳重建,请你介绍一下广元低碳发展的主要成效. 罗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我们在重灾市中第一个提出低碳重建,我们着眼"建设川陕甘三省结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目标,突出"五个一"基本思路和"三个着力"工作重点,全力推动低碳发展.我市在荣获2009年"低碳中国贡献城市"称号后,2010年又获得"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称号.一是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灾后重建需充分考虑规划环评地震可能严重损坏灾区生态系统,目前至少可以看到4类生态问题的存在:地震导致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环境灾害;防疫过程中使用的大量消毒剂、灭菌剂以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腐烂动物尸体等,威胁到河流水环境和群众饮用水的安全;地震将改变部分珍稀动物的食物结构和生活习性,并直接导致其数量的减少,造成了生态功能的下降;地震还造成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8日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明确规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二是实施过渡性安置应当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造成新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张弼  李巍  李天威 《环境保护》2012,(11):36-38
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准则在政策、计划和规划等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支撑可持续发展决策的重要工具.我国目前实施的是主要针对各种规划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自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相继实施以来,规划环评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经成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以新建城区规划环评的概念为基础,重点研究幕景分析法,在深入分析其基本概念和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幕景分析法在评价区域开发环境影响的优势,实证研究幕景分析法在新建城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为今后新建城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三年的灾后重建,汶川地震灾区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然而在国家大规模重建资金及社会无偿捐赠的拉动效应基本结束的后重建时期,汶川地震灾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峻挑战,资金来源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时期融资和后重建时期融资进行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后重建时期汶川地震灾区满足融资需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结合我国"十二五"期间推动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理念,它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层次,用来解决城市发展基础上的长期规划问题,并且通过大量项目的积累、分析和归纳,促使人们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本文的研究内容以规划环评为基础,分别针对其在城市规划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突出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自8月12日起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12,(22):2
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是环境立法乃至中国法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我国环境立法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环评法》不仅完善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正式确立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现了从决策的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了将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国家的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19.
探路中国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贸易政策领域先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战略环评局限在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层面,政策环评依然缺位。实际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改革开放的深入,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加深,以及近年来各国在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加强,对贸易政策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成为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一些研究机构对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期为中国的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探路。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当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区灾后重建是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借鉴发达国家灾后重建的经验,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进行了认真研究,向国务院提出了相关建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灾区资源禀赋、地理特征、地质条件、气象气候、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借鉴发达国家灾后重建经验,建设体现生态文明的新城镇、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