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泛指劳动者因违反各项劳动规章制度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应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追究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属于其行使惩戒权的行为,不同于追究纯粹的民事赔偿责任。为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责令赔偿权,我国劳动立法应细化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的归责要件并完善相关程序机制,以确保被惩戒劳动者的权利能获得法律救济。对于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的具体金额,则应通过适用“比例原则”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竞业限制协议必须以相应的劳动合同存在为前提 企业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对劳动者的就业权通过契约形式加以一定的限制。商业秘密虽然是竞业限制所要保护的重要内容.但同时还有企业为了培养一个精通业务的劳动者所耗费的资金、精力、时间等经营成本。竞业限制所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是推定劳动者有可能为协议内容所禁止的行为,而事先对其离职后的就业权进行一定的限制,必须存在一个合法的劳动契约。  相似文献   

3.
新疆岳普湖县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促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为目的,以“六人特色”为保障,促进职业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一些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有收取劳动者抵押金的现象。劳动抵押金是用人单位非法向劳动者收取的费用,其名目有保证金、风险金、培训费、集资款、折旧费等,有的用人单位还向劳动者索取有效证件,如身份证、驾驶证、毕业证、户口簿等作为抵押。这种现象最为突出地存在于劳动用工的各行各业,其中以劳动密集型、风险性较大、人员流动相对频繁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的辞职权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单方解除劳动关系的权利,是劳动者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之一。辞职权可以分为法定辞职权和约定辞职权,法定辞职权又可以分为无条件辞职权和有条件辞职权。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6.
一、禁止强迫劳动,曾三和保护劳动者的劳动自由权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我国宪法赋与全体公民的一项权利。根据这一权利,劳动者有权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抵制各种侵犯自己劳动权益的非法强制劳动行为。我国《劳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处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上述规定不难看到,尊重劳动者的劳动自由权,绝对禁止各种侵犯劳动者劳动自由权的行为,是我国法律的基本立法精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法律规…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险争议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按笔者的初步理解,可分为三类,一是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二是劳动者出现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时,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劳动者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而发生的争议,如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领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伤待遇后,用人单位未按《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的规定支付给劳动者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等而发生的争议;三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未按规定支付或未足额支付给劳动者及其亲属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而发生的劳动者及其亲属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争议。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护工作事关亿万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任务重,难度大,但是很光荣。为这项事业辛勤耕耘的人,包括着千千万万仁人志士。他们把劳动者看成是造福者,立志为造福者造福。他们的业绩是值得歌颂的。 本刊设立“人物志”专栏,意在颂扬优秀劳动保护工作者的业绩。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以激励同行们奋发努力;传播他们的先进经验,以推动各企业不断前进。本专栏期望得到各地方、各部门、各企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和爱护。──编者  相似文献   

9.
企业劳动定额标准的确定与劳动者工作时间、休息休假权利密切相关,并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产生重要影响。在劳动行政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淡出制定、发布全国或者行业性的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后,依靠职工通过民主程序参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来规定劳动定额标准并不可行。应加强工资立法,通过集体协商的方式,以企业内大多数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完成的工作量作为判断企业劳动定额标准确定是否具有合理性的依据,并注意对劳动者休息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而劳动合同期限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劳动合同期限,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有三种形式: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具备劳动合同起止的有效期,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自行终止。由于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适应性广,既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有一定的约束力,又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因此较受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欢迎,而在劳动关系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针对改革不断深入、劳动关系多元化、劳动争议案件迅速增加的新情况,坚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核心,敢于创新,勇于作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被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表彰为“全国先进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科学》2005,(7):i003-i004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劳动法》使安全生产有法可依──劳动部副部长张左已答本刊记者问记者玫尧7月5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全国亿万劳动者盼望已久的大事,中国的劳动者终于有了以保护自己权益为宗旨的基本法律。可以这样讲,《劳动法》的...  相似文献   

14.
在《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的讨论中,有观点认为,《草案》关于劳动合同订立和解除或终止的规定较之《劳动法》的规定,体现了对企业是“宽进严出”、对劳动者是“宽进宽出”的精神。并且,对此提出批评。笔者认为,《草案》基于保障劳动者就业的需要,加强对劳动关系缔结和消灭的规范,重视对劳动者择业自由权和职业安定权的保护,是值得肯定的;对其中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和修改建议,应当以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立法意图和本来含义为前提。为此,就《草案》有关条文的解读和修改略陈管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培训服务期协议的约定和履行 培训的性质认定 培训是劳动关系履行中较为特殊的内容。劳动者有自行接受教育、参加培训,以提高自身劳动能力的必要性。用人单位有开展岗位培训,以使劳动者尽快熟悉工作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挥劳动力效能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加快“技能培训城乡一体化”步伐.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坚持“以转移就业为龙头.以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劳动者技能为重点”,采用订单式培训、定向式培训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过渡,已由原来单一的公有制变革为多元的经济所有制,生产力迅速提高,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但现阶段由于政策不配套、管理滞后、劳动力供大于求,以及劳动者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博弈中,处于相对弱者的地位。近几年来,劳动争议的数量和涉及劳动者的人数不断上升,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剧了劳动关系和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当前如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是政府的一项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广大劳动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劳动者的关心和爱护,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到以法律立法的形式作了明确详尽的规定,为每一个劳动者维护自己应当享受的劳动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淮北市实施以劳动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六大民生工程”,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抓起,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力促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规范劳动者派遣,已经成为《劳动合同法》立法中争论最为激烈的问题。这种争论的实质,其实是劳方和资方及其他相关利益集团利益之争的反映。笔者与立法课题组在过去的一年中,对于劳动者派遣问题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论证。我们的基本结论是:为坚持《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必须对劳动者派遣加以严格的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