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接上期)1.谜一样的华北像一片凝固的海海城地震预报成功,无疑给全国性的地震大恐慌打了一针安定剂。社会民众对地震工作者的信赖和期望值大大提高,称赞他们是生命一线的"哨兵"和"守护神",令人景仰。然而,这些"哨兵"和"守护神"们的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韦布尔(Weibull)分布λ_(t)=λ_0t~(P-1)出发,推导了表示地震时间序列特征的W参数,并对华北地区1966年邢台(Ms)6.8级,1975年海城(Ms)7.3级和1976年唐山(Ms)7.8级地震的序列资料进行了处理:当W值低于平均水平时可认为是强余震前兆信息的开始;当W值接近或低于警界线σ_时,很可能有强余震发生。W-t曲线与强余震对应结果较好。邢台、海城及唐山强余震的对应结果监定评分分别为:R=0.680,R=0.517及R=0.532,表明用W参数预测华北几次大震的强余震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05,(3):6-6
(本刊讯)2005年5月20日,中国地震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在辽宁省鞍山市召开了“海城地震3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举行了海城地震纪念碑落成典礼,以纪念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大华北第四地震活动期的研究,发现该地区地震有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交替出现的特征。在集中活动时,地震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中部至渤海湾一带。几次集中活动的位置相对稳定。分散活动时,基本扩散在大华北地区的外围。文中还对大华北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估计。分析认为,未来强震活动区域有可能仍位于上述集中活动主体区域内。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05,(3):5-6
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海城地震纪念碑落成典礼,庆祝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国地震局,向为海城地震成功预报和抗击地震灾害作出贡献的各级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多年来为防震减灾事业作出贡献的地震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6.
在华北及其西部地区用描述地震分布时、空、强基本特点的空间集中度C、地震危险度D、地震强度因子Mf 进行交汇寻找综合异常区预测未来中强震 ,预测震中位置在 1 5°半径之内。以实例显示综合异常区存在的稳定性和对未来较强地震的可预测性 ,并对比分析了大华北地区不同区域的应用效果 ,认为其差异是由资料详尽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冯锐  肖莉 《防灾博览》2003,(6):26-27
“小的闹,大的到”。至今是临震预报中最被重视的依据之一。提起这个谚语,中国地震学者实在跟它有着难以忘怀的情结。那是1975年的年初: 镜头一 2月1—2日,从未发生过地震的海城地区,突然出现了8次小地震,震级小到只有在微震仪器上才能频频闪现,居民浑然不觉。 镜头二 2月3日,连续发生61次小地震;2月4日,地震发生的次数达459次,且集中在海城县的英落、岔沟一带,震级达4.7级,居民有感,出现惊恐紧张情绪,牲畜和鹿群开始乱跑乱撞…… 镜头三 2月4日中午过后,地震活动突然停  相似文献   

8.
<正> 地震预报目前尚处于经验性阶段,对预报能力的判断,现今只有依赖于震例的分析。因为预报能力是建立在监测能力的基础上的,而对监测能力的判别,也只有通过震例分析来估计。为此,作者根据华北地区地震综合预报清理攻关组,在1985年8月完成的“华北地区地震综合预报清理成果报告(第三部分)”中的10次发生在华北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以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求是     
本期《防灾博览》编发之际,正值中国地震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刚刚联合召开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纪念大会,并树立了海城地震纪念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1975年海城地震后山东地震工作队虚报的蓬莱地震为例,讨论了灾害心理对地震预报行为的影响.笔者在做了大量调查后,归纳和讨论了各不同层次人员的灾害心理,进而分析了它们相互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我们认为,在震前,群众的灾害心理产生的社会行为,会对科技人员和决策者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们的预报决策心理发生倾斜,作出错误的判断.最后,文章提出了克服灾害心理对预报决策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像哨兵一样,日日夜夜,风雨无阻,密切监视着地球“脉搏”的地震台站,多数位于高山、丘陵和地质状况复杂的区域。其地理环境特征是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地下土壤电阻较高,是雷电频繁活动区域。而雷电的频频光顾,扰乱了地震台站的正常监测工作。随着“九五”成果在全国地震台站的普遍应用,“十五”项目的不断实施推进,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已基本实现了  相似文献   

12.
按地震在空间上的相似活动过程排列的华北与闽粤沿海及银川地震区 (带 )地震活动周期表 ,以华北地震活动为主线 ,将公元前 2 80年咸阳 5 级地震至 1 988年 2月 2 5日彰武 4 8级地震间 2 2 6 7年的华北地震活动划分为 4个时间层次。其组合关系是 ,一个超长地震周期由初、前、主、余震期 4个地震期组成 ;除前震期只有一个地震周期外 ,初、主、余震期都包含前弱后强两个地震周期 ;每个地震周期多分为初、前、主、余震段 4个地震段。闽粤沿海地震区和银川地震带的主震段分别与华北初、余震段同期活动。地震周期是介于前人划分的地震幕与地震活动期之间一个新的更为重要的时间层次。华北 7个地震周期的起止时间是 :-2 80 .5 0~ 8.2 2~ 880 .1 2~ 1 337.6 9~ 1 5 6 8.37~ 1 730 .75~ 1 85 5 .95~ 1 988.1 5年。并从时空强 3方面阐述了华北地震周期性活动规律 ,分析了 3个地震区、带地震周期的相互关系。华北地震周期可作为标准地震周期与不同地区地震周期相对比 ,具有重要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徽霍山地区的应力场及霍山地震的“窗口”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霍山地区十年来的地震资料,得到了如下的认识:霍山小地震的频度峰值同华北南部地区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霍山地区三个台站的中小地震的P波初动符号得出了各台的平均机制解,由此推断了该区的区域应力场;并推测该区似应处于华北块体的南部边界。这一特殊构造部位及介质条件可能是上述“窗口”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锁定目标:海城——营口 (接上期) 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震中位于海城县岔沟公社(现岔沟镇),震源深度12公里,震区范围16个市县,城镇房屋毁坏580多万平方米,农村民房毁坏90余万间……然而,这是一次成功的预报,令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以“地震串”法、模糊聚类分析法及地震活动波法为基础,研究了某些地区中长期强震预报问题,编制了计算机应用程序,形成了进行地震中长期预报的一种软件系统。本文给出了华北地区中长期强震预报的一个实例,作为该方法的检验。  相似文献   

16.
“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我守卫在边防线上,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我时常唱起这首激情昂扬的哨兵之歌。我是一名地震工作者,20多年如一日,常年值班在地震台站的机房,是保卫祖国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防震减灾方队中的普通一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海域7.3级地震的地震裂缝带的分布特征、组合形式及其力学性质,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海城地震的地震裂缝带的发生是区域性近东西向水平挤压应力和北西—南东向拉张应力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 渤海地区是华北亚板块内强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400年来曾先后发生四次7级以上地震(1548年9月12日,7级;1597年10月6日,7级;1888年6月13日,7.5级;1969年7月18日,7.4级)。就强烈地震的频发性而言,不仅对华北,甚至对东部大陆地区堪称为首屈一指的。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后不久,相继在海城,唐山发生7.3级,7.8级地震,它们在时间上,空间上相隔都很近,这种状况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所以,渤海地区的地震活动包含着丰富的科学问题。究竟是什么条件,什么原因造成渤海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华北暴雨形成时的中尺度与微尺度的结构特征,选取发生于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1°×1°的NCEP再分析资料和0.05°×0.05°的FY2C红外TBB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发生时的天气形势、水汽输送、大气稳定度、云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在登陆台风和西风槽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高空槽后的西风急流入侵到华北北部,低层副高西侧的东南急流位于华北东部,使得华北地区上空形成了有利于触发对流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天气形势.低层印度季风与我国南海夏季风对水汽的北上有重要作用,还有一部分水汽系来自副高西侧的东南风急流输送;高层水汽主要是由偏东气流经副高西侧向西,然后转向北输送到华北;华北地区的低层存在较强的水汽辐合,高层存在相对较弱的水汽辐散区,这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第三章海城,震撼世界的奇迹撰文/马泰泉1.锁定目标:海城—营口(接上期)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辽宁海城发生7.3级地震,震中位于海城县岔沟公社(现岔沟镇),震源深度12公里,震区范围16个市县,城镇房屋毁坏580多万平方米,农村民房毁坏90余万间……然而,这是一次成功的预报,令世界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