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总是告诫人们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待在室内,谁知,美国化学工程师近日却抛出种种研究,指出“室内的污染指数比户外还要高5倍!因高耗能、重污染产业增速过快;因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的化学能源使用率低;因机动车数量剧增,燃料油质量低;因大型土木、基本建设量大、速度快;因厨房设备技术落后,几乎每年的每天烟霾都充驰于空气之中。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热电厂6号炉排烟温度过高的问题,从空气预热器换热面积、空预器出口两侧烟道的通流面积、受热面清洁程度以及炉膛火焰中心高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了处理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空气预热器换热面积设计偏小,空预器出口两侧烟道的通流面积不相同,炉内喷钙脱硫使锅炉受热面脏污以及炉膛火焰中心偏高等因素是引起6号炉排烟温度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场盛会影响一座城市!刚刚过去的北京奥运会,使人们在享受体育精彩与魅力的同时,同样享受到了这个城市所发生的天翻地疆的变化:清洁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繁荣的经济、便捷的交通、和谐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空气、饮水、食品和基本生存空间。其中空气是第一位的。没有空气,人只能存活几分钟;没有水,一般可以存活7天;没有食品, 靠自身的营养储备,只要有空气、饮水、可以存活15天左右。人们为了生存,至少应有能让头和手脚自由活动的空间,否则人就无法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5.
高液限土路堤直接填筑质量控制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小高液限土弃方处理或改良填筑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高液限土的基本特性,并结合现场路填筑试验,研究了其直接填筑性能和相应的质量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液限粘土和含砂高液限粘土可用于路堤直接填筑,填筑质量宜通过含水率、压实度、空气率3个参数控制;填筑过程中含水率应满足-2%≤ω-ωop≤6%;填筑碾压后的压实度应大于90%;高液限粘土空气率控制范围为4%≤va≤8%,含砂高液限粘土空气率控制范围为va≤13%。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14,(11)
正又到秋冬季,当很多人还在为去年和今年初的几次严重污染天气心有余悸时,雾霾又一次袭城而来,再度给人们的生活环境拉响了警报。今年10月19日北京马拉松开跑当天,PM2.5指数高达331,空气已达到严重污染程度。实际上,这几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为重点的污染治理,在削减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燃煤污染等各方面连出重拳,采取了综合措施,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关停搬迁重污染企业,大规模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不断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加紧淘汰老旧机动车,全面展开PM2.5监测,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数据,等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上测量光谱进行赤潮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平洋东海岸加拿大温哥华海域56个观测站位现场实测的海洋表面光谱(400-800hm)反射率值和叶绿索、泥沙浓度资料,研究了赤潮发生时海面水体光谱反射率的变化趋势,以了解清洁水体与赤潮水体的不同特征。经过多组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相对于清洁海水的海面光谱反射率,赤潮发生时海面光谱反射率曲线的荧光峰从685nm波长向710hm的红光波长位移;清洁海水海洋表面光谱反射率平均值在400-588nm之间比赤潮海水的平均反射率值大,在波长588nm处两值相交后,清洁海水的反射率值小于赤潮水体的反射率值,而在688nm处清洁海水和赤潮水体反射率值大小相等(大约为0.25),其后保持赤潮海水的反射率值在688—756nm之间一直高于清洁海水的平均反射率值。清洁海水和赤潮水体不同的荧光峰值以及不同的光谱反射率特征之间的差异,可以用于监测赤潮的最佳波段选择。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1,(5):55
世界清洁地球日又名世界清洁日,英文为Clean Upthe World Weekend(CUWWeekend),是全球性清洁活动,由澳大利亚的国际环保组织(Clean Up the World)成员伊恩·基南发起,时间是定在9月的第三个周末。现为全球最重要的环境保护活动之一,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25个国家、4000万人参加这个活动。也有参与组织和个人把每年的9月14日作为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9.
针对风资源本身所具有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导致风电出力与稳定的供暖需求之间不能完全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风电清洁供暖的区域规划方法,以实现风电的生产和消纳之间更好的匹配,即根据某一区域的实际风资源数据、风电出力数据、热负荷需求数据评价该地区施行风电清洁供暖方案所具有的可行性,并定量计算可供暖面积以及所需要配置的储热装置的容量大小。宁夏地区的实际算例验证了该风电清洁供暖的区域规划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民防苑》2006,(5)
生命离不开空气,更确切地说是离不开空气中的氧,而空气中的氧并不是单一的,它有三种状态,即中性氧、带负电荷的氧和带正电荷的氧。评价空气质量的好坏,主要看空气中所带负电荷的氧离子(即阴离子)多少。大家知道,一阵雷雨过后,空气会格外新鲜,让人感到特别舒服,心旷神怡。这是因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母亲,她孕育着纯净的水,就像乳汁一样哺乳着人类;她含蕴着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仿佛母亲的双手呵护着亿万生灵。  相似文献   

12.
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和空气发生器等装置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系统介绍,对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装置运维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对空气发生器式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测量误差和测量重复性进行了验证,对进行气源改造的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进行了为期1年的跟踪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空气发生器式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的测量误差符合技术规范的A级要求,测量重复性低于技术规范要求的5%;进行气源改造的2台装置的测量误差符合技术规范的A级要求,1年内,平均故障次数为1.125次/季度,明显低于未改造的装置。  相似文献   

13.
灾害性微生物是指除病原微生物以外在大范围内能损害生活环境及日用品的微生物群,灾害微生物可经各种方式散布到空气中,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群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地的环境质量。研究和利用空气微生物的成果可起到监测并进一步控制、改造环境的基础依据,是近代化城市规划巾不能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宁夏某小学燃煤供暖污染严重、运行费用高的问题,通过对不同清洁供暖方式的对比分析,确定采用蓄热电锅炉供暖技术进行供暖改造并提出了改造方案。应用结果表明:蓄热电锅炉供暖技术污染物排放为零,实现了清洁供暖,同时充分利用了低谷电量,明显降低了学校供暖费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国际上开展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作为防灾减灾手段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美国减灾实践证明土地利用政策的防灾减灾效果十分明显。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和总结,美国防灾减灾"规划软措施"的经验主要为:①从制度上把防灾减灾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日常任务确定下来,并对减灾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软措施"在法律法规中得到了确立和强化,重视灾前减灾和防灾规划;③重视地质调查局、规划协会等职能部门的联合防灾机制的建设,确保地质灾害信息有效服务于土地利用防灾政策;④注重GIS、监测、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构建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文中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06,(1)
台风、飓风形成于热带海面上,与气候转暖关系重大。在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成西南季风进入北半球。西南季风与原来的北半球的东北信风相遇,挤迫空气上升,增加了对流,常常造成波动和漩涡,后者再与原先就有的对流作用结合和放大,使已经成为低气压的空气漩涡继续加深。这样,低气压漩涡四周的空气加快向漩涡中心流入,流入越快,风速就越大。当这些风抵达地面的速度达到或超过17.2米/秒时,就称为台风、飓风。  相似文献   

17.
<正>雷电是发生于雷暴云(积雨云)云内,云与地、云与空气之间的击穿放电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闪光和隆隆的雷声。雷电因其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使其在瞬时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目前人类还无法控制和阻止雷电的产生。雷电会导致人员伤亡、中断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引起森林火灾,击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来限制土地开发行为以实现地质灾害的规避与防治,是国际灾害防治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梳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土地规划为基础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体系框架:基础理论、技术框架、政策框架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4个支持系统。基础理论支持系统,是从地质学理论、空间规划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技术框架支持系统,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政策框架支持系统,是为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措施防治地质灾害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规划,是在基础理论、政策框架和技术框架的支持下,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中心,统筹城市规划、建成区更新规划、城市设施规划、物资储备、设施抗灾化、公众参与等措施安排建设用地。所提内卷是对地质灾害防治理论方法的探索,期望能供相关学科建设和工作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略说沙尘暴     
<正>据媒体报道,中央气象台4月11日6时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和沙尘暴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大风影响,沙尘继续向南推进,将越过长江,直抵上海、杭州。专家表示,本次沙尘天气过程是今年以来第8次,常年同期的沙尘过程次数大约是5—6次,今年沙尘出现的次数略偏多。  相似文献   

20.
正雾霾肆虐危及健康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大时,霾占据主力。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2014年1月4日,我国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月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