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仕凭 《环境教育》2012,(11):17-20
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现有的生活习惯,大自然或许将改变人类的生理结构。是选择将来当“怪人’?还是保持现在这个样子?这个选择题,等着我们自己去选择!  相似文献   

2.
杨智楷 《环境教育》2013,(10):86-87
现在的环境越来越不如以前好了,因为人类为了自己的自身利益去破坏环境,破坏大自然。现在人们的生活变好了,科技也发达了,有汽车、手机、冰箱、电视等许多可以让人们生活好的东西,但人们没有注意到使自己生活好的东西会破坏环境和地球。地球正在变老,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拯救地球。  相似文献   

3.
在第36个地球日,北京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在回顾了30多年的"地球日"的积极意义后,他说:"如果没有1970年轰动一时的地球日事件,我们就不会有强有力的《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它以特殊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观念。"游荡中的悔悟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环境幽雅的哥伦比亚河河畔就是海斯的出生地。但这个从小崇尚自然美好个性的人,在24岁之前并没有确立对环境事业奋斗终生的念头。"其实,每种选择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无奈的故事。"海斯的回忆渐渐把我们带到了他所属的那个时代,"20世纪六七  相似文献   

4.
<正>假如我们可以有一个学习源泉的话,这个源泉不是书本,不是课堂,而是自然。培根说:大自然毫不遮掩的展示出它的一切特性。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很多孩子只能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成长,他们所熟悉的除了自己的学校、周边的商场,陪伴他们成长时间最长的可能就是电视、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走进自然,  相似文献   

5.
《绿叶》2000,(6)
随着社会的发展,胖人越来越多,60~70年代很少有胖孩子,可是,现在有很多胖孩子,这个现象很难用生物学观点来解释。因此,科学家用观察和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些现象。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他们认为仅从生物学角度解释疾病,已经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了。现代许多疾病要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认识,肥胖就属于这类疾病。社会因素导致肥胖现象,在我们这个社会表现很明显。第一,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突然提高,以前吃饭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历史上恐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多的食物供给。第二,我们的文化传统重视吃,过年过节要吃,红白喜事要吃,朋友聚会要吃等等,在生活水平提高时,这些观念完全可以实现。最后,现代化的生活使我们的活动变少了,这些现象都是导致肥胖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6.
史春 《环境教育》2012,(1):12-12
公众参与要更加注重实效,避免形式化。在公众参与过程中,无论是程序的设计,还是参与方式方法的运用,都要从实效原则出发。公众参与是我国环保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除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外,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和其他单项法律、法规等,至今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公众参与理论起源于英国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即"任何权力必须公正行使,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必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  相似文献   

7.
哲夫 《环境教育》2011,(12):77-78
诚如霍金先生所忧虑的,近年来,我们人类的行为越来越像害虫,人类现在能够做也必须要做的是,如何发扬光大人类元素,有效去除或削弱生物自私和贪婪的遗传密码,让自己变成益虫!世界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日前曝出自己多年潜心研究和思考的惊人的科学预见,他认为地球将在  相似文献   

8.
正回顾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不难发现这本书是一部科技进步史,也是一部环境"悲情"史的著作,人类向地球无节制地索取资源和财富时,也一次次遭受自然的惩罚。现在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决定社会发展走向的,除了政治制度、经济建设、军事力量、文化认同等要素外,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重要原因。生态环境的优劣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不像学校考试那样有标准答案,每一个人的意识、行动和选择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环境。提到"全球水危机",可能人们都会觉得这个概念与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觉得那应该是全世界的科学家和政治家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其实不然。为促进青少年对"全球水危机"的了解,使他们意识到水危机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  相似文献   

10.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随着历史而变化的,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出现了对太阳、对月亮、对火的崇拜;在农业社会,人们顺应自然,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在工业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认为可以去征服自然。实际上恩格斯在1886年的时候就指出"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我们"。应该说他是很  相似文献   

11.
余达忠 《绿叶》2013,(1):61-69
作者考察了贵州剑河柳旁苗寨的七年一轮的牯藏节,亲身感受了农耕时代古老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在考察中作者认识到,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存在一种质的区别。农耕社会的人在自然与生活中是盲从的、缺乏自我的.他们以一种质朴的、虔诚的、甚至是愚钝的态度与方式来面对自然。生态文明也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我们是自由地.自主地、自觉地将自身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并不是要回到类似柳旁的古老生活中去。我们要做的是在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同时,让人民有选择和追求自己意愿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正视河流的生命,我们需要自然的、生态的河流!现在,小河小沟堵了,大江大河堵了,中国人正在用自己的技术和钢筋混凝土,在中国的大地上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心肌梗死"。我们不是不要发展,但我们现在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获得的。  相似文献   

13.
黄纪苏 《绿叶》2011,(7):79-82
中国这些年的市场化,人生意义越来越趋同,都统一到财富价值观那儿去了。财富价值观独大使社会矛盾层叠不穷,已危及了中国的健康发展。突破财富价值观不能靠穷人;富人有这个条件但没这个意愿;知识分子有这个条件,应有但现在却没有这个意愿,要启蒙社会,他们需要先启蒙自己。  相似文献   

14.
潘杰  刘健芝  田松 《绿叶》2015,(4):36-44
引言:有一则新闻:"全民补碘15年:碘盐致病疑云"。1990年,中国向世界承诺,要在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为实现这个目标,1994年,《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正式通过并施行,全民食盐加碘作为一项国策,以法律形式就此固定。但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3年的数据显示,已有"5省区碘过量,官方承认威胁健康"。营养学以健康之名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我们的饮食方式和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让我们困惑的是:如今人们的营养意识越来越强了,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多了。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营养学与健康知识的困惑潘杰:从碘盐的例子看,现代营养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实践周开始了,学校的活动精彩纷呈。我们五年级组的任务是"小课题研究汇报",接到任务后,我们七嘴八舌讨论开来,结果两天两夜过去,也还没有结果。就在大家头痛时,古灵精怪的小刘激动得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突然从座位上窜起来,说道:"要不我们用废物利用做主题吧!""可以,这个提议不错,我们就用自己家里不要的东西,经过修改,变废为宝。"最终班主任拍案。  相似文献   

16.
黄梓珊 《环境教育》2013,(Z1):44-47
春节期间,人们容易暴饮暴食。其实暴饮暴食不仅仅是指人们超量食用,更是指人们暴风骤雨式的进食方式,这种饮食习惯会在不经意间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金龙"悄悄过去,"银蛇"即将来临,过年氛围越来越浓。记者由此想到每逢春节过后,人们在谈论感受时,不乏讲应酬吃喝多而伤身的话题,叹息过一个年如患一场病。我们过年除家庭聚会外,还有串亲访友、参加喜宴等。需要提醒的是聚会时要有节制,量体而行,千万不要暴饮暴食,造成对身体的伤害。一提到暴饮暴食,人们总觉得现在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不知从何时起,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戴着口罩的人们。蓝天和白云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天空和若隐若现的高楼,这一切都是雾霾惹的祸。制造雾霾的幕后黑手不是大自然,而是我们自己!现在很多家庭都拥有小汽车,我们的出行是更加方便、快捷了,但汽车排放出的尾气,我们有没有注意过?春节期间,合家团圆迎新春。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了,然而,烟花好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16,(12)
正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习惯把渔民叫做"讨海人"。我小时候并不懂这个叫法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悟得其中内涵。讨海,寓意"向海讨生活"。先民们畏惧海之神威,但为生活所迫却不得不靠海吃海,便以这样谦卑的语词乞求自然的谅解。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和海的关系改变了,人认为自己是大海的主宰,可以肆无忌惮地向海洋索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洋资源日益枯竭,海洋生态日益凋敝,假如海洋空荡荡,那么,我们人类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积极投身环保事业正成为一种风气洋溢校园。很多学生环保社团已经能非常熟练地组织相当规模的环保活动,能深入乡村、自然保护区、城市社区居民中做宣传、考察,学生们真诚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肯定。校园环保活动的辉煌已经显露出来——它不仅培育出一大批热情、执着、能干的环保人,而且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观念。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广为人知,无论党政高官、村委会主任或平民百姓;无论企业、商家还是消费者;无论出口产品还是进口货物,都在倡导“绿色”、“生态”、“环保”,这…  相似文献   

20.
吴孔明 《绿叶》2010,(3):73-80
转基因只是一种技术.回答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首先要明确转的是什么基因。现在水稻转的BT基因,作为生物农药已经安全使用近70年了,它的杀虫机理很清楚,它产生的晶体蛋白只能和鳞翅目几种害虫中肠受体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与人体肠道上的组织不会发生作用。现在农业上病虫害的种类越来越多,发生范围越来越大.仅靠原来化学农药为主的技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利用转基因技术可能是我们必须要走的路子。国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等,也没有太多的选择。走得越早.走得越快.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对于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就越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