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正>新时代生态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实现了个人从消费主义行为模式到绿色循环消费理念的形成,社会从生态启蒙状态到生态自信状态,国家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助力美丽世界。新时代生态价值观是面对当前生态危机必须树立的一种科学观念,它的培育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同时,在培育实践中能够培养个人的生态环保行为、营造社会绿色发展的氛围、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现代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环保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有45.3%的居民为了保护环境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环境关心对于居民环境支付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社会地位,最后是消费支出。具体而言,对环境问题越关心的居民,其环保支付意愿越高;社会经济地位中的个人收入及主观阶层地位越高,居民环保支付意愿越高;消费支出越高的居民,环境支付意愿也较高。提出增强居民主观社会地位认同和环境关注度等措施提高居民环境意识,改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资源是财富,有了资源就有了财富。这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做起来却非常难。难就难在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组合体,全球50多亿人几千年来为之奋斗的目标都是共同的,其结果却并不尽然。大到国家,小到个人,莫不如此。   21世纪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来临。有了交流,有了沟通,世界变得愈来愈小,社会生产力水平才会不断得到提高,贫富差距才会不断缩小。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资源大国;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是一个富裕的强国。衡量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是看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状况。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开放与改革的有机结合,才标志着生命力的延续和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束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中国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一声遗憾,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惟有发展才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理由。   ……  相似文献   

4.
绿色思想     
《绿叶》2011,(7):116
黄纪苏要启动多元价值观的重建,知识分子首先要自我启蒙,然后再启蒙社会。彭近新绿色低碳经济能够为人类提供可持续、更舒适、更文明、更高质量的生活,并非人们所说的仅仅是"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经济。刘兵"可持续"语境下的多元,是指有别于现代化和全球化  相似文献   

5.
韩德强 《绿叶》2008,(3):94-102
东方文化的核心概念是和谐;西方文化的核心概念是自由。自由型、知识型的西方体制,适合发展——技术的进步、财富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能解决大量简单可复制的问题;和谐型、智慧型的中国体制,适合成长——心灵的丰富、人格的健全、智慧的圆融——能解决复杂问题,达成社会的和谐。中国有13亿人口,一旦价值观发展转化,就会成为世界的强者,走出东方型的全球化道路——东方的价值体系加上西方技术的合理性——从而引领世界向善、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业务已成为企业与消费者深度沟通的重要渠道。为了探究影响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的因素,在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感知风险、感知成本、激励和感知娱乐四个因素,构建了影响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的概念模型,利用实证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便利条件和使用意愿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期望效用、努力效用、社会影响和感知娱乐对使用意愿有积极影响,感知风险、感知成本对使用意愿有消极影响,激励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黄纪苏 《绿叶》2010,(Z1):59-63
要有绿色的环境,得有绿色的社会。绿色社会要求抑制比较性、炫耀性需求,使发展适度、量入为出。这不仅需要较为平等的社会结构,更离不开多元价值观。价值多元应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其中,竞争的价值观目前仍应占据重要位置,但我们也要扶植其他更绿色的价值或意义,不让黑色独霸通吃。以中国的人口规模、历史积累和文明境界,有可能成为建立绿色世界的重要力量,而中国要想改造世界,首先要改造自己。  相似文献   

8.
吕植 《绿叶》2010,(Z1):70-73
工业文明带来的消费主义让人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中国要想脱困,就一定要到自己主要的财富——传统文化里面寻找根据,在"好"字上下工夫,树立新的价值观——这可能是中国未来能给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而无论是探索新价值观,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都要充分重视和挖掘农村的作用——走低碳道路,最大的潜力在农村。  相似文献   

9.
黄纪苏 《绿叶》2010,(1):59-63
要有绿色的环境.得有绿色的社会。绿色社会要求抑制比较性、炫耀性需求.使发展适度、量入为出。这不仅需要较为平等的社会结构.更离不开多元价值观。价值多元应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其中.竞争的价值观目前仍应占据重要位置.但我们也要扶植其他更绿色的价值或意义.不让黑色独霸通吃。以中国的人口规模、历史积累和文明境界.有可能成为建立绿色世界的重要力量,而中国要想改造世界.首先要改造自己。  相似文献   

10.
吕植 《绿叶》2010,(1):70-73
工业文明带来的消费主义让人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中国要想脱困,就一定要到自己主要的财富——传统文化里面寻找根据.在“好”字上下工夫,树立新的价值观——这可能是中国未来能给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而无论是探索新价值观.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都要充分重视和挖掘农村的作用——走低碳道路.最大的潜力在农村。  相似文献   

11.
张度  张海滨 《绿叶》2013,(7):6-11
美国新一届政府在对华关系中力推气候变化问题有多重意图和目的,但其合作意愿和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意愿和需求能否有效推动真实合作则需要考量。总体而言,针对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出现的新形势,中国应坚持双边与多边并举,以双边为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正在北京的东北郊,有一个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这个基地有一个很人性化的名字:垃圾的归宿。从外表看,这个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很像是一座现代化工厂,有高大整洁的厂房;同时又像是一所学校,经常传出孩子们的欢笑。但实际上,这个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本身  相似文献   

13.
化肥是中国农业生产中最基础的物质投入要素,而化肥的过施滥施则是造成和加重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农户作为化肥施用行为的主体,引导其科学施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353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依托社会嵌入理论,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农户减施化肥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农户减施化肥意愿不强;农户减施化肥意愿不仅受到经济利益因素的驱动,还受到社会背景特征、农户自身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政府支持、农户认知及社会关系等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减施化肥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政府应加强对科学施肥行为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构建科学施肥的社会嵌入环境,提高农户关于减施化肥方面的认知水平,充分发挥社会关系在科学施肥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怎么看历史跟怎么看今天,是搅在一起的。"五四"包含两个运动:救亡,启蒙。今天理解"五四",同样绕不开两者的关系。对于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来说,"启蒙"始终是"救亡"的前提,社会中下层的权利和福祉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国家的认同。"五四"的"启蒙"后来一分为二:中左翼、中右翼。在世界又走到岔路口的今天,两种启蒙能否合二为一重建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特别需要"五四"的那份"少年中国"的朝气和锐气。  相似文献   

15.
库兹涅兹曲线是指以人均财富增长为横坐标,以人均财富分配为纵坐标,二者关系遵循倒U型曲线规律。农业社会时,收入分配相当均等;工业化开始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经济快速增长,由于劳动力迅速向高收入的生产部门流动,人均财富分配不平衡明显加剧,曲线上扬;一段时间内,工业社会继续发展,曲线相对平缓;工业化完成之后,收入分配不平衡缩小,曲线下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山东省17地市居民降低雾霾健康风险的支付意愿进行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居民支付意愿以城市为单位可划分为三个等级,支付金额主要集中在20~30元/月和30~40元/月两个等级;(2)支付意愿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性,大致呈现以济南为中心,向外逐渐递减的趋势;(3)居民的社会经济、风险认知、居住位置、人口结构、教育职业、健康自评等因素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为客源国,以日本为目的地国,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477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分析了消费者敌意、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国家形象对旅游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1)消费者敌意对国家形象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旅游意愿的影响不显著。(2)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国家形象和旅游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3)国家形象对中国消费者的赴日旅游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4)消费者敌意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呈正相关。(5)国家形象在消费者敌意、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与旅游意愿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会公众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愿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是理性和道德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纯理性或纯道德驱动行为;(2)行为态度、感知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对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感知规范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因此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是影响其森林碳汇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社会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表征变量的具体作用表现不同:感知规范中,公众个体道德规范对其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中,公众森林碳汇生态、政治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中,森林碳汇信息量、森林碳汇价格等都是影响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因素,但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杨学军  朱云 《绿叶》2013,(8):78-87
过去30多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但与这种奇迹伴生的是生态危机。其直接原因是粗放的发展模式、初级的市场经济;其深层原因是大规模,高速度模仿工业文明,发展模式未能创新;而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中断、迷失甚至遭遇危机,则是中国今天包括资源环境问题、发展模式问题等多数困局的总体原因。要想化解生态危机,就需要以生态文化为魂,整合认识,指导行为,改革法律,制度,政策,重塑文化主体,重新确立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污水再生利用是减少水体污染、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公众的偏见和排斥严重制约再生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本文整合技术接受拓展模型和技术准备度理论,构建公众参与再生水回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两阶段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公众参与再生水回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便利条件和主观规范分别对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起显著提升作用;技术准备度的消极因素极大地阻碍了公众再生水回用意愿的提升。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提升宣传的有效性,完善城市再生水配套设施及相关激励政策,联合社区、学校、企业等平台协同推进再生水处理技术推广工作等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政策,引导公众使用再生水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