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的春天     
千回百转,春天的雪又一次静静地飘落在挂满灰尘的枝头,想听那脚步声吗?要把心贴在晶莹的冰上!春天里的地球,一个温暖的家,到处应该是绿意浓浓、活活泼泼的生命,一个世界的思索不会来自于地球之外的上帝的垂青,那日日夜夜源源不断地把营养注入每一个生灵血脉里的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地球!那是一种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活栖』又于她的怀抱里的生命的无私和宽容。因为她生养了我们——所有的一切。步履瞩珊地跟了母亲在宇宙中匆匆走过了几万年的冷冷的岁月,有那么一天,我们突然想说:该回报给母亲点什么。给她一个春天!春天里的…  相似文献   

2.
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疫情的肆虐,使我第一次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是何等得脆弱!人类不能超越自然,而要善待自然,进而萌生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冲  相似文献   

3.
为了高原的生态、为了牧民的生活、为了可持续的发展,使高原用上安全、清洁的太阳能,既是中下游对高原生态补偿的义务,也是我们全社会的一个责任。今年5月中旬,我怀着敬畏的心情,再一次踏上了青藏高原的腹地玉树。这里是三江源的起点,也是世界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鸟儿啁啾     
《绿叶》2020,(8)
正鸟儿先于人类来到地球,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鸟儿的歌声一直伴随着人类,没有鸟儿的啁啾,人类的生活是多么孤寂乏味,甚至死寂一片。鸟儿的啼鸣,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令人满怀期待的季节。金翅雀不知从何处飞来,某个天气暖和的晌午,它们在柳杉树上轻快地鸣叫,忽而落在枯黄的草坡,忽而振翅起飞停栖树上,那阵阵欢悦的叫声,和春天的阳光  相似文献   

5.
钱易 《中国环境管理》2016,8(2):131-132
<正>一、改变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工业革命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是,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锐减、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臭氧层耗损、全球气候变化、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及其子孙的生存和地球的命运。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形势,人类开始进行严肃的思考。回顾历史,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三本书、三次会议。"三本书"是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著作的《寂静的春天》、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世界  相似文献   

6.
再访新安江     
新安江是徽州人的"母亲河"。她一头连着雄奇的黄山,一头牵着秀丽的西湖。亘古至今,她默默滋养皖浙两地而不求回报。 新安江,又是梦想开启的地方,其清亮而厚重的容颜给了人们无限的才情。一年多前,全国跨省大江大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首个试点在此开启。为真实记录这一重大事件。去年的春天,本刊记者初访新安江。探寻古微州风土人情。感悟人水和谐相处,共荣共兴之道。时隔一年之后,我们又再一次出发。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存的地球,是一个丰富多彩、富有生机的世界.它不仅是人类的家园,这里还生存着5000万种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生物.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和资源都是宝贵的,也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要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地球是唯一可以乘载人类生命的星球。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已有几百万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类就是依靠地球上的资源生存、繁衍、发展的,所以,地球是人类的母亲。近年来,由于人类随心所欲的滥伐林木,破坏水源,污染空气……让原本美丽无瑕的地球母亲变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雾霾、赤潮、沙化等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地球母亲给我们一次次亮起了红灯,发出了警告。再长此以往下去,这位母亲将快速老去,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是无情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一个村庄、部落,随时都可能被自然界所吐噬。近几年发生的海啸、非典、酸雨、禽流感等也证明了这一点。而要想避免自然灾害,只有善待自然。自然界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环境资源无代价的旧观念,使人们为了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不惜血本。一些企业或地方政府只通过经济增长体现政绩或牟取利润,从不关心资源与环境本身的状况和承载能力,长此下去,经济指标看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取得节节胜利之时,我们迎来了今年的“六·五”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水,已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水将严重制约本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对水资源的危机人类而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将如何解决水的问题,这是本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问题在于,思想与行动并不统一,传统中华文明也同样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问题。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也导致水、空气、土壤污染日趋严重,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联合  相似文献   

12.
人所共知,改革已是当今世界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也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改革的“狂飚”,载入中华史册;改革的意识,在国人心中扎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979年,我国新闻界正式提出新闻改革。从此,我国的新闻学术研究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成为继本世纪400年代初期和50年代中期之后的第三次新闻改革。新闻事业改革,是整个改革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三次新闻改革,使我国新闻业务研究乃至整个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环境新闻,是有关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04,(1)
《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关于杀虫剂、灭草剂等农药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破坏地球生态平衡的环保预言和环境文化经典。作者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身患癌症的美国海洋学家,向  相似文献   

14.
正猴年春节小长假刚过,各地便陆续进入"两会"时间。2月16日起,安徽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和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先后登场,系统总结"十二五",科学谋局"十三五",与往年一样,绿色环保再一次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是观察政府施政方向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年李锦斌省长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十二五"时指出,这五年,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的“非典”都是在大城市爆发的,包括香港、广州、台北、北京。这些城市的生态系统已经退化了。一个是自然退化,包括环境污染、系统退化、资源枯竭、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环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另外还有就是人类生态退化,现在的人越来越懒(包括小学生都靠计算机),越来越胖,越来越贪,越来越不适应自然环境。这些问题大家都清楚,见多不怪。究其生态原因,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物,即资源代谢问题;一个是事,即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人,即人的行为和信息反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2004,(2):38-38
小记者: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区小枣沟小学 高宇洁目击现场:公园 去年春天,由于非典的出现,人们更加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城市中“消灭”了很多多年沉积的垃圾死角,对随地吐痰者也加大了惩罚力度,乱倒垃圾的现象减少了。然而,在生活中,“不和谐之音”还是处处存在的。 另外,还有现象令我很不解,那就是垃圾箱分类不明确。记得有一次,我在公园看见一个小女孩手里举着喝光了牛奶纸盒,冲着一黄一蓝分别写着“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字样的两个垃圾箱发起了愣。小女孩根本  相似文献   

17.
鲜花与泪花     
早春天边,一抹淡紫色的朝霞,霞光洒在各种草木组成的绿海中,洒在栉次鳞比的楼房上……蓦地,一声汽车的笛音打破了宁静,随着这笛音整个世界都活了,各种嘈杂声接踵而起。一条宽阔的街道,各种机动车穿棱不停,自行车摩肩接踵。行人的脸上有喜悦,有信心。车轮,飞速转动的车轮。脚步,迈进、迈进,急促、有力的脚步。伴着以上画面配以下画外音:春天,是耕耘的季节,这是“七五”计划的第一个春天,我们的人民正在为实现那宏伟的目标大踏步前行着!朋友,您可能是一位干部,一位演员或者只是一个兵;也许您  相似文献   

18.
邱宇 《环境教育》2013,(4):17-20
我们生活在一个蔚蓝色的水球之上——在地球5.11亿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海洋占了70.8%。正是在这一望无际、喧腾不息的大洋中,生命开始了最初的悸动,陆地上,鸟的灵巧、马的矫捷、虎的威猛,及至人类的生生不息,一切,都在海洋中孕育。地球生物经历了五次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第二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为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相似文献   

19.
共同的家园     
我们生活在一个蔚蓝色的水球之上——在地球5.11亿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海洋占了70.8%。正是在这一望无际、喧腾不息的大洋中,生命开始了最初的悸动,陆地上,鸟的灵巧、马的矫捷、虎的威猛,及至人类的生生不息,一切,都在海洋中孕育。地球生物经历了五次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为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第二次生物大灭绝的时间为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第三次生物大  相似文献   

20.
新岁寄语     
历史就是把人类锤炼得如此; 曾几何时,人们执意相信人定胜天,而去肆虐自然;如今,人类终于明白了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存环境。我们都不能否认,这两种行为的初衷都是一个——为了生活得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