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军 《环境教育》2013,(3):47-52
有人说: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会成功,并且会成为一个佼佼者。他确实是一个佼佼者。因为他是公认的武汉市环境教育带头人和环保NGO的领军人物。20世纪80年代,当很多人还不知道环保为何物时,他却一脚跨进了这一行,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孜孜不倦,从未间断。别人说他是"环卫工",朋友说他是"环保发烧友",在记者眼里,他就是一个快乐的环保人。他,就是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徐老师的徐大鹏,一个从心灵上与自然交朋友的环境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蘑菇圈     
正斯烱不知道这一觉自己睡了多久。当她睁眼醒来时,她知道,自己肯定不止睡了一个晚上。她一睁眼,站在床前的儿子就跑开了,喊道,阿妈醒了,舅舅,阿妈醒了!法海赶紧过来,告诉她,工作组长要见你,原先的那个刘组长。斯烱梳头洗脸,完了,却坐下来喝茶。法海很吃惊,你不去见工作组吗?斯烱说,你想去,就替我去吧。我去了说什么?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没有什么要说的。那你就说,我家斯烱想离他们远一点。法海后来真把这话对刘元萱组长说了。某天,他赶羊上山时,恢复了工作  相似文献   

3.
姥姥今年60多岁了,她十分节险,我称她为“小气”。 有一次,我看着电视写作业,看一会儿电视剧,插播广告时,就写一会儿作业,姥姥看见了,“啪”一声把电视给停了。我生气地对姥姥说:“这段演得正精彩呢,您怎么给停了呢?”姥姥说:“现在的人都不知道节约用电啊,尤其是你们小孩子,每天就知道浪费东西。”说着叹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4.
老舍真诚,因为他常常剖析自己。他不大爱写序,也不大爱写后记,顶多写上几十个字,说说版本方面的事情或者书名的缘赶,他以为:该写的小说里都有了,不必再作解释;说多了,大有老王卖瓜的嫌疑。很少看见他夸奖自己的作品。相反,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在批评自己,承认自己的失败或者低能。老舍研究者们常常被老舍这种谦卑弄得误入歧途。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老舍喜欢自己打倒自己,千万小心,不可  相似文献   

5.
秦雁 《环境教育》2005,(12):48-49
1993年的春天,一个年轻人站在纽约市某个台阶上,等着参加莎士比亚戏剧节的试音。他曾经在耶鲁大学学习天文学和历史,1991年毕业,而现在却是一个渴望成功的临时演员,靠做侍者、校对员等工作维持生计。现在,他站在这里。试音结束后,导演让他坐下。她对这个年轻人说:嗯,希望你不会介意我这么说,我认为你也许该干点别的事,别再当演员了。什么?这个年轻人惊讶地问。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觉得表演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职业。导演接着说。没错,这个遭到淘汰的年轻人,就是日后两次受到奥斯卡题名的好莱坞明星爱德华·诺顿。如果你是一个影迷,长期关…  相似文献   

6.
怀念草莓     
我注意到山坡草丛中的小女孩挎着一篮草莓,一颗颗吮尽五月芬芳的童心她采撷着快乐的时光,一边回头睃我一眼——想我是她篮中的一颗草莓,被她甜蜜地含着她的甜蜜是我们生活的甜蜜是春天的根,波光粼粼的音阶嬉闹着,奔跑着和春天的雨燕一起出发天真和纯稚,如同香榧的气息占据了这个忘情的乐园这仅仅为心而红的草莓呵总让我在一种温情的目光中照见自己的羞惭,多年以后当我在市声熙攘的果店中频频出现时,为什么我的眼前晃动的始终是她妃子一样的脸怀念草莓@温陵子  相似文献   

7.
《绿叶》2000,(6)
美国一心理博士曾作过一项研究.发现世界上最忙碌最紧张的名人们。通常要比普通人的寿命高出29%。还发现,外出工作的妇女要比家庭妇女发病率低。许多证据都表明,不工作的人比有工作的人健康状况差。美国曾作过一个调查:失业率每增加1%.死亡率就增加2%。这无不说明一点:工作是有益于健康的。为什么工作会有益于健康呢?这是因为工作可排除人们的孤独感和忧愁感。研究表明.当人们百无聊赖时.不是感到快乐而是感到烦恼和孤单。而忙忙碌碌的人则往往是最快活的人。许多钟爱事业并有成就的人。常常觉得最快乐的时光是在艰苦工作的时候。工作在人与现实生活之间()起了桥梁.使人们能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集体活动.得到友谊和温暖,这对身心健康非常有利。而失去工作的人同时也失去了这一切.其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因而客易染上疾病。其次,工作可使人获得满足,感到生活的充实。工作使人感到在社会上的地位与价值:当外科医生成功地进行了一例手术时.当作家写完了一部小说时。当雕塑家完成了一件作品时.当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绿叶》2002,(1)
这是一个颇含人生哲理的故事:有一个人整天祈祷上天赐给他幸福,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终于有一天,美丽的幸福女神敲响了他的家门。他喜出望外,赶忙请她进屋。但幸福女神却说:“请等一等,我还有一个妹妹呢。”说着把在暗处跟随着她的妹妹介绍给  相似文献   

9.
<正>我从单位辞职的时候,一位朋友不无担忧地问我:"今后你孩子的教育怎么办?你不打算为她提供更好的教育了?"这话问得我一愣一愣的。我不明白的是,在我辞职的时候,他不担忧我的生计,反而担心小孩的教育。足见,在他心目中,孩子的教育比生计更严重也更难对付一些。早在几年前,关于孩子的教育,我和这位朋友就有比较激烈的争论,而这种争论一直持续着,谁也没有说服谁。比如,在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上,他是个坚定的环境论者,即一个孩子的  相似文献   

10.
钱妍 《环境教育》2012,(8):82-82
自从在报纸上看到演员周迅宣传"买碳",号召大家选择"不欠地球的生活",我的心里便一刻也没有平静过,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她慷慨地给予我们她的一切,而我们也毫无节制地向她不断索取,也许我们的每一次索取都会让地球妈妈痛不欲生,然而,她却依旧无私地给予着、奉献着……而我,能为保护地球、节约能源做些什么呢?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先从自己做起,从感染身边的人做起,我要当一次管家,让全家人了解"低碳",爱上"低碳生活"。新的一天开始了,我揉揉惺忪的睡眼,看见爸爸正靠在床头,津津有味地观看世界杯的重播,我连忙夺过他手中的遥控器,毫不犹豫地关掉了电视。爸爸一脸  相似文献   

11.
宽容与友善     
当营业部经理时,我和一个雇员不和。我不喜欢她的目中无人,并决定找她谈谈。为了避免当众争吵,我打算在家里给她打电话。“我是否要解雇她?”翻着雇员卡,我若有所思。突然,9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闯入我的脑海。那时,我干着全日制工作,以资助丈夫迈克完成学业。终于,他毕业的日子要到了。我们的父母将从州外赶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而我也为那天做了许多计划。比如,毕业典礼后,去吃冰激淋,然后去镇里潇洒一回。我兴高采烈地跑进我工作的那家书店。“我要感恩节后的那个星期六休假,”我向老板宣布,“迈克毕业了!”“对不起,玛丽,”老板说,“假日后的周末是我们最忙碌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高工渐渐感觉到了从周艺身上传导过来的热温,尤其是她一侧的胸部紧贴着他的手臂,丰臃而柔软,有一种异样的火热,弄得他浑身不自在,心跳加快了许多。他几次想把手臂抽出来,可周艺反而抱得更紧了。于是他也作罢,任她抱着,心想女孩子胆小,危急关头寻求可靠庇护是出于本能,倒是随时准备跟那条狼搏斗是自己的责任。他回过头拍拍她的肩膀,安慰说,不用担心,小妹妹,有我在它伤不着你。高工没想到自己也改了称呼,对自己这么脱口而出有些不好意思。周艺听着挺舒服,眼睛依旧紧盯着上边的狼。她另一侧臂膀里抱着的那只兔子,好像早已感觉到了狼的驾临,更显得惊恐、焦躁、蠢蠢欲动。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一类人,自己祖先创造出的精髓不去继承,别人祖先的优秀经验又拒绝吸取,却把他人制造的垃圾都搬回自己家里当宝贝供着,这算不算败家子?女友从德国回来,给我看她居住小城的照片,每一处环境都是那么精致和谐,他们有对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建成后的建筑会做到分  相似文献   

14.
正这个世界不缺作家,也不缺写作的人,那么写作是为了什么?"如果你看过我的书,你再也不会浪费水。我有100%的自信。"梅洁说这话时,眼睛里闪耀着十足的光芒。作为1945年出生的作家,梅洁身上不但没有丝毫人近迟暮的老态,反倒是周身裹挟的率真,呈现出孩子一般的热情、青春。主流文学杂志《十月》的前任主编王占军,有一次打电话给她,"梅洁,太谢谢你了。我女儿看  相似文献   

15.
人离不开土地,故尊大地为母。土地养育着人类,却承受着无尽的痛苦。这是一首古老的爱斯基摩歌曲,是一个老猎人告诉我的。老肯尼带着我,驾着狗拉雪橇,在冰海雪原上奔驰。忽然,他停了下来,喘息着.茫然四顾,叹了一口气说:"嗨,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曲,没有人会唱,更没有人懂得它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6.
我不长篇大论,就说个事例。几年前,在全国政协的一次会议上,一位来自西部的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为了拉动内需、创造国内市场,应该批判勤俭的观念。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见人家要批判勤俭,吓了一跳。我发现,他很有一套理论。他说,勤俭这个观念是中国人在贫困时期形成的一种道德原则,现在我们富裕了,我们就要批判这个"勤俭"观了,只有这样人们才舍得花钱,只有大把花钱才能创造拉动内需,才能创造国内市场。他说得振振有辞。  相似文献   

17.
女儿现在五岁了,当她很小的时候,我经常给她读书听,儿歌、童话就这样悄悄地走进了女儿的生活,我对女儿进行的幼儿环境教育也就是从这些儿歌和童话开始的。每当还不到两岁的女儿拉着我的手让我读书给她听的时候,我就问女儿读什么书,女儿总会说读《小蝌蚪找妈妈》,慢慢地我就让女儿指图上的小蝌蚪,女儿用胖胖的小手指着图画说:“这是小蝌蚪,这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 《环境教育》2011,(12):57-58
刚开始,我对这种"自然教育"的体验活动的作用有些怀疑。难道说孩子在自然中焕发了自己的天性,很快乐、自在地在自然中玩耍,可以比他们多些动植物知识的认知更加有意义吗?作为一个景观规划设计师,"自然"于我似乎并不陌生,然而忽然有一天被问到"什么是自然?"的时候,才知道我对此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在我的认知中,和大多数人尤其是城市人一样,有时候"自然"是另一个静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神来之笔     
在李青松作品研讨会上.我落座后,忽然有一本瓦蓝布面烫金字的小书.擦过我左肩到我桌前.我悔不该回头看,认识了丽人方敏。回家后,我一口气读完了《大迁涉》、<大拼搏>、《大毁灭》,享受得一塌糊涂,累得我七荤八素.半夜做梦都梦见小红蟹、褐马鸡和旅鼠。这本书1994年已震撼文坛.我竟全然不知不晓。接着又收到我嘱方敏寄我的《大绝唱》,我又悔不该看了180字的“作者介绍”.清醒地明白作者是可以填在表格里的一位中国公民。灵长类,智能种,是个人。一个人若演戏、若作画、若为文,画绝了、写绝了的时候。连自己也觉得若有神助,觉得不是自己在写,写出来。自己也吓一跳.不太闹得清那笔笔墨墨是怎样聚拢怎样排列出来。如果我未曾见方敏之面,看了作品。我会猜作者或是一个幼年淘气的  相似文献   

20.
浩然在三河     
《绿叶》2020,(7)
正今年2月20日是著名作家浩然去世12周年忌日,3月25日是他诞辰88周年纪念日。应"怀念浩然"微信群诸多朋友的呼声,我整理出自己曾经写浩然老师的几段文字以做怀念。浩然是哪里人?浩然是哪里人?顺义县(现为北京顺义区)的乡亲们说,顺义人呗,金鸡河、箭杆河多次出现在他的笔下;长篇小说《艳阳天》就是写焦庄户的,"萧长春"还在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