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有毒化学品进行简介 ;建议从生理毒性、属性毒性及生命周期等方面建立有毒化学品的污染评价系统 ,为有毒化学品的应用、管理和处理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不同的有毒化学品及其排放情况与浓度组分拟选用物化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及生物处理法作为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酚类化学品是自然界中一类典型的外源性有毒物质,此类化学品对活性污泥的毒性数据对评价它们在环境中的风险至关重要。该文采用ISO标准方法测定了4种酚类化学品对硝化活性污泥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3,5-二氯苯酚、2,4-二氯酚、4-硝基苯酚以及2-苯基苯酚对污泥硝化作用均能产生毒性,它们的EC_(50)值依次为1.02、1.31、5.23、33.2 mg/L,95%置信限依次为0.9~1.2、0.69~2.45、4.96~6.17、27.7~39.8 mg/L。4种酚类化学品对硝化污泥的抑制类型属竞争性抑制,毒性作用机制在于酚类化学品抢夺了氨氧化细菌对AMO的活性位点,从而阻碍了NH_3向羟胺的转化,进一步导致硝化难以完成。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近些年来.全球有毒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快速增长.但是大多数有毒化学品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目前还并没有研究清楚.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也难以控制.因此对人类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人们生活中每天都在遭受着不同化学品无意识的侵害.那些有毒化学品的泄露和运输所造成的事故突发性强,污染速度快.范围广,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严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家名为北美环境合作委员会(Commission for Environmental Cooperation of North America)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称,考察有毒物质的相对毒性而不仅是排入环境的数量对评价工业污染物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报告认为,考察有毒物质的相对毒性时,应结合有毒污染物的排放、转移和生物监测数据,以便对这些物质的潜在暴露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报告对美国有毒物质排放清单(TRI)和加拿大的国家污染排放清单中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排序和比较,报告中使用了毒性当量的概念,发现排放在空气中的致癌物中,四氯化碳(CCl4)和铅及铅化合物对人群健康构…  相似文献   

5.
区域(城市)水体中主要有机毒物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发展了区域(或城市)水体中主要有毒化学品的筛选方法。 在城市下游采集大体积水样,用CH_2Cl_2洗脱,再用有机溶剂萃取,用硅胶柱把有机物分成许多馏分,馏分最终变为水溶液。每个馏分中有机物浓度比原水大1000倍。用这种馏分水溶液进行溞的急性毒性试验和Ames试验。只对毒性大的馏分进行色谱/质谱/数据系统的鉴定和定量分析,然后根据各个化合物的急性毒性、降解难易和“三致”物质的资料及原水样中有机物的浓度资料,就可筛选出一个区域(城市)水体中的主要有毒化学品。  相似文献   

6.
以黑土为环境介质,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东北黑土区普遍存在的2种农用化学品甲胺磷和乙草胺与重金属Cu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的单一与复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者对蚯蚓均有毒性,顺序为甲胺磷>乙草胺>Cu.复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2种有机农药与重金属Cu复合毒性效应十分复杂,与不同的浓度组合及染毒历时有关,一般随时间的延长,毒性加剧.2种有机农药通过不同途径毒害蚯蚓,复合毒性效应表现为协同作用.可见,3者对土壤生态系统环境安全性和土壤健康质量存在潜在危害,同时这几种污染物的共存进一步加大了潜在危害性,且复合毒性效应与各组浓度组合及污染暴露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农药与害虫     
在生活、工业、农业和防治疾病方面,人们都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品。据估计,在目前已知的900万种化学品中,大约有7万多种已被投入市场,并且每年还有大约1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使用。毫无疑问,许多化学品都给人类和环境带来了益处,但另一方面,也给环境带来许多无法估计的影响。化学品可以通过复杂与相互联系的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例如,化肥和农药是直接施用而进入环境的;另外,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多环芳烃和痕量金属则是通过燃烧过程进入环境的;环境中第三种化学品则是来自生产、运输和现代化社会对所有产品消耗形成的废物。许多生产过程都产生很多不希望产生的副产物以及废气、废水等,这些物质往往比原材料的毒性大得多。化学品一旦进入环境,就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并可能与其他化学物质作用而增加这些化学品的毒性。通过这些化学变化,一些无害的化学品也可能变成有害的副产物。这些化学品还可能进入食物链并累积在生物机体中。人们可以找到许多科学资料证明,某些人所共知的有毒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动物,特别是对家畜的危害。如果人们服用过量的含砷制剂就会导致死亡或疾病,这种影响都是急性和明显的。但是如果人体在二、三十年里都暴露于浓  相似文献   

8.
区域PTS海洋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各种环境污染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开展持久性有毒物质(PTS)的环境风险评价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区域尺度着手,简要介绍了在三种海洋介质(水体、沉积物以及生物体)中PTS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包括:常用的风险商值法(如:PEC/PNEC比值法,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毒性效应区间低、...  相似文献   

9.
自1976年联合国环境署在日内瓦建立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中心(IRPTC)以来,由于广泛收集与整理全世界的有毒化学品数据,为各国答询有毒化学品中的疑难问题打下基础,现在该中心已收集有600多种有毒化学品的各种性能,毒性及其环境影响等的各种数据,并普遍为各国答询有关有毒化学品的疑难问题。据UNEP  相似文献   

10.
1.建立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中心的原因我们的现代社会不能不依靠化学品。人们利用化学品来增加食物产量;保护人类健康及便利日常生活,但是所增加的这些化学品并不全是来自自然界,它们必须由天然物质提炼和浓缩,或者在实验室内合成得来。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与健康监测是针对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污染特征和水平,对人体及相关生物健康的影响,及其两者间关系开展的系统监测。文章介绍了环境健康领域在我国的监测评价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生物监测技术,尤其是生物毒性测试技术在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中的应用;总结了毒性测试技术的特点、在化学品、工业废水、环境水体、饮用水等各类水体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为加快我国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议开展生物测试技术的应用,以更好支撑环境与健康风险的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开展有毒化学品风险管理和应急监测的必要性,描述了有毒化学品的概念及其毒性作用和环境行为特征,介绍了国内外开展该项工作的动向和可供借鉴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引起各国政府和民众对环境中化学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影响的注意和重视,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处(IRPTC)于1986年底制订了具有全球意义的有害化学品一览表。在此就这些化学品的主要来源,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及IRPTC建议采取的某些防治措施作一简介。 1.镉 目前因人类生产活动而释放到大气中的镉量已超过自然来源一个数量级,达到每年7000吨。  相似文献   

14.
化学品环境管理实践中,化学品危害特性和暴露评估相关数据涉及的化学品所有者的商业保密信息(CBI)是管理部门和企业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信息的公布,可以让公众了解化学品的有毒有害特性,提前防范其环境和健康风险,实现管理目标,但同时也可能影响化学品企业的商业利益、竞争地位和技术优势,损害企业的利益.美国和欧盟的化学品管理法规均对CBI提出了规定和要求,其管理实践对完善中国化学品环境管理中保密信息的管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随工业的快速发展,生产、使用和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化学品物质,数量和种类都在大幅度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此同时,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现行立法存在较大缺失,国内尚没有一部效力等级较高的行政法规或法律对化学品的环境危害建立基于科学评价的风险预防和控制体系.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化学品环境危害的形势,分析了我国现行化学品管理法规体系对于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存在的不足,以及开展化学品环境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立法工作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美国环保署综合风险信息系统(Integrated Risk Information System,IRIS)的历史、主要信息内容、工作流程,以及运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作为化学物质在长期暴露下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影响基础毒性数据库,IRIS自创建以来,以严格的科学标准,精准的同行评议确保了数据的质量,也得到了国内外各化学品监管机构的重视和运用,为有效监管化学物质提供了科学保证。我国在有毒化学品健康领域的研究基础薄弱,研究与监控环境中化学物质的科学基础有限,加强对IRIS及其数据的了解,对于我国针对低剂量长期暴露下化学物质的风险管控,保护人体长期慢性健康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通过IRIS信息的引入,借助国际已有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对完善我国有毒化学物质风险管控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实际管理的目标已经从完全消除农药和有毒化学品对环境的风险,发展成减少这种风险到允许的水平。这种观念的转变需要研究一些定量方法计算生物区系接触有毒品的风险。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使用的模型可以比较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已经从生态毒理学、生态学、统计学和数学模型方法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初步应用已经证明,可使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明显地改善农药和有毒化学品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潜在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筛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收集了国内外共37个不同化学品名单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潜在有毒化学品的筛选程序和评分系统。根据环境的9项指标和毒性的7项指标共16个参数,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了化学品的综合危害分值,藉此按其危害程度予以排序,从而选定了52种优先控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单,旨在对化学品应采取的适宜管理对策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我国湖泊流域TCs(toxic chemicals,有毒化学品)的生产与环境赋存状况,以化学品高产量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我国湖泊流域有毒化学品的污染现状等进行总结,提出我国典型湖泊化学品和水环境调查和研究思路.研究表明:我国湖泊流域有毒化学品污染形势严峻,亟需全面开展湖泊TCs的污染调查工作,以期为加强污染控制、治理和管理提供依据.目前我国对于湖泊流域TC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湖泊化学品多介质赋存情况不清、来源不明,并且缺少对TCs调查的统一技术规范.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典型湖泊流域TCs研究与管理方面差距较大,而我国应优先从化学品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区同步开展湖泊和流域的TCs调查,建议基于现有行政区开展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和排放情况调查,即选择我国中东部19个省级行政区的30个典型湖泊水库(太湖、洞庭湖、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开展TCs的生产、使用和排放以及环境赋存、生态效应的调查与研究,其中调查部分采用三级调查方式(普查、详查和核查),湖内TCs调查采用多介质(水、沉积物和水生生物)调查方式,同时进行溯源并提出优控清单,将有助于我国对湖泊中TCs的种类、赋存形态和浓度水平的总体把握,为科学有效地管理湖泊及其TCs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世界上已有六百万种化学品,常用的约有六、七万种,并且每年还有千余种新产品投入使用。化学品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但同时也是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这些化学品通过工业、农业、卫生、食品、药品、化妆品等渠道广泛进入环境,形成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险。为了防止这种危害,1976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第四次理事会决定成立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International Register of Potentially Toxic Chemicals,简称IRPTC),并决定此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