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建国 《灾害学》1994,9(2):88-89
灾害学的界定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天灾与人祸不能混同。  相似文献   

2.
试析1920年湖南瘟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湘容 《灾害学》2001,16(3):65-69
1920年湖南省省多事之年,兵灾、水灾、疫灾同时并发,有如雪上加霜,本文从是年湖南瘟疫产生的原因、特点、后果及防治各方面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天灾与人祸互为因果,不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和科技是无法战胜瘟疫的。  相似文献   

3.
各种各样的灾害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是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为了取得防灾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全民族都需要增强防灾和减灾意识。一、灾害意识的形成及其发展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灾害也就产生了,它既包括全部的"天灾",也包括相应而来的"人祸"。  相似文献   

4.
海难有天灾也有人祸,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也有疏忽大意酿成的惨祸,下面向读者介绍的就是两船相撞酿成大海难的典型案例。"纳希莫夫将军"轮的失误1986年8月31日午夜,前苏联黑海航运公司的两艘船舶,散装船"彼得瓦塞夫"轮与客船"纳希莫夫将军"轮在挪伏罗悉斯克附近发生碰撞,"纳希莫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天灾频频发生,说是和气候的变化有关,有理由怨老天。但人祸也频频发生,该怨谁呢?飞机坠毁、桥梁坍塌、宾馆起火、煤窑爆炸、炮竹厂“放花”,灾难事故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揪扯着人们的心。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怎么了?是钱多闹的,还是现如今人命不值钱? 每一次事故的发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脆弱性"是内蒙古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一大特点,是影响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和查阅历史文献等研究方法,对时常被引用的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脆弱性"特点"证据"以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近半个多世纪草原畜牧业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得出草原畜牧业的"脆弱性"及其经济损失主要不在于天灾,而在于人祸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土壤层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并讨论了这些现象和过程与天灾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Natural Hazards Observer (美)《天灾观测者》报道有关抗震、防洪等天灾的研究计划与活动。1976年创刊,全年出刊16期。SEAN Bulletin (美)《科学事件快报网通报》报道世界各地火山爆发、自然灾害、地震和野生物变化等方面的情报,月刊。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与灾害类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占礼 《灾害学》1999,14(1):85-90
在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了灾害的频繁发生,为了拓展、良化人类生存空间,对灾害的类型与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赵军 《防灾博览》2009,(2):80-83
近十年来,我国在继日本和美国之后,已成为世界第三个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为此,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避免人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是当前十分紧迫且需要解决的问题。汶川大地震警示我们,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强调防患未然,须臾不可懈怠。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相应的减灾教育资源,加强减灾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与能力。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85,自引:19,他引:85  
本文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出发,对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工作准则、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自然灾害损失绝对值度量指标——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标度自然灾害损失的相对量指标——灾损率的概念,并建立了灾损率的等级划分标准,同时还讨论了自然灾害损失的可比价值换算问题。灾度和灾损率概念的确立,使自然灾害对社会财富的损失程度有了较为科学的、定量化的等级描述.灾度和灾损率的概念应用于灾害强度描述、救灾投入、灾害保险、减灾工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滑坡及其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昭淑 《灾害学》1990,(2):41-46
黄土高原滑坡是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又是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产沙方式。如何变害为利,利用滑坡天然聚湫以及利用滑坡机理,发展人工滑坡,促进水保、治理沟谷,发展农业生产是黄土高原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董有尔 《灾害学》1995,10(1):84-87
本文运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分析研究我国人民同灾害斗争的经验和教训,论述了灾害报警与人类安全的关系,灾害报警为人类安全服务的光辉历史,现代社会对灾害报警的要求,以及如何搞好灾害报警。为了防灾害于未然,达到及时报警,灾害报警的最终目标是把传感、通信和计算机联接成网,融为一体,建立现代的灾害报警网络,更好地为人类的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4.
’98重庆市的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承泰  葛永军  陶陶  谭青 《灾害学》1999,14(3):42-45
1998 年夏季, 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自然灾害。地处长江上游之尾的重庆市,其灾情以山洪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坡地灾害并发为主, 具有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的特殊性。作者分析了重庆市灾情的严重性, 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了灾害成因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坡地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闵骞 《灾害学》1995,10(3):70-75
1994年江西省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风雹灾害和洪涝灾害,受灾面积近44万ha,受灾人口114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3亿元,系全国重灾省份之一.本文对其中的三次主要自然灾害的灾因、灾情及减灾中的问题、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的模糊识别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自然灾害是各种模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糊集理论与方法是评价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应用模糊识别模型进行自然灾害评价,以洪水灾害为例,将模糊识别结果同灰色关联度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糊识别结果比灰色关联度模型结果更客观、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海域发生海啸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强地震引发的印度洋大海啸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这样的2004年12月26日自然灾害,人类能不能预防?它的形成机制是什么?我国历史上发生过海啸吗?在未来我国哪些地区会发生海啸?就上述问题,作了可能性分析。印度洋海啸的发生可以说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人类虽说还不能控制地震、海啸等天灾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预报等措施来减轻它们造成的损失。我国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啸,台湾周围海域是海啸的高发区域,其次是大陆架区域,渤海是低发区域。在未来,东海、南海,特别是台湾岛附近海域具备产生海啸的条件,即海南、台湾存在成灾条件;其次是上海,广州,也存在潜在的海啸危险;沿海其它城市亦应居安思危。  相似文献   

18.
我国灾害地貌及其防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对我国灾害地貌及其防治研究工作的初步分析,提出了我国目前灾害地貌及其防治研究中存在的诸如灾害地貌系统、灾害地貌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灾害地貌防治系统的优化、灾害地貌防治效益的评估以及灾害地貌预测预报和危险区划研究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指出了在灾害地貌及其防治研究中应引起重视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19.
陕西潼关金矿‘94人工泥石流灾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昭淑 《灾害学》1995,10(3):51-56
本文研究了1994年7月11日发生在陕西潼关县西峪金矿区,因暴雨引发的人工泥石流所酿成的特大灾难。通过对形成泥石流的地质、地貌、降雨和人为等其他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预防措施,这对合理开发金矿资源、预防泥石流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晓节  王丰梅 《灾害学》1994,9(3):39-40
运用预防医学手段减少疾病,维护灾民身体健康,是抗洪救灾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沟后水库垮坝后采取的对策来概述洪涝灾害的卫生防疫措施,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