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高速运转的当代,人类面临着竞争与繁忙交错的重重压力,精神与肉体出现分离,心灵的自由受到压抑,人的生命本真被扭曲。在这种社会现实背景下,彰显生命本真的休闲成为人的内在诉求。人们在休闲过程中不仅释放生命本真之自由性,而且充分实现生命本真之自然性并拓展生命本真之精神性。通过休闲,人的生命本真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2.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活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教学目标弹性预设,以生为本;教学内容关注体验,强调多元;教学过程板块设计,突出主体等三大策略,去探寻其有效的发生点,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活力,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课程理念下,精心预设,动态生成已成为一个重要教学观念。在积极探索生成教学的今天,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是每一位教师在课前必须做的工作。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只有在备课中精心预设,时刻关注动态生成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知。一、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教师在备课时只有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和动态生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要求习作教学要让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给小学习作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儿童视野中"有新鲜感的词句"有其独特内涵,从认知论和社会文化观的角度思考儿童语言的习得与运用,习作可以定义为是经由认知发现生活,在语言的交往与习得中回归生活、丰盈生命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面对着一个个富有个性的学生,教师应当充分信任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相信他们的自身潜能,尽力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调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促进有效的动态生成,为课堂有效生成提供条件,打造充满生机的数学课堂。一、创设情境,为课堂生成营造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衔接中的一大亮点,也是素质教育中最体现教与学双方价值的思想改革。如何真正有效地优化教学环境,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简单的介绍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途径。一、重视积累,提高语言能力积累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也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与此同时,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教师要探索语言积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引领学生回归语文教学本真,抓好阅读教学,把自主的空间还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动态生成,这是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的彻底挑战。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这正是实现新课改下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标准零件,而是一群天真活泼、可爱无邪的小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鲜活的生命、鲜明的个性,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提出,这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再只是自顾自地讲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两课"教学方面既存在"假缺乏"实效性的误解,更存在"真缺乏"实效性的现实."假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是评价标准错位,"真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是授课教师授课时不能有效解决"为什么"有何用"层次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幼教是一项慢的艺术。"从小教转到幼教,更真切地体会到:"所谓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灵性的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下一代,使他们自由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也更明晰了这项"慢的艺术"所蕴含的深度与广度。通过对幼教,特别是对幼教管理半学期的尝试,笔者认为,幼儿园的工作在实质体现上,与小学赫然不同。特别是处于农村和县城结合部的幼儿园,因面对的幼儿习性、家长素质不同,所要呈现出的幼教氛围也是有别于现代幼教主流的。基于现在幼教小学化的现象严重,我首先倡导的是本真,适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