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必经之路,是学校常规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一两次教育活动就能形成的。为发挥同龄人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利用形象代言"蓓蓓",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寻找身边的美丽蓓蓓"大行动,通过发现美、寻找美和赞扬美几个活动环节,为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美"的行为,养成"美"的习惯,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文明素养,深化学校的文化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学校近十多年每学期开学头一个月都定为养成教育月,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校长经常说:"养成教育要抓实,一定要以文化育人,即使培养的学生离开了母校,而文化不能离开学生,一定要让学校成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作为组成学校的最小单位——班级,每一位班主任都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扎扎实实、紧紧张张、轰轰烈烈地搞养成教育,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班级文化,有时班主任为了忙于应对学校养成教育的检查,各班在形式上的文化较多,如教室布置得过于花绿,就以为是最好的文  相似文献   

3.
养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学生,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能使学生形成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本文从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及其成因谈起,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入手。因此,以培养良好习惯为目的的养成教育被认为是德育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就是指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对学困生的教育策略是长期困扰教育界的热点问题。面对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寻找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学校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在品德课堂上,我们要针对每个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身边生活实际着手,抓住"关键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体验活动,使品德教学做到离学生"近一点""实一点"。本文将以《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的教学为例,对品德课堂的体验活动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阳春3月我们迎来了第51个雷锋日,我们学校组织了三至五年级学生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美化身边环境"义务大扫除,学生来到学校周边的小区与广场进行垃圾清理与小广告清除等活动;全校师生一起观看《雷锋离开的日子》教育电影等活动。学生们再次感受雷锋的精神,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种爱国主义至上,那种无时无刻把人民利益和国家名誉放在首位的精神感染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活动中积极忙碌的  相似文献   

8.
自主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促进幼儿的自主性能力的发展对于发展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幼儿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陶行知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为提高幼儿自主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基于养成教育理论,教育者要做到对幼儿及时进行施教、丰富实践活动、创造自主环境、树立行为榜样、强化自主行为以及促进家园合作等养成教育策略,以此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外在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助推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决定其相互转化的程度,基于此,庄子在《知北游》中说:"臭腐复化为神奇",但这种"点石成金"的妙变不是想当然的,它还需要人发挥创造力,有绝对的洞察能力,找出事物彼此间的联系点,并以相应的方略实行点石成金,臭腐化神奇的转化。这种转化是艺术的行为,是创造美的行为,所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要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发现之眼眸涉猎身边的事物,将腐朽化为神奇,将丑陋化为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保学生培养质量,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是关键。本文设定高职自动化专业职业素养内涵,并以此为据,对接自动化技术人员的工作模式,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对接自动化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境,为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提供重要条件和氛围,从而达到提升自动化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课程较多、课业负担重,学生的身心饱受压力。为了让学生平稳过渡并考上理想的大学,教会学生学习,使其学会生活就变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观察法和调查法,借助身边案例,结合个人工作经验和体会,在心理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细化升学目标,在生活上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并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融通师生、生生关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广州市南海中学创办于1904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省一级学校,曾被誉为"全国最优的八所中学"之一。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岭南文化名人黄天骥、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卢延光等杰出人士曾就读该校。近年来,该校实现跨越式发展,高考成绩连续3年位居同类省一级中学之首,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首批健康促进金牌学校、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2013年,该校以"致远"教育特色被确定为广州第一批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致远"教育源于百年校训"任重致远",它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勇担民族国家重任,"培养有责任感的人"就是"致远"教育的具体实践。该校一方面以创设校园文化为载体,在养成教育中凸显责任感教育;另一方面通过打造粤  相似文献   

14.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标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入手,指导小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根据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作规律,贴近农村生活,写好作文呢?一、激发习作情趣农村有着广袤的天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发挥身边的优势,根据农村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将身边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与教材进行有机地  相似文献   

15.
作为隐形的课堂——校园环境,如果浸透着育人的文化底蕴,就会使人感受到文化光辉和智慧火花。我校从中华文明中寻根,从时代的主流价值中寻找文化基因,从学校历史——"致用学堂"中寻找个性,进行了"明体致用"环境课堂的开发建设,对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生活心态的形成,有着基本性、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是学校开展低碳环保教育活动有效载体,本文就借助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低碳教育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生低碳行为习惯的形成提出独特的见解。由于使家庭、学校、社区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优化育人环境、活化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构建家校系统四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懂得班级中的学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通过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对不同的个人目标不断调整,最终达到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形成班集体。教师发现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往往比在家庭中要好。所以,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集体意识来建立一个良好、有效的班集体,让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健康成长也就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正>宁都县第三小学坐落于宁都县梅江镇瑶江村,东临梅江河,西眺翠微峰。校园占地面积23.9亩,建筑面积6461平方米,是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品牌特色突显的学校,也是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江西省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宁都三小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打造‘情智教育'流派,构建‘生态课堂'模式"的办学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做亮"生态课堂、开放课程、雅行德育、情智文化"四张名片,以"情智和谐"为主线,不断落实学生生命发展和人格健全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以苏科版七年级《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例,围绕"生态系统"这一重要概念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从感性知识入手建构"生态系统"重要概念,形成生物学重要概念,从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