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期间主要受灾地区气象观测数据,对灾害期间各地出现的天气现象及其致灾机理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以贵州为代表对凝冻灾害特征及其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2008年初南方受灾地区西段即贵州全省、湖南西部以及云南东北部、广西北部主要是由于冻雨、湿雪造成的凝冻灾害,东段的江西、安徽、浙江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以雪灾为代表的冰冻灾害,而整个南方受灾地区低温雨雪混合冻结的情况比较普遍;(2)凝冻灾害的特征是在物体表面形成覆冰层,其形成过程中一般有液态水向固态冰的转化;(3)凝冻灾害具有多种覆冰致灾机制,包括雨凇、雾凇、湿雪以及雨雾或雨雪混合冻结,其危害性比一般的冰冻灾害更为严重;(4)凝冻天气现象包括冻雨、冻毛雨、雨夹雪、过冷雾、湿雪等,持续的凝冻天气过程往往出现多种凝冻天气现象的交替,造成雨凇、雾凇、雨雾混合凇及雨雪混合冻结等多种类型的覆冰,从而导致严重的凝冻灾害。这也是2008年初贵州成为全国受灾最重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16,(3)
为保障高速铁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运行,在查阅国内外关于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管理规范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气象研究相关成果,初步确立了影响我国高速铁路安全运行的雷电、大风、降雨、降雪(积雪)、低能见度(雾、霾、沙尘暴、降雨、降雪、吹雪、扬沙等)、最低气温、冻雨、冰雹等8种高影响天气条件等级标准,研究表明,本标准对于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管理与气象保障服务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塑料大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中国南方地区15个省市自治区160个气象观测站台1990-2009年的气象资料,综合考虑气温、光照、风速、降水等主要致灾因子,并根据这些数据建立了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的南方塑料大棚气象灾害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计算出南方塑料大棚的气象灾害月份和季节的风险等级,并按季节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春季四川盆地地区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设施作物生长,风险最低,重庆、贵州等地由于由于太阳总辐射低,设施作物易受到寡照灾害,风险等级最高;夏季沿海地区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对设施结构有较大影响,有较高的风险;秋季高灾害风险等级分布较少,以低风险为主;冬季以北纬25°为分界线,北部地区气温低、热量条件缺乏,不适宜塑料大棚发展,南部地区则相反,风险低。我国南方秋季西部地区、冬季南部地区及春夏两季的四川盆地地区的气象灾害风险最小,适合塑料大棚的发展,研究结果为我国南方塑料大棚发展的合理布局和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利用微波和光学遥感数据开展冰雪监测、交通拥堵状况监测评估、雪水当量时空变化监测、地表温度反演与农业受灾评估等技术方法,介绍了灾害应急阶段空间信息产品的服务情况。提出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电力通信等生命线状况的评估,将是今后灾害遥感业务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最后从数据资源、复杂灾害背景环境下灾害遥感和卫星等资源综合应用三个方面,讨论了当前灾害遥感领域研究的不足及发展方向,指出了建立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与服务体系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冰雪灾害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中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雪灾害发生,冰雪灾害成为中国西部和北部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最近100~150年内,气候变暖将显著地减少冰冻圈的区域范围与数量,这种减少对有关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活动将产生明显的影响。山地冰川的冰雪丧失和退缩将是惊人的。小冰川分布地区,如祁连山、阿尔泰山等,随着预料的变暖在未来100年内将大部分消失;但喀喇昆仑山、帕米尔、天山以及喜马拉雅山等的那些大冰川将持续存在到22世纪。冰川阻寒湖溃决洪水规模将日益变小。随着气候变化,冰雪融水径流将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气候变暖,季节性积雪的范围、积雪期和厚度将减少,从整体说,季节性积雪灾害(如雪崩、风吹雪)将变轻。海冰的范围和厚度将发生巨大变化,不仅是由于气候变暖,而且由于大气和大洋两者的环流形式发生变化,我们预期:黄海和渤海的海冰和北方地区河冰将显著减少,因此,河冰、海冰灾害亦将变轻。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16年1月23-28日和2008年1月13日至2月5日影响广西的两次强冷空气的灾害特征、环流形势,动力机制。分析表明:2016年强冷空气过程阻塞高压比2008年冷空气过程的高压异常偏强。2016年1月冷空气过程中高纬度环流为两槽一脊型,强冷空气沿西路迅速南下,导致广西近50年最南雪线。而2008年1月强冷空气天气过程,中高纬度维持稳定的东高西低形势,冷空气东路南下影响,导致广西近50年最长期的冻雨和冰冻天气。负涡度往乌拉尔山东部高压内部持续输送,支持了2008年1月阻塞高压不断重建、维持。2008年冷空气过程因为孟加拉湾水汽持续输送,维持了长期冻雨和冰冻天气,2016年冷空气过程由于水汽不足,导致少量降雪过后迅速转晴天。  相似文献   

7.
正加拿大国土大部分处在北美寒冷地带,在漫长的冬季,暴风雪较多,降雪量也大,这种恶劣的冰雪天气常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困扰。如1998年1月,安大略省东部和魁北克省等地区发生了一场加拿大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冰暴灾害,灾情与我国2008年南方部分省份遇到的雪灾极为相似,当时灾区上千座高压输电线铁塔  相似文献   

8.
2003年我国十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峪  王凌  祝昌汉  张强 《灾害学》2004,19(3):76-80
2003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特别是淮河流域特大洪水、南方持续的高温热浪及伏秋连旱,造成了严重影响.另外,低温阴雨、秋汛、台风、局地暴雨等也较为突出.本文利用我中心气候业务系统所得资料,对2003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作一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地球表面气温、新星和宇宙线环境》一文中指出,宇宙线大的地面增强事件(GLE)和亮新星对地球表面气温有影响。可以预料,在引起气温变化的同时必然会伴有降水的异常变化,从而引起旱涝灾害的发生。根据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编辑的《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等资料,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大GLE事件及亮新星和我国本世纪旱涝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陕南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了清代(1644-1911年)陕南霜雪灾害等级、阶段变化及不同等级灾害周期性等。统计分析显示,陕南清代发生霜雪灾害28次,平均每9.57年发生一次;霜雪灾害可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各占灾害总频次的21%,72%和7%;清代霜雪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1644-1668年和1819-1868年的第1、第3阶段为灾害多发期,而1669-1818年和1869-1911年的第2、第4阶段为灾害少发期。霜雪灾害的自相似性揭示了灾害的分形性,分形结果显示陕南地区清代各等级灾害呈周期变化,且这些灾害的集中性非常强。陕南清代轻度、中度和重度霜雪灾害发生分别存在着16~18 a,7~8 a和46 a振荡周期。该地区霜雪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偏暖月的持续性降雪、积雪或由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造成的。初步确定陕南清代发生了两次霜雪灾害气候事件,时间在公元1649-1663年和1817-1842年。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春,一场突如其来持续猛烈的冰雪灾害席卷我国南方多个省(区),严重影响了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联络、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尽管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展开应急救援行动,冰雪灾害仍然造成129人  相似文献   

12.
2008抗冰雪灾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春,一场突如其来持续猛烈的冰雪灾害,席卷我国南方多个省(区),严重影响了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联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尽管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展开应急救援行动,冰雪灾害仍然造成了129人死亡,4人失踪,166万人被紧急转移,1.78亿亩农作物受灾,48.5万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沉重的代价使我们反思,当前应对突发灾害的应急机制大多立足于灾难发生后实施救援,偏重于救而轻于  相似文献   

13.
刘艳  阮慧华  何清 《灾害学》2012,(2):54-57,61
对1990-2000年新疆铁路沿线地区220个大风灾害日和2000-2010年300个大(暴)雪日灾情进行了分析,以1961-2008年年均冬季最大雪深、1961-2010年年均最大风速和致灾性大风日数及承灾体脆弱性作为铁路沿线雪风灾评价指标,基于GIS空间分析对拟建铁路沿线地区的雪风灾进行了区域划分和致灾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冬春季是铁路沿线雪灾高发季。拟建铁路阿勒泰-富蕴段、塔城-额敏段为重雪灾区。在铁路弯道设计、防风墙建设方面应进行严格科学论证,作好积雪防护。②大风致灾事件多发生在4-6月。拟建铁路吐鲁番境内柴窝铺-了墩段位于大风高值区,年均大风日60 d以上,哈密-若羌段40 d左右,塔什库尔干-阿克陶段25 d左右。建议在大风地区修建"挡风墙"并修建防护林带和保护铁路沿线现有稀疏植被。  相似文献   

14.
唐熠  周文志  奚广平 《灾害学》2011,26(2):24-30
利用广西1952-2008年57年每年11月至下一年3月89个市县级台站地面报表资料和NCEP资料,对广西近20年来冻雨的多年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系统、温度、水汽等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冻雨发生的周期是6~7年,基本发生在广西23°N以北区域。冻雨分布图上24~25°N有3个高值中心,这3个中心和地形图上3个高值中心基本重合。月平均温度10°N以内区域为冻雨易发区。广西冻雨天气主要有两种类型:阻塞型和两槽一脊型。阻塞型比两槽一脊型一般来说,冻雨维持时间更长。风场结构,上南风、下北风的层结结构加上中低层水汽发展旺盛,是广西冻雨形成的一个条件。在垂直方向,逆温层的存在是冻雨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北省夏季降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嗣荣  张可慧 《灾害学》1999,14(2):23-27
应用青藏高原地面站积雪观测资料,NOAA卫星观测积雪面积和美国宇航局微波遥感积雪深度等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确定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年际变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状况对河北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季多雪时,当年河北夏季降水往往偏少;青藏高原冬季少雪时,河北夏季降水往往偏多。  相似文献   

16.
冰雹是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有上千个县市遭受冰雹危害。而且冰雹出现时多伴随雷雨、大风,这更加重了灾情。我国从南到北跨越热带、温带和寒带,因此就全国而言,冰雹全年皆可发生,但主要集中于春、夏、秋对流天气较旺盛的季节。常年3月,我国南方降雹次数开始增多,  相似文献   

17.
今年当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冰雪灾害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立即做出重要批示,动员号召全军各部队立即投入抗灾救灾工作,全军各部队坚决按照胡主席和总部首长  相似文献   

18.
厄尔尼诺事件按发生时间可分为:春季型和秋季型,按发生源地又可分为东部型和西部型。它们都有在春季阿留申低槽发展向西摆动,到夏季控制我国东北地区的特征。这种形势下,对黑龙江省灾害天气的影响主要看副高的变化。春季型副高弱,北界偏南脊点偏东则有低温发生;副高强,北界偏北脊点西伸则有高温洪涝灾害。秋季型由于乌拉尔低槽和阿留申低槽于夏季在东北汇合加强,易造成低温多雨。东部型的天气过程与秋季型基本相似,也易发生低温。西部型天气过程与其它型差异较大,在夏季东亚区维持一脊一槽型,如副高强脊点偏西有洪涝;如副高北界偏南则低温多雨,副高偏北则高温洪涝。由此,利用厄尔尼诺的类型及大气环流变化就可提前预报低温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我国的气象灾害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我国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出现了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阴雨、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和天气气候事件.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民政部收集的气象资料和灾情资料,对我国发生主要气象灾害予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为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干旱、高温、连阴雨、雪灾、风雹及沙尘暴.其中暴雨过程多,长江、黄河、海河等流域先后出现明显汛情,北京、甘肃、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出现山洪地质灾害,但暴雨洪涝灾情偏轻;热带气旋数量接近常年,但影响时间集中、范围广,灾情偏重;阶段性干旱明显,但干旱范围小,影响偏轻;中东部地区高温日数多,极端性强,南方部分地区早稻遭受轻至中度高温热害;区域性、阶段性低温阴雨天气多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降雪量明显偏少,雪灾偏轻;风雹日数少,灾害损失偏轻;春季北方沙尘日数为近52年最少;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频繁,对交通运输产生较大影响.总体而言,2012年为我国气象灾害偏轻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