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氧化铝工业产生大量的赤泥,回收和综合利用对解决当前赤泥大量堆存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论述了从赤泥中提取有价金属如铁、铝、钛、钪等的研究现状,以及赤泥在建筑、环保、农业领域中的综合利用情况。由于赤泥排放量巨大且富含各种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从赤泥中提取高附加值产品并开发能大量消耗赤泥的技术是赤泥资源化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以拜耳法赤泥为吸附剂,研究了赤泥对Mn2+和NH4+的吸附性能及动力学关系,分析了p H、温度、赤泥投入量、吸附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以及吸附前后赤泥的矿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在20 m L,p H为5.60的溶液中,投加0.5 g赤泥,50℃,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赤泥吸附Mn2+和NH4+的效率分别达到99.3%、94.7%,单位质量赤泥吸附量分别为4.05、3.79 mg/g。温度、赤泥投入量、吸附时间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赤泥对Mn2+和NH4+的吸附效率。赤泥吸附Mn2+和NH4+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Mn2+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NH4+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赤泥吸附Mn2+和NH4+是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2种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赤泥碱性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环境风险高,严重制约了氧化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赤泥土壤化是实现规模化处置赤泥的一种可行方法,而碱性调控则是赤泥土壤化的关键环节.论文在综述氧化铝生产过程碱性物质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从可溶性碱和化学结合碱角度分析了赤泥碱性物质的赋存状态,阐述了国内外化学调碱法和生物调碱法的研究进展和碱性转化机制,剖析了赤泥碱性调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赤泥碱性调控研究的发展方向.这将为赤泥规模化处置和堆场生态重建、保障氧化铝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赤泥(RM)是碱浸铝土矿提取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工业固废,其累积量大、综合利用率低、生态风险高。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赤泥和重金属的环境危害均不可回避,对二者耦合治理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改性赤泥吸附重金属的国内外新进展,通过总结评述赤泥性质和改性方法以及重金属吸附特征,分析了赤泥吸附典型重金属离子的途径和反应机理,总结了赤泥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赤泥在环境吸附材料方面规模化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伊元荣  韩敏芳 《环境科学》2012,33(7):2522-2527
以氧化铝冶炼过程中排出的碱性固体废渣赤泥为研究对象,利用烟气中CO2对其进行了脱钠工艺的实验分析.研究了在不同pH、反应时间和温度下废气中CO2与废渣赤泥协同作用脱钠反应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赤泥脱钠反应过程是赤泥中钠基固体物质与CO2-H2O和OH--CO2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脱钠过程与pH值、温度和反应时间有一定的反应规律.采用XRD和SEM方法对赤泥脱钠前后物料特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赤泥中的碱性物质与CO2发生反应,赤泥脱钠后固相中的钠含量明显降低.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适当的操作,可使赤泥脱钠率达70%以上,为低成本赤泥脱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科技简讯     
赤泥制成炼钢造渣复合材料宣化钢铁公司加气厂与北京科技大学变性钢渣综合利用课题组共同对炼钢废弃物──赤泥进行应用研究,最近开发出炼钢“复合造渣剂”。该厂年产2万吨的复合造渣剂生产线也已建成投产。因炼钢湿法除尘时回收的泥状废弃物含有氧化铁,又俗称红泥,弃置后造成环境污染,宣钢炼钢厂每年产生红泥6万吨。经研究发现,赤泥中含有50%左右的全铁和亚铁、大量的氧比钙等物质。为了使赤泥变废为宝,回收利用,消除污染,他们确定利用赤泥研制生产炼钢“复合造渣剂”。因该产品国内未见报道,在没有资料借鉴的情况下,他们根据炼…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赤泥固化电解锰渣中可溶性锰离子的固化效果和可行性,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分析手段,对比评估了新鲜赤泥、陈旧赤泥(堆放1年以上)、生石灰以及陈旧赤泥复合生石灰等固化剂在不同添加剂量下对电解锰渣中可溶性锰离子的固化效果,并初步阐释了赤泥固化电解锰渣中可溶性锰离子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鲜赤泥的固化效果优于陈旧赤泥,但差于生石灰;当添加量为30%时,新鲜赤泥对可溶性锰离子的固化率为93.7%,而陈旧赤泥仅为58.6%。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陈旧赤泥在堆存过程中部分碱性物质流失所致。另外,30%陈旧赤泥复合5%生石灰时,固化率可达99.8%,与10%生石灰固化效果相近,表明利用赤泥取代部分生石灰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固化效果,并且降低了固化成本。总之,赤泥具有作为电解锰渣固化剂的潜力,但考虑到电解锰渣和赤泥还存在其它的危害物质,因此大规模利用时还需要综合评估其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引起次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工业固体废物。目前处置赤泥的主要方法是人工池塘/水坝或露天堆放,造成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赤泥的强碱性是制约其大规模综合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实现赤泥大规模的综合利用以及促进氧化铝生产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迫切需要对赤泥进行脱碱。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拜耳法赤泥的脱碱方法,例如酸浸法、盐离子置换(沉淀)法、微生物修复法、水洗法、CO2法等,分析了各类赤泥脱碱方法的脱碱机理及其优缺点,并在目前脱碱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赤泥脱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氧化铝行业日益严重的赤泥排放及堆存污染防治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赤泥产生、综合利用和堆存的环境管理现状,总结分析了目前赤泥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赤泥处理含磷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赤泥为吸附剂,用静态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赤泥对模拟含磷废水除磷的一般规律,并进而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赤泥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剂,其静态吸附行为较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15.5℃时其饱和吸附能力在0.766 mg/g.其动力学行为遵循Bangham方程和Elovich方程.影响赤泥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吸附时间、G值、溶液pH值和赤泥投加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出发,以青海省西宁市至湟源县一级公路工程为例,简要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中高等级公路在路线设计,施工过程中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讨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协调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中的大部分街谷都存在上游阻挡建筑.为考察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环境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上游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常规建筑间距范围内,街谷湍流强度、平均风速和风速波动范围均随着上游阻挡建筑间距增大而减小,这将导致当上游阻挡建筑与街谷建筑间距从15m增加到60m时,街谷空间污染物平均浓度增大36%,近地空间增大41%.因此,实际设计中街谷上游阻挡建筑与临街建筑间的距离不应过大.  相似文献   

15.
江河入海径流通量是影响流域排海污染物通量的关键参数,也是实施污染物入海通量监测的技术难点。本文对江河入海径流通量监测的两项关键技术,即监测断面设置方法和流态监测技术方法进行重点研究。通过比对河口的河流段、过渡段和潮流段地理位置以及水动力特征,分析在不同河段设置入海径流通量监测断面的可行性。同时,研究分析入海河流过渡段流态监测的4种方法即代表点、代表层、代表垂线和组合式测流法的技术特点及适用条件。最后以闸坝影响、过渡段、地形复杂和水深较浅的辽河在线监测试验基地为案例,利用其2016年丰水期在线连续监测数据,对入海径流通量监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江河入海径流通量的状况,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江河污染物入海通量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区域尺度绿洲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论文在区域尺度上,探讨了绿洲稳定性的内涵,并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例,从绿洲所处的地理位置、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评价了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结果表明:①冲洪积扇型绿洲稳定性最高,其次是位于地下水溢出带下方的冲积平原型绿洲,稳定性最差的是湖滨三角洲或散流干三角洲上发育的绿洲;②绿洲的冷岛效应和植被指数可较好地表征绿洲与外围荒漠和山地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评价绿洲的区域稳定性的时间变化。绿洲规模的扩大及绿洲水分和植被的增加将加强绿洲的冷岛效应,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增加,表明绿洲内植被覆盖密度增大和植物生物量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洪彬  吕杰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7):1129-1140
对耕地土壤质量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是破解耕地质量变化规律及其效应的关键。利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238 个耕地地块的土壤采样数据和对应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投入强度对耕地土壤质量的作用方向、影响程度和显著水平都不同。其中近郊区的农户“以兼业为主,以农为辅”,其行为突出表现为劳动力投入的“非农化”趋势,对耕地的粗放利用和掠夺式经营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导致耕地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平均下降11.496、44.078 和15.469 mg/kg;研究区域中部农户“以兼业为主”,突出表现为集约化程度比近郊区农户有所提高、种植结构也不断调整,对土地的投入、管理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会促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4.799 g/kg、7.454 mg/kg、100.170 mg/kg 和61.205 mg/kg;远郊区的农户“以农为主”,突出表现为“非粮化”趋势,由于比较高的就业机会成本,种地收入超过农户预期,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高,主要影响因素土地投入强度每增加一单位,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0.007、0.025 和0.037 mg/kg。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从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方面提出规范农户土地利用行为,改善区域耕地土壤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靖  李斌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0):173-175
通过安徽吉阳核电厂址气象塔观测系统获取观测数据,研究了该地区的风频规律性,并按南沿江流、北沿江流对塔层风速分布进行幂函数近似拟合,估算了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本区主导风向多集中在偏东北风上,而且频率很高,次主导风向则略有差异;塔层风廓线分布基本符合幂函数关系,由廓线求出的n指数推荐值为:A类0.165,B类0.167,C类0.192,D类0.313,E类0.406,F类0.463;南沿江流方向的地表粗糙度为1.547 063 m,北沿江流方向的地表粗糙度为1.738 45 m。  相似文献   

20.
包气带油污土层生物修复现场控制性因素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气带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涉及到石油降解微生物、石油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和土壤环境三个方面.本文通过最或然计数法(MPN)、原油族组分柱层析分析方法和色质联机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淄河滩包气带油污土层的水力学特性、氮磷营养元素、微生物和石油污染物.结果表明,长期受石油污染的土层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其中大部分具有降解石油烃的能力,且土层的渗透性极强,有利于开展油污土层的生物修复.同时,长期的挥发、淋失和转化造成土层中石油污染物主要由高分子、高沸点烃类组成,且油污土层的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太低,直接增加了生物修复的难度,成为不利于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