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蕊娟 《环境》2011,(12):19-21
他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却用13年时间骑自行车周游全国。如今,这位孤胆英雄已经骑行了95国。一路上,他曾“单挑”过4只恶狼,8次穿越战乱国家的枪弹封锁线,曾在非洲丛林陷入绝境,也经历过“三毛式”的跨国恋情……外媒称其为“地球英雄”、“和平卫士”;尼泊尔总统给予他最高礼遇。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骑行天下?本文主人公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相似文献   

2.
《世界环境》2009,(6):5-5
上海 “美中两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在人口增长的同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减少我们二氧化碳的排放。很显然。在美国以及其他很多发达国家,人均能耗量都比中国的人均能耗量大,不过在中国成长的过程中。能耗量也会增加。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新的战略,这符合我们两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2006年,我国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明确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这既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约束现实的准确判断,也是为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我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006年度的减排指标任务尽管没有完成,但据了解,自2006年三季度开始,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开始下降,这说明宏观调控开始发挥作用,经济结构出现了良性变化。那么,这段时间以来,河北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如何?省委、省政府有哪些战略构想?各级各部门包括减排企业如何谋划落实?环保部门又将怎样覆行监管督导职责?请关注本刊的特别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我在淮河流域采访治理污染的企业 时看到,一些企业因为治污工程明显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在全国同行业间的竞争力,而且治污项目将来的运行成本更是一个不知该怎么办的长期的重负。因此想到:在平等的法律环境中的企业,由于各地区对当地企业的环保要求和标准不同,在市场竞争中完全可能处于相对不平等的地位。如果一个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注定失利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鼓励的是什么? 还是《中国环境报》的一位同行点得透,他的文章题目就是“治污也要好环境”。什么“环境”呢?我想,应该包括法律环境、政…  相似文献   

5.
《环境》2009,(4):44-45
美国统计学家保罗·莫塔夫近日提出一个有趣问题:成年人的“碳遗产”有多少?这不是一个人自己负责的碳排放,而是敦促大家对子孙后代的碳排放负起责任。莫塔夫表示,如果一个人有了孩子,那么父母双方就应该为孩子的碳排放各负一半责任。当孩子又有了孩子,那么原来的那对父母应该为自己孙子或孙女的碳排放负责四分之一,以此类推。莫塔夫预测,如果未来碳排放变本加厉,则在美国,每降生一个小孩将最终导致每个居民一生的碳排放量是今天的8倍;如果未来碳排放保持现在的水平,则是6倍,即约1万吨二氧化碳。看来,“子排碳,父之过!”  相似文献   

6.
2月15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从教育与创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思考。他指出,未来十年是中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时期,而新思维从哪里来?原创从哪里来?创新又从哪里来?钱院长通过对比华人教育与犹太人教育方式的巨大差异揭示了“中国创造”真正潜伏的危机所在。  相似文献   

7.
封开 《沿海环境》2002,(2):29-29
“草,非得要种吗?” 长期从事畜牧业研究的潘凌烊工程师,思考这一问题已经有30多年了。他说的“草”,专指牲畜可食用的畜牧用草。 30多年后的现在,他有了肯定的答案:草,可以不用专门去种,或者说不能仅仅依靠种植。 支撑这一答案的,是他发明的一项新技术──玉米秸秆挤丝技术。用这一技术,可以将玉米秸秆变成牛羊等大牲畜非常爱吃的饲草。 “如果全国的玉米秸秆都加工成饲草,将是中国草原产草量的20倍,等于草原面积扩大了20倍!” 这是一个很诱人的数字。 70年代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搞畜牧时,潘凌烊就经常为缺少饲草发…  相似文献   

8.
要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应该大力提倡生态道德。生态道德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而其中建立在“有限论”认识之上的生态道德观却是带根本性的,有关这方面的教育和共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国人来说,就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9.
喝水解忧愁     
韦倍 《环境》2009,(1):74-74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枭雄曹孟德的豪言更令人以为美酒可解忧愁。但诗仙李太白却因自己的体会,写下了“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千古佳句,明代李开先《后冈陈提学传》也提到,“只恁以酒浇愁,愁不能遣,而且日增。”  相似文献   

10.
郑秀亮 《环境》2012,(10):10-11
目前,在国内许多城市,随着“绿色环保风”,“低碳”、“节能减排”等理念渐入人心,酒店免费一次性用品(免费“六小件”),已经开始或者即将面临被限制的命运。这场变革虽然不大,但是对于出行渐多的都市人来说,却影响甚多。那么,这场变革实际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国人认识、辨别自然界的植物与动物,有一个比较简单省事的办法——吃。的确,“吃辨法”奇功盖世,中草药便是“神农尝百草”吃辨出来的.这世上对植物种类的吃量,国人可算是名列前茅,每年仅在内蒙古草原上刨药材的大军就不下几十万,大军过去“百孔千疮”。我们自己吃还不算,还千方百计地让五洲四海的异胞和我们一块吃,中草药出口量逐年增多便是证据。也许是少见多怪,难道异国他邦就长不出好草?非要中华民族“斩草除根”来贡献人类?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环境意识就显得层次太低了。在我们国家里.凡是要保护的千万别让吃。否则,一发…  相似文献   

12.
每年春季都有成群的乌鸦在日本东京上空乱飞、乱叫,到处拉屎。随着人口增长,垃圾增多,来东京觅食的乌鸦也不断增加。2001年底,市区内就聚集了3万多只,当年,东京市政府启动了为期3年的“驱鸦工程”。两年来,乌鸦数量未见减少,最多时竟达到近5万只。今春又创新高,其时正流行“非典”,东京市民担心乌鸦屎会传播“非典”,更是人心惶惶、抱怨不已。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是个右翼的政客,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鼓吹日本人废弃“和平宪法”,走军国主义道路。石原的叫嚣引来日本国内外的一片批判、抗议和谴责声。前不久,他又胡说:失去生殖能力的女…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日子,北京动物园“伤熊”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强烈愤慨和谴责。可过了不几天,我国北方地区又发生的十年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影响最严重的沙尘暴,有几个抱怨过?更谈不上愤慨与谴责。理由似乎很简单:“伤熊”是人为事件,“沙尘暴”是天灾,不能怨天只能尤人。其实,这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伤熊”、“沙尘暴”都是人惹的祸。“伤熊”的主儿受到国人谴责,“罪”有应得,因为他伤害了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朋友———受到法律保护的动物,侵犯了动物的生存权。从环保意义讲,破坏了生态平衡的“链条”。沙尘暴是土壤荒漠化造成的,而…  相似文献   

14.
199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建立“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新的安全管理体制,这一体制明确了由企业负责安全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那么,当前地矿部门执行得怎么样?落实“企业负责”的情况又如何呢?笔者愿就此课题发表一席之见。1.存在的问题1.l安全管理模式不适应地勘单位的安全管理模式基本上还是企业法人代表十分管安全领导十安全管理部门才基层生产单位,这种安全管理模式从计划经济时期延深至现在市场经济年代,已不适应新形…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我国的安全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明确地把安全工作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但是,做为“第一”的提法还有两种,一种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又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从关系到“生命”的角度来看,质量似乎又在安全之上;另一种提法却是很少摆在桌面上,但却得到许多人的共识,那就是“经济效益第一”,因为经济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的,没有经济效益企业如何发展?怎能对社会作贡献?恐怕连生存都没有保证了。从这个角度出发,似乎“经济效益第一”又比前两个“名正言顺”的“第一”更…  相似文献   

16.
《山东环境》2000,(4):M001-M001
今年5月底在泰安召开的全省“一控双达标”工作检查调度会议上,陈抗甫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他对前段环保工作作了简要回顾,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当前的“一控双达标”工作,对今后完成“一控双达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陈副省长指出:(一)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二)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1983年,拉斯喀瑞首次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后,这一现代的休闲方式迅速风靡全球,为数众多的旅游产品纷纷被打上“生态”的标签以吸引游客的眼球。但所谓“生态”就一定“生态”吗?花了大价钱的“上帝”在“生态旅游”中真的有“上帝”般的享受吗?本期独家策划就与您聊聊“生态旅游”的乐与忧,是和非。  相似文献   

18.
聂春雷  孙钰 《环境保护》2006,(2A):39-43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能源面临着长期的挑战。目前,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环境可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能源是“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环境工作通讯》2010,(1):19-23
2009年12月下旬,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召开了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二届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态势分析会。来自政府、科研院所、媒体的各方参会人员就哥本哈根会议后,中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本刊在此概括并摘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其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在日前举行的世博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张全在会后就世博环保工作答记者问。他表示,城市最佳实践区值得一看,但环保技术推广尚需时日。上海世博会各种“最潮”的新技术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