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玉米自然灾害风险区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和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识别主要作物自然灾害风险因子和风险区,对作物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及有效评估作物因灾损失有重大意义。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理论,构建了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和承灾体因子构成的作物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利用1980-2010年全国各省市玉米产量数据和1991-2010年全国257个气象站点以玉米为承灾体的灾情数据,计算了省级单元不同因子自然灾害影响指数和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数,揭示了我国玉米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识别了玉米自然灾害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和可忽略风险区。结果表明,干旱是我国玉米产区主要自然灾害,其次是低温和风雹,干旱、洪涝、风雹、病虫害等多发于6-8月份,低温灾害多发于4-5月份;不同种类自然灾害大多具有连片发生的特点;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省份主要集中于北部和黄淮海平原玉米产区,同一级别风险区的风险影响因子不尽相同,在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中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吴殿廷  蔡国友 《灾害学》1995,10(2):21-25
本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手段,详细研究了吉林省农业病虫害发生的时间过程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深入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综合评价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WOFOST模型在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定量评估农作物遭受农业气象灾害后的产量损失,尤其是在作物整个生育期过程中遭受多种气象灾害时,定量评估其中单一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是当前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WOFOST作物模型基础上。利用商丘市1980-2005年的气象资料和冬小麦观测资料,对历史上发生的5年晚霜冻灾害进行了模拟分析,选取F_(WSO)和F_(WST)作为评估因子,定义了晚霜冻灾害损失综合指数,实现了灾害损失的定量化评估。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评估因子更具有生物学意义,评估结果更加精细。  相似文献   

4.
马国斌  李京  蒋卫国  张静  马兰艳 《灾害学》2011,26(3):8-12,17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归一化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全国范围尺度进行了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通过对洪涝灾害危险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当天降雨量、前3 d降雨量、地形高程、地形标准差、河湖网络等因素作为评估因子,提出了各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型公式。根据统计分析危险指数的最小值、最大值,结合历史灾情,利用阈值分割法确定了风险等级分割值分别为0.3、0.45及0.6,将洪涝灾害等级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与无风险四个等级,从而建立了类似于天气预报模式的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并以2010年8月22日为例进行了洪涝灾害危险等级评估的实际应用。最后,基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的结果,结合危险区内人口分布、交通设施等基础数据,生成相应的预警产品。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发出预警与预测,为危险区人们乃至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台风过程引发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以海南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岛是一个受台风影响频繁的区域,台风过程中的暴雨过程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在分析洪涝灾害形成的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 IS的台风过程引发海南岛洪涝灾害的评估模型,以台风过程中发生的暴雨的危险性指数、地形因子和社会经济易损为主要指标,得出了海南岛台风过程引发洪灾的风险综合区划图。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简要概述了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环境成因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包括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气候背景指示及其影响机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气候变化对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等.结果表明:海温、厄尔尼诺事件、大气环流等大尺度因子对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具有明显的前兆性指示;温度、湿度、降雨、风、光照等气象要素,对促进或抑制某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流行及其危害程度都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病虫害危害的地理范围扩大,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农作物病虫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俊香  延军平 《灾害学》2001,16(2):27-30
分析了陕西省降水、气温变化以及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太阳黑子活动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关系,认为:陕西省农作物病虫害与气温变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候条件是病虫害发生或流行的主要控制因子;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以及太阳黑子活动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或流行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价方法虽然不少,但还没有能提出一个集成化的指数来对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4个因子,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气象学、地理学、灾害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观点出发,提出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用其来评估不同县相关损失风险及各因子对风险的贡献,并绘制出了辽河中下游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9.
基于DEM的山区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灾研究中,地形导致的水热再分配容易造成地域间旱灾灾情的明显差异,因此地形因子对于旱灾风险的准确评价及灾情的客观评估至关重要。采用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和DEM数据,通过模拟复杂地形影响下的下垫面真实水分情况,加入地形因子的影响,建立了以干旱致灾因子(水分条件)、孕灾环境(地形)、承灾体(农作物脆弱性曲线)综合的旱灾风险评价三度模型;并以地形复杂、旱灾多发的西南地区为例,编制了旱灾风险等级图,以期为客观评估旱灾灾情,有效开展区域旱灾风险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量强透水砂层盾构施工工程事故现场调研及资料分析,建立大样本数据库并构建强透水砂层盾构施工风险事故树,以分析风险源及各自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探究强透水砂层盾构施工风险评估方法,推导出各风险因素对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的评价矩阵,从机理控制层面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并以广州某强透水砂层盾构工程实施验证。研究表明,施工风险主要为管片破裂、隧道上浮、渣土喷涌及地表塌陷等,风险发生概率与相应损失程度均可划分为5个等级。可通过加强管片拼装质量、改善上覆土层工程特性、渣土改良及装置改进等风险规避策略,有效控制施工风险,并结合风险规避、保留及转移等3种策略对地表塌陷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GIS的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WebGIS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是综合遥感、气象与病虫害模型知识,集成WEBGIS、数据库、ASP.NET等技术建立的全国县级尺度的主要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达到了在网络平台对空间数据的发布与共享,实现了病虫害预报模型网络化运行和大面积实时的遥感病虫害专题图发布,提高了用户对作物病虫害信息化预测与管理水平,以期达到高效、大面积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 Meteorological and biological disasters are major constraints to agriculturaldevelopment.1 .1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represented by flood and drought and the most serious threat toagricultural production.According to a survey,the average annual droughty farmland for the period 1 95 1~ 1 988wasapproximately 2× 1 0 7hm2 ;the total loss of grain caused by drought disaster only has amountedto1 .5 32 1× 1 0 11kg in the last30 years,accounting for5 0 % of the national total.Meanwhile,China is…  相似文献   

13.
《Environmental Hazards》2013,12(2):122-136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issued to 202 local residents in the Mount Yulong Snow regio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his study analyzes mountain residents’ perspectives on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s, their strategies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impacts, including their willingness or otherwise to become ecological migrants, and some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perceptions. Overall, local perception of climate change and its impacts corresponds to the patterns of observed climate change revealed by climate records. The intensity of climate change perception shows a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residents’ age and villages’ elevation gradient. Most respondents did not believe that climate change affected crop growing and their yields, but the number of crop insect pests was thought to be increasing slightly and the crop growth period to be extending. Nearly all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climate change seriously affects the mountain tourism economy, and their way of life and spiritual world. Persistent drought in recent years has forced mountain dwellers to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save water in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participate in mountain tourism and work outside the home in order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nd supplement their meager farm incomes. Additionally, residents expect to receive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and relief to mitigate natural disaster damage.  相似文献   

14.
生物资源在农业减灾中的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以水、旱为主的气象灾害和农作物病、虫、草、鼠所致的生物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影响, 同时阐述了有效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是防止和减轻农业灾害的有效途径, 提出了加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水稻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淑华 《灾害学》1995,10(2):43-47
气候变化对水稻虫害的影响李淑华(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将会对水稻害虫的繁殖代数、越冬界限、迁飞规律等生态学特征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害虫在田间的危害时间延长,发生程度加重的趋势,应引起广泛的重视。主...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黑龙江省水稻的生长发育期,以全省77个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霜冻历史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初霜冻灾害的灾情特征,并根据霜冻灾害的形成机制,分别计算水稻生育期初霜冻发生概率及偏早初霜冻发生概率,进而确定了致灾因子,对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水稻初霜冻灾害发生的概率随纬度的增加大致呈增大的分布形势,大兴安岭、孙吴、逊克、嘉荫、伊春、嫩江、克山、拜泉、海伦等市县为高危险区,黑河大部、齐齐哈尔东部、绥化北部、尚志、穆棱、富锦为次高危险区,松嫩平原南部、三江平原大部、牡丹江南部为次低及低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
卢兰  陈锐 《灾害学》1997,12(1):11-15,58
简述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适用性及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