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国家。1884年7月6日,德国颁布工伤保险法,其基于与民法不同的原则,即“不以追究事故责任者确定赔付的原则”。其含义为,在工伤赔付上,无需再追究是雇主还是雇员方面的过错,而是以是否发生在就业过程中为确定工伤赔付范围的划定标准。工伤保险法律将过去由工人方面承担事故后果,转移向由雇主方面承担。但雇主的责任不是以企业主个人承担  相似文献   

2.
对话陈刚     
在实行20万工亡赔偿的省份,极少有雇主因为担心事故赔偿,对安全有预期投入。工伤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商业保险不能强制,雇主责任赔偿须通过民事诉讼来实现。靠着打官司、靠着争议来解决工伤赔偿,是西方国家已经不走的老路,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3.
潘建波 《劳动保护》2000,(12):33-33
最近 ,连续遇到几起在工伤的劳动争议中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 ,上诉到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判决后劳动者享有的经济利益与劳动仲裁机构裁决的经济利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究竟是为什么?国家有关部门多次要求各地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出现上述差异 ,怎样才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处理相同的案例法律是否是平等的?这些问题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工伤事故发生后 ,在一般的情况下当事人是有一定责任或过错的 ,在工伤赔偿方面 ,如何来认定责任或过错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制下 ,由于劳动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系统所认定的依据及…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全世界每3分钟就有1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每1秒钟内至少有4人在工作中受伤.劳动者痛失生命和健康的严酷现实引发人们对工伤赔偿的特别关注.工伤赔偿是对负工伤的劳动者进行事后赔偿的制度.即:由用人单位负责对在工作中负伤、生病、致残、死亡的劳动者进行必要的治疗,或者支付给劳动者及其家属一定数额的抚恤金.工伤赔偿的特征是无过错原则和定额赔偿(赔偿支付的内容依据法律定型化).通过提高工伤的赔偿标准来遏制恶性安全事故频发势头也是立法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5.
工伤是劳动者在从事与其工作相关的工作内容所遭受的伤害。工伤赔偿是民事侵权案件的一种。工伤事故发生后,劳动者在向有关单位进行索赔时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劳动者可享受工伤保险赔偿;同时工伤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单位本身的过错或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导致的,用人单位和第三人对劳动者又构成了一般民事侵权,劳动者可向用人单位或第三人请求民事侵权赔偿。这样就出现了同一事实符合数个法律规范,数个法律规范有数个不同的民事责任,依据不同的法律规范主张权利时有数个不同请求权的保护,即请求权竞合问题。由于各种请求权的着眼点各有不同,尽管救济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是,行使哪一个请求权,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权利人究竟如何行使何种请求权,司法实践如何根据立法本意,对劳动者的权利主张给予充分的救济,这是目前工伤争议案件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6.
第二讲 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2 .1 工伤保险的发展过程早期的工伤保险属于雇主责任制 ,从雇主责任保险到社会保险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劳动者从工伤无助、得到补偿到工伤保险走过了一个艰难的历史进程。在工作中受到伤害的情形并不是工业化以后才出现的。事实上它是与劳动相伴随的 ,劳动中总是存在着受伤害的风险。在工业化以前 ,生产以手工作坊式生产为主 ,雇主也要和他的雇员一起从事劳动 ,在当时的环境中 ,事故的预防、处理和赔偿由公民之间私下进行 ,完全指望个人的怜悯和同情。劳动者得到赔偿是很难的 ,常常处于无助的地步。工伤后的…  相似文献   

7.
<正>不能因为职工参加工作的时间短、违章有过错而否认其工伤认定;无论伤轻伤重,都可以申报工伤;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能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有些用人单位为了减少支出,想方设法不给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却又千方百计逃避责任,拒绝给予赔偿。遇到刻意规避工伤保险赔偿责任的情况,工伤职工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8.
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泛指劳动者因违反各项劳动规章制度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而应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用人单位追究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属于其行使惩戒权的行为,不同于追究纯粹的民事赔偿责任。为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责令赔偿权,我国劳动立法应细化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的归责要件并完善相关程序机制,以确保被惩戒劳动者的权利能获得法律救济。对于劳动者违纪赔偿责任的具体金额,则应通过适用“比例原则”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9.
摘要:建筑业业务外包是建筑业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对外包用工发生事故伤害索赔时,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着交叉、重合,对事故伤害的性质、责任归责原则、责任主体、赔偿项目等所作之规定均存在种种不足之处。因此,将社会保险关系与劳动关系适当分离,扩大现行工伤保险的适用对象,明确规定外包用工的各方之间对劳动者应承担的工伤赔偿责任,比勉强进行劳动关系认定,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正实习受伤害的无过错责任与工伤赔偿责任还是有所区别的,单位没有法律义务为实习生缴纳工伤保险费,对实习生的伤害赔偿也就无法从工伤赔偿基金中获得补偿,故实习生伤害责任的归责原则不宜完全等同于工伤赔偿。2015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发布一起指导案例,确立一项最新的司法指导标准:农村户籍学生在城市就读,在实习单位工作中,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位保姆,在雇主家擦玻璃时摔伤了腰,是否属于工伤?我可以要求雇主赔偿吗? 保姆工作时意外受伤是否属于工伤要具体分析。如果保姆是受家政服务公司委派从事工作的,工作中受伤属于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果保姆是经中介机构介绍或自行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的,工作中受伤则不属于工伤,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相似文献   

12.
完善国家安全生产立法体系,推行强制性的安全监察,以及有效地实施工伤保险制度,这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政府三大职能和手段。而将工伤保险与雇主责任保险相结合,以工伤保险为主、雇主责任保险为辅,加强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立法工作,使两者的保险责任相互补充,不断提高我国工伤人员的保障水平,这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需要,是控制企业工伤事故风险的需要,更是提高生产从业人员和劳动者生命安全健康保障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全世界每3分钟就有1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每1秒钟内至少有4人在工作中受伤。劳动者痛失生命和健康的严酷现实引发人们对工伤赔偿的特别关注。工伤赔偿是对负工伤的劳动者进行事后赔偿的制度。即:由用人单位负责对在工作中负伤、生病、致残、死亡的劳动者进行必要的治疗,或者支付给劳动者及其家属一定数额的抚恤金。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以下简称新州)的工伤保险和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由州劳动关系部所属的劳动保险局统一负责 ,该局主要掌管和实施两个州颁法律 ,即《职业安全卫生法》(1983年颁布)和《工伤赔偿法》(1987年颁布) ,主要任务是预防工伤、职业病 ,协助受伤或患病工人复原复工和工伤赔偿 ,追究犯法的雇主或雇员的责任。职工工伤保险和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的目的都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合法权利 ,协调劳动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在我国 ,这两项工作是由两个部门分别管理的 ,新州却将这两项工作交由州劳动保险局这一个部门管…  相似文献   

15.
近因原则是商业保险中用于区分保险责任和非保险责任的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工作原则,工伤认定是确认是否进行工伤保险金给付的前提。针对目前中国工伤认定相关法律不健全的现状,笔者首次提出在工伤认定有关规定的列举法空白处,使用近因原则的建议。有益于完善工伤认定工作。通过分析我国工伤认定有关规定的历史沿革与现行做法,指出现行工伤认定规定不合理之处,如列举未尽的弹性处理不利于员工、严苛的免责条款不利于雇主、雇员野蛮操作零成本降低社会福利,应用近因原则处理过劳死、未经归类的职业病两个案例,弥补现行工伤认定立法缺陷,实践证明,工伤认定中使用近因原则是可行的、合理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第3期的《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刊登了伏某等诉连云港开发区华源市政园林工程公司工伤待遇赔偿纠纷案,该案确定了双重劳动关系下工伤赔偿责任应由谁承担的司法裁判规则。关于双重劳动关系下工伤赔偿责任应由谁承担这一问题,素有争议。2018年第3期《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刊登的一起工伤待遇赔偿纠纷案中,这样说明:"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企业内退人员,在与原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到另一单位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的工伤及由工伤产生的经济补偿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以后,就经济补偿而言,现阶段主要有4种形式:1.依据《劳动法》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在确定工伤保险改革的地区,普遍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工伤费用统筹,对工伤员工提供经济补偿。2.依据《民法通则》、《劳动法》等法律与行政法规,由用人单位或雇主个人承担劳动者工伤经济补偿。3.对所发生的工伤事故所需经济补偿费用,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自行承担。4.少数地区开办雇主责任保险以及有关意外伤害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承…  相似文献   

18.
2.1 工伤保险的发展过程 早期的工伤保险属于雇主责任制,从雇主责任保险到社会保险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劳动者从工伤无助、得到补偿到工伤保险走过了一个艰难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要完善劳务派遣中的工伤损害赔偿责任问题,就要确立要派单位的雇主地位,建立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的雇主连带责任。在工伤保险责任的分担上,既从劳动法的角度以强制约定防止责任逃避,也要在民事协议上放宽两方雇主的任意约定比例,从而达到收放自如的法律调整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三人侵权引致工伤赔偿的立法尚待完善 造成劳动者工伤的原因,概括起来无非两种,即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和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对非因第三人侵权造成工伤的赔偿,我国的法律规定非常明确,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以下简称《解释》)的规定,在这种情形下发生的工伤,工伤职工只能要求工伤保险赔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