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纪录片已成为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软实力,这不仅打开了纪录片在世界上的市场,也推进了其国际化的路线。在跨文化传播时代,面对不同的国家与民族,让纪录片所承载的内涵实质被观众所接受,这样才能形成文化上的认同。纪录片的创作不应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的诉求。本文以纪录片《对照记》为例,探析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纪录片的文化认同,以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微博高科技、新鲜原创、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网络特性出发,简要分析了草根文化在微博中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现状、特点,及其对大众文化的正面、负面影响。草根文化在微博中的迅速传播既可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又能帮助大众解决诸多实际问题,但同时也需要监管,以防出现因不实或不雅消息的疯狂传播而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总之,微博是一个由广大受众组成的文化传播平台,信息的集散交流地。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指导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效传播大学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媒体形式越来越多、传播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有效传播校园文化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在分析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多媒体传播整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服饰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文化传播功能,本文着眼于苗族服饰文化,借助传播学和符号学理论,解读苗族服饰中的文化符号,探究苗族服饰的文化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时代,以网络文化软实力为代表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将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浪微博中有关天津文化软实力的官方微博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微博传播中天津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建构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实质是遵循图像传播的规律,把握红色文化传播中的"人"、"场域"、"内容"和红色文化传播规律。在图像时代的语境下,首先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缘由,解决"为什么传播"的问题,增强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意识;其次厘清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基本内容,解决"传播什么"的问题,突出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重点;最后提出推进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具体路径,包括用图像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的实践场域、用图像开发创造红色文化传播的图本以及用图像建设红色文化传播的话语体系,解决"怎么传播"的问题,以增强红色文化图像传播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荆州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关羽让荆州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情结、人文情结。本文分析了荆州关公文化传播推广现状,并就如何构建荆州专有符号,加大荆州关公文化传播力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电视纪录片的属性与政治传播需求是息息相关的,电视纪录片需要在政治传播的引导下实现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控,无论是在题材选择上还是在制作过程中,电视纪录片与政治传播的联系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来思考、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从"受众为本"的理念出发,切实树立学生教育主体的地位;从文化价值取向的要求出发,切实推进教育内容的改革;从文化传播规律出发,切实推进教育方法手段的革新;从文化传承性的特点出发,增强教师队伍的文化自觉自信。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媒体在满足经济利益诉求和拓展生存空间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媒体责任,营造良好的消费文化氛围。这就要注重受众心理研究,增强民众对新闻消费的关注度;提升新闻品位,打造新闻品牌,增强受众的消费热情;传播积极的消费文化,拓展传播媒介生存空间。与此同时,做好媒介经营,引导正确消费文化观的建构,重视平衡自身经济目标的实现与正确消费文化观的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众媒介为流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大众媒介在传播异域流行文化时可以巧妙的进行文化渗透,从而达到传播意识形态的目的。本文从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角度解读流行文化传播中的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同纪录片的创作有许多相通之处。人类学是研究人、人类文化以及人类社会的起源、成长、变迁及进化过程的一门学问。从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纪录片的文化意义主要反映在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促使人类在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反思与自省以及内心对"他者"和"他文化"的理解与尊重等方面。人类学的这种整体论视角给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及拍摄方法提供了诸多启示,从而使纪录片的文化意义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灾害事件频发,有关灾害信息传播的研究成为传播学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目前我国灾害信息传播的研究角度众多,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大多还只停留在个案研究层面,系统研究有待加强。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传播是我国灾害信息传播研究的新方向,并可分出传播渠道整合、传播内容整合和传媒自身整合等众多研究分支。  相似文献   

14.
樊小贤 《陕西环境》2001,8(4):23-25
该文论述了西部大开发应重视环境文化的功能,通过政府行为,宣传教育、民间环保组织、环境标志等途径加强文化建设,促进西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伊斯坦布尔、东京、马德里申办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宣传片不仅展示了城市形象与综合实力,而且蕴含了人类丰富的精神文明成果,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载体和媒介,透露出的文化交往互动方式与价值规范,使其超越了作为宣传片的意义。三部申奥片既立足本民族,又以开阔的全球视野在文化混杂与整合中进行着意义构建,成为申办城市乃至一国文化的传播经典。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5):121-126
纪录片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商品样式和国家宣传体系的主要载体,在政策、环境和媒体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已经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在这一语境之下,如何制作出既接地气又具有精神向度的文化产品,进而承担起中国乡村纪录片的传播功能和传承使命,成为广大媒体人的共同追求。出身于农村的摄影师焦波,凭借多年来对农民与乡村的深切理解和生活实录,相继推出了纪录片《俺爹俺娘》和《乡村里的中国》,并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乡村纪录片应有的历史职能、精神向度和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韩流覆盖亚洲并逐渐蔓延到世界,这充分显示了韩国在文化产业扩张上做出的努力。最近几年,韩流在我国电视媒介的传播风头已经褪去,但借助网络渠道的传播依然盛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韩流"在中国不但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其已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价值观。在韩流的狂热之势蔓延到多个领域的今天,我国自身的文化发展正面临市场抢夺和遭受国外文化稀释的威胁,我国正经受着文化安全的挑战。中国文化安全战略的"守"与"攻"需要我们静观其变,找寻恰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在媒介的推动下逐渐成为现实。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存在着霸权主义,一些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正在试图控制着另外一些国家。本文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入手,浅析媒介发展对文化霸权的影响、文化霸权产生原因、文化霸权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以及媒介在文化霸权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快要被遗忘的国货在商品市场中异军突起,带领一批"中国制造"的商品焕发出了活力。我们熟知的相宜本草卷土重来,带着时代的记忆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一系列包装与广告的改革变化,进行了产品创新和品牌推广。在文化作为软实力的当今社会,我们应多加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国货更好地结合的问题。在发展经济同时,挖掘潜在的文化软实力,将其转化为国家的发展利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秦时明月》动画系列为例,研究动漫产业中的动漫产品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传统文化传播双赢。首先分析国内动漫产业发展情况,再分析《秦时明月》系列在产品内容、产品经营上是如何传播传统文化的,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