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产业单一、广种薄收、乡村贫困的特殊问题区域。“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土地利用方式成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瓶颈”。论文运用农业地理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绥德县为典型案例区,进行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的限制因素剖析。认为该区土地资源利用必须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效益的关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脱贫解困目标的有机结合。依据研究区地形地貌特点与水土流失规律,重视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造林实用技术、水保型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大力发展柠条防护林产业化、水保型立体农业、生态资源开发增效等典型农村特色生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 湖北省农学会于九月二十七日至九月二十九日在武昌召开了湖北省农业生态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从事农业和环保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三十余人,提出研究成果和论文15篇。省农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华癸同志,省农牧业厅顾问、农学会副理事长田润生同志、省农学会秘书长武枝生同志出席并主持了会议。这次会议是我省农业战线工作的同志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今年五月八日有关“要认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各级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的决定和我省农业发展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与会代表对我省农业生态现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是生态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总结了江苏省靖江市在生态市创建过程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靖江市"十三五"期间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过程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对策建议:一,推广种植业清洁生产,控制种植业化肥农药使用;第二,优化养殖业布局,加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第三,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强化水产养殖业污染管控;第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4.
2001年6月份,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将南通市六县(市)列入全国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一年多来,南通市各地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走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生态示范区建设之路,涌现出一批各具地方特色的亮点。海安县积极推广种养协调发展、立体农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三大生态农业模式,成为江苏省首批生态农业建设达标县(市)之一;如皋市结合内外城河整治,重点抓好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盆景基地、绿色食品四大工程;如东县在做好滩涂养殖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海上迪斯…  相似文献   

5.
基于区域产量法测算的福建省农业生态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生态足迹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区域实际,文章对生态足迹模型中的计算项目做了较大改进。首次计算了肉类的耕地生态足迹和人畜排泄物污染生态足迹。新建了纳污土地、CO2吸收林地、水资源地三种生态足迹类型以强调农业污染的严重性和土地、林地的多重生态功能;将化石能源地并入CO2吸收林地;剔除牧草地类型,将肉类耗粮生态足迹并入耕地类型;将污染源从化石燃料扩展到人畜排泄物、化肥、农药领域,计算了CO2、N、P和农药等污染物的生态足迹。用福建省最近5 a的平均产量测算了2007年福建农业生态足迹,包括农业投入品生态足迹、农业劳动力消费生态足迹和农业污染物排放生态足迹三部分,然后与生态承载力分类比较以测度农业生产的生态占用情况。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福建省农业生态足迹中,林地、水域、建成地、纳污土地占有实际生态承载力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4%、1.2%、13.4%和24.6%;而耕地占生态承载力的比例达到了94.2%;水资源地是实际生态承载力的2.2倍,出现了严重的生态赤字。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践中,缺乏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是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的难点。健全农业生态补偿融资机制对于确保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加大政府扶持,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强化银行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从江西省自然环境、农业环境及农业资源特点出发,分析了江西省开发绿色食品的优势.通过实施生态——能源工程以及应用推广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使得农业自身环境得以有效保护,从而增强了农业生产后劲,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活力.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低;反之,区域的农业生产结构,也会影响其农业生态环境。所以,进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应该包括农业环境污染状况,农业生产结构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状况等,也即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应从生态、经济和社会这三大效益出发。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判别分析法,尝试构建一套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县通用的指标体系,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国土空间开发支撑条件。通过在广西10个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县的实践应用,将县域空间划分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城镇空间分别小于30%、20%和10%,农产品主产区的农业空间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空间均大于50%。研究成果为全省范围推广县域空间功能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1月20—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在安徽省阜阳市共同召开"全国农业循环经济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总结、交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典型经验,研究探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措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态文明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解振华副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安徽省副省长杨振超,  相似文献   

11.
开展县域尺度农业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差异化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对协调人地耦合系统、促进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宜兴市农业空间为研究对象,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与需求格局,构建供需综合安全格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结果发现:(1)宜兴市农业空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格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空间差异较大。土壤保持服务需求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总体格局;食物供给服务需求整体较高,空间上与人口分布类似;碳固存服务需求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水源涵养服务需求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生境质量保持服务需求在空间上呈八块状分区。(2)宜兴市农业空间土壤保持、碳固存、水源涵养以及生境质量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均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而食物供给服务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东北方向及西部腰线区域。(3)依据供需综合安全水平,宜兴市农业空间可分为农业生态重塑区、农业生态优化区、农业生态护养区以及农业生态保育区。结合各分区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全局治理与重点区域生态重塑、整体优化与关键区域生态修复、综合生态养护与局部生态整治、严格生态保护与控制开发强度等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甘宁青)农业生态气候资源量化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量化分析和分类评价农业生态气候资源 ,根据西北地区 (甘宁青 )165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 ,采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动态模型 ,首先计算了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指数、效能指数和利用系数 ;然后通过对多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的模糊动态聚类 ,划分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12个类型并进行了相应评价 ,结果表明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 ,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划定“三线”(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有利于合理安排国土空间资源,识别“三线冲突”强度影响因素,可加深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以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区——江西省为例,通过“三线冲突强度指数”识别不同区域“三线冲突”差异,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空间特征,并应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冲突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城镇—生态、城镇—农业、生态—农业、城镇—生态—农业冲突面积分别为4305.791 km2、2892.894 km2、1845.341 km2、159.444 km2,各类型冲突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建设用地适宜区面积占比和地形位指数分别为城镇—生态、城镇—农业和生态—农业冲突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化率和距河流距离对城镇—生态—农业冲突强度具有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合理布局“三线”、实现国土空间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 从时 间尺度上对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 1981 年以来农业生产 环境安全指数和农业资源安全指数总体下降, 农村社会发展指数不断升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生 态安全综合指数则经历了下降、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三个阶段。以2003 年为例, 对福建省农业可持 续发展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进行诊断表明, 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农业 资源安全和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两方面。农业资源安全、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和农村社会发展对农业可 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的限制作用依次为45.32%、33.92%和20.76%。最后, 为提高福建省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生态安全水平, 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湖北省环境保护局最近组织考察团,参观考察了江苏省建湖、海安、射阳、吴县和安徽省利辛、涡阳、毫县等七个县的生态农业建设,认为苏皖两省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县、生态村、生态户、保护农业环境,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经验,对我省很有启迪,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生态卫生厕所是把粪便做无害化处理,并将处理后的粪便安全用于农业,使排泄物的养分进入自然界再循环.在滇池沿湖推广生态卫厕将有效预防污染,并使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大量化肥、农药、地膜的过量施用,以及规模化养殖的增加,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和难监测性等特点,导致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和管理体系,切实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难题。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0月11-12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流域综合管理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生态环境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英国环境研究委员会生态与水  相似文献   

19.
刘晓强  申田  连兵 《环保科技》2001,7(1):38-41
生态环境监测(以下简称生态监测)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据此探讨了生态类型的划分;生态监测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方法的选择;生态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方法的推广执行;生态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网络的建设;生态监测年报编制等问题,以冀为生态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我省第一次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会议,于3月18日至22日,在武昌举行。全省地、市、州、县的环保、农业、沼办的同志两百多人出席会议。黄知真省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说:“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这项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在总揽经济全局时候,充分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生态农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很多部门和行业,科委、科协、林业、水利和水产部门都要主动配合,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尤其是环保和农业部门,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主要任务来完成.”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