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南极阿德雷岛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进行210Pb定年,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 (GC-ECD)内标定量法测定了企鹅栖息地粪土混合地层及其机体组织中的有机氯污染物分布.结果表明:粪土混合地层中表层的有机氯污染物含量最高,w(PCBs),w(HCHs)和w(DDTs)分别为0.92,0.42和0.70 ng/g. 与非栖息地的比较表明,通过有鸟类活动的粪土混合地层(营巢和粪便)输入的PCBs和OCPs比无鸟类生命途径的高. 因此,海鸟成为将有机氯污染物带到南极大陆的媒介和途径. 有机氯污染物主要分布在企鹅机体的脂质和脂肪中,其中脂肪和尾臀腺中的含量最高,脂肪中w(PCBs),w(HCB),w(HCHs) 和w(DDTs)分别为126.9~277.0,43.2~197.0, 未检出~20.7 和79.4~110.1 ng/g. 蛋卵中w(PCBs), w(DDTs),w(HCB)和w(HCHs)分别为0.4~0.9,2.4~10.3,6.0~10.2和0.1~0.4 ng/g,总积蓄水平依次为HCB>DDTs>PCBs>HCHs. 对比PCBs在企鹅体内的积累与排出(粪土和产卵)过程可知,前者占主导地位.在南极企鹅机体组织和卵中检出PCBs和OCPs表明,有机氯农药可在鸟类动物体内积累与代间转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2.
于2013年采集泉州湾海域10种食用鱼样品,分析其中的20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28种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组成、生物富集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鱼体中OCPs和PCBs的浓度分别为(11.20~74.51)×10-9和(4.48~20.44)×10-9(湿重),不同鱼种类中污染物含量差别较大,其中棱鮻和斑鰶体中OCPs和PCBs含量最高。鱼体中OCPs主要以DDTs为主,其他化合物含量均较低,且分子标志示踪来源显示,OCPs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而PCBs主要以高氯代PCBs为主。泉州湾食用鱼对DDTs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对PCBs的富集能力随着氯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强,但氯原子数大于7时富集能力下降。评估显示,泉州湾鱼类体中PCBs的量可能会危及人体健康。并且,棱鮻、斑鰶、黄姑鱼、叫姑鱼、白姑鱼和四指马鲅的每日允许最大摄入量和每月最大允许餐数均低于安全阀值142.2 g/d和16餐/月,建议消费者不要过度食用这些海产品。  相似文献   

3.
对分布于象山港海域的经济贝类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含量用气相色谱方法进行测定,结果显示:HCHS为(2.26~12.65)×10-9,DDTS为(7.32~27.25)×10-9,PCBs(13.54~22.57)×10-9;经济贝类中的有机氯农药的组分特征为HCHs中-βHCH占优势,DDTs中DDD和DDE占绝对优势;2001年至2003年HCHs、PCBs含量总体呈微弱下降趋势,而DDTs含量在2003年明显上升;各海区缢蛏中HCHs、DDTs、PCBs残留量均呈西店(港底)<西周(港中)<西泽(港口)。  相似文献   

4.
林明兰  林田  徐良  贺静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9):2100-2109
河流作为陆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进入海洋的重要途径,其POPs污染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解我国“十三五”时期长江水体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特征,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长江大通站采集的表层水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GC-MS/MS)测定水体中溶解态、颗粒态PCBs和OCPs的浓度,分析水体中溶解态、颗粒态PCBs和OCPs的污染特征,通过化合物组成特征和比值揭示水体中PCBs、OCPs的来源,估算输出通量,并从污染物浓度、年径流量及输沙量三方面加以比较. 结果表明:大通站水体中溶解态∑41PCBs和∑9OCPs浓度范围分别为0.059~0.29和0.21~0.52 ng/L,颗粒态∑41PCBs和∑9OCPs浓度范围分别为0.26~0.88和0.34~0.89 ng/L. 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氯丹(CHLs)均以历史使用残留为主,而PCBs存在新的输入. PCBs、HCHs和DDTs的总输出通量(溶解态+颗粒态)分别为0.57、0.35和0.29 t/a,远低于其他学者于2009—2015年得到的长江入海PCBs、HCHs和DDTs的年均通量. 研究显示,大通站水体中溶解态、颗粒态PCBs和OCPs的污染特征不同,大通站相对较低的PCBs、HCHs和DDTs的输出通量与长江流域过去10年污染物浓度、年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整体降低直接相关,溶解态PCBs、HCHs和DDTs浓度显著降低是重要因素. 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十三五”期间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近20年坚持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重要成效. 今后应重点关注大通以下至长江河口的污染物跨介质分配和交换通量,以系统揭示长江输出POPs在区域污染物“源汇”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等特点,低剂量POPs长期暴露也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自身造成一定影响.为了解博鳌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OPs的污染状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这3种典型POPs的含量,讨论了POPs的分布和来源,并应用效应区间低/中值法(ERL/ERM)、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ERM-Q)和平均可能影响浓度商法(M-PEC-Q)这3种不同方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表层沉积物中∑PAHs、∑OCPs和∑PCBs含量(以干重计)分别为4.58~367.50、 3.99~175.30和ND~2.89 ng·g-1,整体分布呈现出向海方向逐渐增加的趋势.POPs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PAHs的来源主要为木材和煤等的燃烧;OCPs中六六六类主要为林丹的输入,历史陆源输入已完全降解,滴滴涕类以传统DDTs类农药为主,且有持续的DDT输入;PCBs以五氯联苯为主,可能来源于航运过程中早期船体底部油漆的释放以及...  相似文献   

6.
海河河口表层沉积物中PCBs和OCPs的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泰  黄俊  余刚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7):722-726
采集海河河口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其中12种多氯联苯(PCBs)和2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浓度,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PCA-MLR)解析该区域沉积物中PCBs和OCPs的来源,并定量计算了各污染源的贡献量.结果表明,海河沉积物中PCBs的特征源为非故意产生和大气输送2类,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贡献率分别为55%和45%,对PCBs总量的贡献量均值为6.94,9.42ng/g;OCPs的特征源为历史残留和新的输入2类,贡献率分别为13%和87%,对OCPs总量的贡献量均值为21.18,171.97ng/g.海河河口沉积物中POPs的源贡献与该区域的工业生产有关,改善工业结构和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生产废物是控制海河河口沉积物中POPs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GC-ECD和201Pb定年技术对海南洋浦湾沉积柱中有机氯农药含量与污染历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DTS含量在(0.14~8.92)×10-9之间,HCHs含量在(0.06~1.94)×10-9之间,说明DDTS对OCPs的输入起主要贡献作用。此外洋浦湾沉积柱中的OCPs、HCHs及DDTs含量的增长及高峰段基本都反映出在相应的时段中有机氯农药输入情况。由此可知,DDTs农药可能有新的输入,HCHs可能来自陆地土壤中的残留。同时通过地球化学预警发现到2021年我国有机氯农药可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8.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翅碱蓬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碱蓬是潮间带的常见优势种群,为了解其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从陆域向海洋迁移中所起的作用,利用GC-MS研究了东营和营口潮间带盐沼植物翅碱蓬不同器官及根系土中有机氯农药(OCPs)、多环芳烃(PAHs)、十溴联苯醚(BDE209)和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翅碱蓬中的污染水平依次为ΣPAHsΣOCPsBDE209ΣPCBs(96~1506ng/g、14~577ng/g、1.8~33ng/g和399~2161pg/g).营口潮间带沉积物中OCPs、PAHs和PCBs的污染水平高于东营,但这3类污染物在两地潮间带翅碱蓬叶子中的含量水平相当.OCPs在两地翅碱蓬各器官中的分布相同,即茎根叶,PAHs和PCBs2种污染物受根系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在翅碱蓬器官中呈现不同的分布.BDE209在东营潮间带的污染水平(19.7ng/g)高于营口(2.36ng/g),在碱蓬器官中呈现不同分布.  相似文献   

9.
汾河表层沉积物PCBs和OCPs含量、来源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C-ECD方法测定了汾河太原段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同时对沉积物中PCBs和OCPs的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PCBs和OCPs的含量分别为n.d.~50.95μg/kg和2.19 ~25.24μg/kg.Aroclor检出率最高为Aroclor1260和Aroclor1254,这可能与我国主要生产和使用的PCB有关.OCPs中p,p¢-DDE含量占优势,研究区HCH和DDT来源于工业和农业输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γ-HCH、DDT(total),o,p¢+p,p¢-DDT,p,p¢-DDE,七氯环氧化物,PCBs总量可能会对研究区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但整体风险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0.
大连湾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对大连湾附近海域的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 (OCPs)和多氯联苯 (PCBs)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并探讨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沉积物中BHCs的浓度范围为 0 .0 2 7× 10 -9~ 5 .782× 10 -9,平均值为 0 .2 46× 10 -9;沉积物中DDTs的浓度范围为 0 .72 7× 10 -9~ 5 .72 3× 10 -9,平均值为 2 .2 0 8× 10 -9;沉积物中PCBs的浓度范围为 0 .0 40× 10 -9~ 3.2 30× 10 -9,平均值为 2 .141× 10 -9。结果表明 ,该湾沉积物未受到OCPs、PCBs的污染 ,其浓度与 1996年调查数据相比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陈阳  印红玲  吴迪  罗怡  邓旭  徐维新  柳锦宝 《环境科学》2019,40(9):4295-4302
为研究大气传输以及干湿沉降对偏远地区环境中有机磷酸酯(OPEs)含量及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以海螺沟景区为例,采集了海螺沟的植物和积雪样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定量分析了样品中7种典型有机磷酸酯[磷酸三丁酯(Tn BP)、磷酸三氯乙酯(TCEP)、磷酸三氯丙酯(TCPP)、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TDCPP)、磷酸三苯酯(TPh P)、磷酸三丁氧乙酯(TBEP)和磷酸三异辛酯(TEHP)]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螺沟景区常见的9种植物中7种OPEs(Σ7OPEs)的含量(以DW计)水平在43. 1~1 050. 8 ng·g-1之间,其中TBEP和TPh P含量最高,分别占Σ7OPEs总含量的36%~70%和24%~80%.冰川积雪中主要污染物与植物中一致,TBEP含量最高,占Σ7OPEs总含量的47%,其次为TPh P,占24%.采用Grads、后向轨迹模型及历史风向数据分析得出海螺沟环境显著受到人类活动扰动,其OPEs主要受来自成都方向和云南昭通与宜宾、泸州、西昌交界处方向的大气传输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其环境行为并加强城市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3.
唐山市和北京市夏秋季节大气VOCs组成及浓度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7,他引:6  
孙杰  王跃思  吴方堃  邱俊 《环境科学》2010,31(7):1438-1443
2007年和2008年6~9月,利用前级浓缩-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唐山市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浓度变化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2008唐山市大气VOCs平均浓度为163.5×10-9C(碳单位体积比,下同),其中饱和烷烃占45.9%、芳香烃占29.9%、烯烃占5.9%、卤代烃占18.8%;相对2007年同期唐山大气VOCs平均浓度340.4×10-9C下降了51.9%,苯系物下降幅度最大为66.5%,卤代烃中工业排放的二氯苯浓度有所上升;2008唐山市大气VOCs比同期北京大气VOCs浓度低8.5%,奥运时段VOCs变化表明,唐山市大气VOCs除交通源外工业排放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冬、夏两季,利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福州市大气样品,并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mECD)分析其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残留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大气ΣHCHs浓度范围为28.04~413.0 pg/m3,总体而言,城区高于郊区,夏季高于冬季,气相高于颗粒相;气相中HCHs浓度夏季高于冬季,颗粒相中则相反;夏季气相中HCHs浓度显著高于颗粒相,而冬季气相与颗粒相中HCHs浓度基本相当.4种HCHs异构体中,气相与颗粒相中均是δ-HCH相对含量最高.大气ΣDDTs浓度范围为146.5~897.8 pg/m3,总体而言,郊区高于城区,冬季高于夏季,颗粒相高于气相;气相中DDTs浓度夏季高于冬季,颗粒相中则相反;冬季颗粒相中DDTs浓度显著高于气相,而夏季颗粒相与气相中DDTs浓度无显著差异.4种DDTs异构体/同系物中,气相中o,p′-DDT的相对含量最高,颗粒相中o,p′-DDT和p,p′-DDT相对含量较高.来源解析表明,福州城郊大气中HCHs非历史污染,存在林丹的使用或输入;大气中可能存在DDTs输入,并可能有大量三氯杀螨醇的输入.  相似文献   

15.
福州城市及郊区冬、夏两季大气中多环芳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10年冬、夏两季,利用大流量采样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D),分析了福州市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福州城郊冬、夏两季大气(颗粒相+气相)中Σ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115.45~187.76ng.m-3和45.55~59.20 ng.m-3,整体而言,气相显著高于颗粒相,冬季高于夏季;冬季城区高于郊区,夏季城区则低于郊区,但城郊区差异不显著;气相中PAHs比例夏季高于冬季.整体而言,气相中PAHs主要以2~4环化合物组成,颗粒相中则以4~6环化合物为主.冬季气相中PAHs主要以3环化合物为主,夏季主要以3环和4环化合物为主;颗粒相中PAHs组成无明显的季节特征.毒性当量因子法分析表明福州市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来源解析表明,福州大气PAHs主要为燃烧源,福州机动车燃料以柴油为主.  相似文献   

16.
广州城市绿地系统碳的贮存、分布及其在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研究广州城市绿地植物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绿地碳的贮存、分布和固碳放氧能力的估算,探讨城市绿地对城市碳氧平衡的作用。结果表明,城市绿地植物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287150t和1058122t/a;植物碳贮量和净生产量中的碳量分别为1328649t和462624t/a;绿地光合作用释放的氧量为2242788t/a。植物的光合作用固碳和放氧量分别相当于人口呼吸释放碳和消耗氧量的1.7和1.9倍,但远小于化学燃料燃烧放出的碳和消耗的氧量。如果广州城市绿地能得到适当的保护和改良,其对碳氧平衡的作用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于2002年4~7月在苏州河、黄浦江4个采样点采集水样,并用连续流动分析仪进行NH3-N、NO2-N、NO3-N、PO4.P、SiO3-Si等5个项目含量的测定。对比分析北新泾、河南路桥、十六铺和嫩江码头4个站点营养盐之间的情况,发现苏州河春、夏季节营养盐的变化比黄浦江强烈,而5个营养盐项目之间,NH3-N比其他项目变化较大;苏州河的营养盐通量在黄浦江通量上占一定比重,其中以NH3-N比重最大;另外,黄浦江水体中,营养盐浓度在嫩江码头站位较上游十六浦站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样的,以NH3-N增加为最。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集临汾市居民普遍食用的10种蔬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滴滴涕和六六六在10种蔬菜中均有检出,∑DDTs的残留量为1.67~6.68 ng·g~(-1),∑HCHs的残留量为0.43~4.75 ng·g~(-1),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西葫芦(∑_(10)OCP为(8.73±0.75)ng·g~(-1)).采用农粮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规定的可接受的每日摄取量(ADI)来进行暴露量分析,平均而言,各年龄段人群对γ-HCH和DDTs的日均口摄暴露量(EDI)值远低于FAO/WHO所规定的ADI值.由于食物残留浓度、个体体重及膳食结构变异较大,导致个体暴露水平差别较大,儿童的EDI值要高于同性别的其他年龄段人群,同一年龄段女性的EDI值普遍高于男性.通过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提出的潜在风险评价,对致癌和非致癌的健康危害分别进行评价,在目前的消费量下临汾居民食用蔬菜引起的非致癌风险较低,食用蔬菜而摄入的HCHs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其中儿童作为易感人群的致癌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天津地区主要河流及地下水体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其水化学特征的分析,以期探讨其水体组成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天津地区水体的优势阳离子为Na+,阴离子地表水以Cl-和SO42-占主导,地下水以Cl-和HCO3-为主。地表水随河流流向直至入海水体呈现为由HCO3-Na(Ca)型过渡为Cl(SO4)-Na型直至演化为Cl-Na型;地下水体随径流方向(从北至南),呈现为由HCO3-Ca型向Cl-Na型水演化。水体的离子组成和水化学特征均呈现出显著的水平地带分布特征。(2)蒸发-浓缩和岩石风化是天津地区水化学类型的主导因素,且沿径流方向呈现为岩石风化向蒸发-浓缩机制的转换。(3)影响天津河水水化学成分的基岩主要为硅酸盐岩,地下水主要受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的影响。此外,海水入侵以及离子交换对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和特征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油菜硒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研究油菜对硒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硒形态间的关系,采用人工添加外源硒(0、0.5、5.0 mg·kg~(-1)土壤)的方式,构建了土壤含不同浓度硒的大田实验系统.测定了成熟期油菜不同部位硒总量、籽粒中有机小分子硒化合物及根际土壤中各形态硒的含量.明确了硒在油菜体内的富集特征;分析了籽粒中硒含量同其他组织部位及土壤硒含量间的关系;深入解析了土壤各形态硒对油菜硒的贡献.结果表明,随土壤硒浓度的增加,由根部向地上部转移的硒的比例增大;土壤高浓度(5.0 mg·kg~(-1))硒处理下,更大比例的硒富集于角果壳和籽粒中;硒代蛋氨酸、硒代半胱氨酸是籽粒中主要形态的有机小分子硒化合物;各浓度硒处理土壤中,均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占土壤总硒的87.24%~97.40%;籽粒硒含量与其他组织部位硒及土壤硒含量呈显著相关;茎干中硒与根系中硒含量呈正相关,而茎干中硒又是角果壳硒的主要贡献因子,茎干和角果壳硒对籽粒硒具有同等贡献.研究结果明确了油菜对硒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硒形态间的关系,有助于通过土壤中硒形态和植物营养器官中硒含量来评估籽粒中硒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