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农民生态理性的培育是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必然要求,农民生态理性培育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呈正相关性,生态理性的培育,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生态科学知识和技能水平,推动农村人力资本的数量增长、合理流动,改变农民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的观念,推动农村人力资本向好积累。  相似文献   

2.
蔡永海  黄进 《环境保护》2013,(Z1):58-6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环境正义的核心问题则包括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的人  相似文献   

3.
关明国 《环境保护》2014,(23):51-52
生态美学理论以人的"审美生存"为依归,属于应用美学、参与美学的范畴,在城市空间、景观设计和园林布局诸方面体现审美性和功利性相结合的特点。生态美学理论丰富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有助于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文化间的关系,其实践性、整体性、以人为本、兼顾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等特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它可以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政府力量等向社区的渗透,我国农村社区中经济正面临流失的危险,这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经济流失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它可以在现代农村社区中得以重构与再生,这种重构与再生,沿袭的是一种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意识——一个新的文化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本来就具有反生态的性质。强大的工业文化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但它已受到文化反生态性质的制约。工业文化的弊端唤醒了人类的生态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生态意识既是一种悟性、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具有永恒意义的文化命题。生态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价值标准观的转变,它采用多样性价值体系,从而实现了从单目标向多目标、从自生向共生、从因果观向网络观和从驾驭向调节方向的转变,这场转变是人类思维领域里的一次真正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之后,建设生态文明已然成为各地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行动指南。但受传统发展方式的影响,习惯性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仍然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阻扰,生态文明建设还任重道远。生态文明的要义在于,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融的关系。形成这种关系,需要人类认知和行动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陈博 《沿海环境》2002,(11):8-9
漫步广西著名的荔枝之乡北流,好一派新时代农家风光扑面而来:一幢幢漂亮的农庄阁楼,掩映在浓绿的荔枝、龙眼树丛中;一条条的水泥硬化路,延伸到农家门口;干净整洁的庭院,四季瓜果飘香;通透式的院墙,使农户与田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是北流市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给农村带来的新气象,这是生态家园建设给农民带来的环保与经济双赢的实惠。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而环境正义的核心问题则包括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的人文内涵. 环境正义(Environmental Justice)的理念源于美国国内在选择有毒废物填埋场时所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新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维与生态美学思维唯物辩证地看待"自然—人—社会"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本文探究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西方借鉴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从构建美丽中国的自然生态美、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生态美等方面剖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全面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最新要求,提出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优化布局结构,建设绿色农村;促进资源节约,建设低碳农村;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农村;健全生态制度,建设和谐农村",旨在为全面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乡村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