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环境法的修改势在必行.关于环境法修改中应当关注的问题,关注环境法修改模式和指导思想的较多,而对现行环境法的一个重大缺陷--环境公平问题的忽视却鲜有提及.传统环境法学理论把环境问题看成是学术性问题,这种理念背后的假设是人具有同质性,环境危害具有整体性,环境问题对所有人的危害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环境法的民主化,是指将环境正义、环境民主、环境公平和环境权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或原则,环境法中规定的环境监督管理日趋民主化,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民主手段和公众参与日益法律制度化,环境法存在着一种尽量采用民主手段,加快奔向公平目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蔡守秋 《环境》1998,(2):20-20
环境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环境领域的行为规范、秩序规范,它不是某个理论家或法学家的理论观念或理论体系,但它与环境法学理论具有密切的联系。当代环境法的发展,既有来源于实践的动力,也有来源于理论的动力。在环境法产生和发展的初期,环境法的理论性不够强或者说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随着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法的发展,具有特色的环境法学理论日益成熟,对环境法制建设的影响和理论指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将环境法的这种变化简称为环境法的法理化。环境法的法理化主要是指环境法开  相似文献   

4.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国际环境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其对国际环境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运作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学术界对此问题观点各异.本文试图整合国际法、国际环境法、法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通过对法的基本原则、具体原则、法的理念等问题的厘清,对国际环境法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整理并按照确立的标准分析,最后提出国家环境法的五大基本原则,希冀能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理论体系的建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环境法是全面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独立的法律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两方面关系。这是环境法与大多数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全部内容的其他部门法的明显区别,也是其所具有的显著特征。1调整范围的广泛性由于环境法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既要防止人对环境的侵害,又要防止对他人环境权益的侵害,为此其调整的范围相当广泛。1.1保护对象的广泛性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环境都是环境法所要保护的对象。从目前环境法的规定来看,其所保护的对象大致有三类:一是自然环境要素,比如空气、水、土…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我国环境基本法中所体现的最主要的指导原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方针在法律上的体现,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原则性规范。无论对环境立法或执法,这些基本原则都是适用的。环境法是一门内容十分广泛的法律,在调整某一方面或某一类问题上,则往往适用一些特定的原则,人们通常把它称之为环境法的某一基本制度。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者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是在运用范围的大小有所不同。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以下几个。现分述如下: 一、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既是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伦理道德是密切联系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将对法律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新生态伦理道德观念正在向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念发起全面的挑战.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对环境法产生重要影响.环境法应以生态利益为本位.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应成为环境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环境法的经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玮 《环境导报》2003,(6):39-40
环境法是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职能是环境法本身固有的基本职能。作为上层建筑的环境法,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这两大类活动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经济职能不仅体现在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还因其显著的国际性体现为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环境法起初的经济职能只是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到上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环境立法提供了新的思路,环境立法超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争论,把保护生产力、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但是,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对环境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谦 《环境保护》2003,(11):4-6,16
环境问题的出现带来环境法和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在环境法与环境科学的关系中,环境科学揭示的规律构成环境法的科学基础,无论是环境立法,还是环境行政执法以及环境司法,环境科学都将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所谓环境保护法的地位,是指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以及环境法与环境政策、环境道德的关系。一、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关于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是一个在学术界存在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环境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主要理由是:它具有独特的调整对象即调整的  相似文献   

11.
该书由罗典荣教授主编。是目前全国最新的一本环境法著作,已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它系统地介绍了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环保机构及其职责、环境法制中的法律责任、环境司法、调解和仲裁;并对港、台和国际环境法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该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法律、环境系科的教材和从事环保、司法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市场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各国环境法之间以及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日益增强,各国环境法因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日趋加强而出现了相互协调的现象。本文将这类现象,简称为当代环境法的“趋同化”。当代环境法的趋同化体现在环境法的各个领域,其主要表现是:强调只有一个地球的观点,承认环境问题的公害性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性,重视环境一体化或人类环境综合性的思想,突出共同关心环境问题、环境法的公益性和国际环境合作;强调和促进国际环境条约之间、国际环境法与国内环境法之间、各国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提倡各国自愿采纳国际通用的环境标准;遵循某些共同的环境法原则,采取某些共同的环境法律措施,建立某些共同的环境法制度;在环境法宣传、教育、培训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原则具有保障环境法基本价值实现的重要功能。基于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环境管理学、博弈制度变迁理论、环境法理等学科背景,环境管理权来源理论、博弈制度变迁理论、有效社会监督理论和环境权理论分别构成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坚实埋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蔡守秋 《环境》1998,(10):30-31
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法常常给人一种“软法”的印象,环保部门、法院等执法机关对环境法的实施很不得力,其根本原因在于环境法的实施能力或可执行性较差。在可持续发展时期,环境法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国纷纷加强环境执法、环境立法的有效实施和遵守,环境法实施能力和执法效率的迅速提高,这体现了环境法极强的规范能力和极高的社会价值,表明环境法不再是“软法”,而是一类具有  相似文献   

15.
尊重国家主权和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环境原则发轫于环境问题对国家主权提出的挑战,目的是为了在对国家主权予以确认和维护的同时,对其进行适当限制,以避免国家主权的行使危及管辖范围以外环境.该原则的重要性已经为学界所公认,其作为对环境与主权关系之争论的回应,法理基础是建立在国家主权原则、互相尊重主权、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全球共同利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之上的.尊重国家主权和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是对国际环境法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环境民主是环境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环境法民主化和民主理念规范化的必然产物。作为环境法基本原理和准则之一的环境民主原则,是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享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同时也承担保护环境的义务,都有平等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和决策的权利。当前仍有部分学者将环境民主原则等同于“公众参与原则”或者“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荷兰、德国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荷兰环境立法体系完整,涉及了污染控制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各个方面,特别是1995年制定了一部综合性的《环境管理法》,是目前除法国《环境法典》外世界上综合性最强的一部环境法,德国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之完备具体,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其环境标准之严格,也是其它国家包括欧盟国家所不及的。德国环境法的原则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盟立法,特别是1994年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清除法》,使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耿进 《环境导报》1997,(4):12-14
环境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前提,而国家环境权与国际环境合作是国际环境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着重论述了国家环境权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国际环境合作的必然趋势以及二者结合的重要性和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的独立性与协同统一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价值对比分析入手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权与自然资源权两组概念进行了区分 ,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内容与中心问题的不同 ,从而证明了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体系的独立性。由于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权与自然资源权的区分是相对的 ,因此 ,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体系的独立性也是相对的。进而对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协同统一的理论与现实基础、合并后的部门法名称、概念和体系的重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郭伟 《城市环境》2002,16(4):33-35,32
通过研究公共利益观对环境立法,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公共利益观较生态中心主义更适于作为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环境行政机关的失职是对公共利益的直接损害,公民环境权应服从公共利益等观点,探讨了公益论作为环境法基础理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