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壤酶对外源有机硒和无机硒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非作物连续培养,研究了不同剂量、不同形态外源硒(亚硒酸钠、硒代蛋氨酸)对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低剂量(10 mg·kg~(-1))无机硒(亚硒酸钠)对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有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对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而相同剂量有机硒(硒代蛋氨酸)处理时,3种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激活状态.高剂量(30 mg·kg~(-1))无机硒(亚硒酸钠)处理时,3种酶活性均表现先激活后抑制,其中对脲酶影响最大,对蔗糖酶影响次之,对中性磷酸酶影响最小.而施入高剂量(30 mg·kg~(-1))有机硒(硒代蛋氨酸)后,对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的激活作用明显大于无机硒的影响,但对磷酸酶的影响不明显.试验充分说明施入不同剂量、不同形态的外源硒,土壤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动态响应,并且有机硒比无机硒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能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N、P、C养分在土壤生态系统的循环.用有机硒替代无机硒作为外源硒源,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低硒环境中人群对不同形态硒的保留量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低硒生态环境中有明显早期大骨节病病变的人群服用富硒酵母,亚硒酸钠和肌肉注射硒代二乙酸后体内硒保留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治疗效应与摄入三种形态的硒后硒在体内保留量的关系,并与对照组作了比较。讨论了不同形态硒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是三种形态的硒对早期大骨节病病变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再一次证明低硒生态环境是大骨节病流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油菜硒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硒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研究油菜对硒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硒形态间的关系,采用人工添加外源硒(0、0.5、5.0 mg·kg~(-1)土壤)的方式,构建了土壤含不同浓度硒的大田实验系统.测定了成熟期油菜不同部位硒总量、籽粒中有机小分子硒化合物及根际土壤中各形态硒的含量.明确了硒在油菜体内的富集特征;分析了籽粒中硒含量同其他组织部位及土壤硒含量间的关系;深入解析了土壤各形态硒对油菜硒的贡献.结果表明,随土壤硒浓度的增加,由根部向地上部转移的硒的比例增大;土壤高浓度(5.0 mg·kg~(-1))硒处理下,更大比例的硒富集于角果壳和籽粒中;硒代蛋氨酸、硒代半胱氨酸是籽粒中主要形态的有机小分子硒化合物;各浓度硒处理土壤中,均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占土壤总硒的87.24%~97.40%;籽粒硒含量与其他组织部位硒及土壤硒含量呈显著相关;茎干中硒与根系中硒含量呈正相关,而茎干中硒又是角果壳硒的主要贡献因子,茎干和角果壳硒对籽粒硒具有同等贡献.研究结果明确了油菜对硒的富集特征及其与土壤硒形态间的关系,有助于通过土壤中硒形态和植物营养器官中硒含量来评估籽粒中硒含量.  相似文献   

4.
王祖波  何天容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0):4254-4261
以亚硒酸钠、蒙脱土等作为材料,对蒙脱土进行硒化改性,将硒负载在经过改性的蒙脱土上制备出汞的钝化剂以降低汞和甲基汞(MeHg)在稻米中的富集.将硒化修复剂与污染土壤混合进行浸泡土试验和盆栽试验,分析土壤和稻米中THg和MeHg,探讨不同硒化修复剂对污染土壤中汞的阻控修复效果,并筛选出最佳修复剂.结果表明,4种修复剂均对污染土壤中汞有明显的钝化阻控作用,可显著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汞和甲基汞,降低稻米中THg和MeHg含量.蒙脱土通过不同方式硒化改性后,使蒙脱土结构性能优化,吸附容量增加,并能使硒稳固在蒙脱土上,达到更好的钝化修复效果.硒化壳聚糖改性蒙脱土、亚硒酸钠改性蒙脱土、硒化纤维素改性蒙脱土、硒粉改性蒙脱土4种修复剂稻米THg的降低率依次为81.86%、79.74%、65.69%、61.78%,MeHg降低率依次为89.62%、83.91%、72.93%、63.01%.相比较而言,亚硒酸钠改性蒙脱土修复效果稍低于硒化壳聚糖改性蒙脱土,但其改性方法简单,成本低,更有利于修复剂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作物对外源硒动态吸收、转运的差异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彭琴  李哲  梁东丽  王梦柯  郭璐 《环境科学》2017,38(4):1667-1674
查明作物硒吸收、转运随生育期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进而对其有效性进行调控.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6种不同作物在8周生长期内对外源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的动态吸收和转运差异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作物对硒酸盐和亚硒酸盐的动态吸收规律显著不同.硒酸盐处理作物地上部和根部硒含量从种植3周后持续下降;而亚硒酸盐处理作物根部硒含量随生长逐步上升,地上部硒含量随生长呈先上升后平稳或下降的趋势.两种硒处理在整个作物生长期内都有硒的累积,但植物体内80%的硒源于前6周的吸收.6种作物相比,硒酸盐处理芥菜地上部和根部硒含量最高,小麦地上部次之,亚硒酸盐处理,胡萝卜地上部硒含量最高,地下硒含量最小,而相同硒处理菜薹、紫甘蓝和绿菜花地上部和根部硒含量相近.绿菜花、紫甘蓝、菜薹、芥菜和小麦对硒酸盐的转运明显高于亚硒酸盐,胡萝卜对两种硒的转运能力相当.生物稀释作用影响作物硒含量的动态变化,尤以硒酸盐处理最为明显,供试植物硒含量与其干重呈显著负相关,但生物量改变引起的稀释作用并不能解释其对两种价态硒截然相反的吸收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现,硒酸盐处理6种作物硒累积量与作物生长期土壤有效硒改变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亚硒酸盐处理却未发现此结果;6种作物硒累积量仅占亚硒酸盐处理土壤有效硒的0.5%~18.1%,而硒酸盐处理除胡萝卜外5种作物硒累积总量为土壤有效硒量的1.1~4.5倍,由此可见,作物对外源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动态吸收的差异是作物硒吸收和转运能力、土壤供硒能力及生物稀释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作物硒的强化中应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硒化合物对长春花(C.roseus)细胞悬浮生长的影响.在pH5.5培养介质中,当Se(Ⅵ)>0.5ppm或Se(Ⅳ)>0.6ppm时,将抑制C.roseus细胞悬浮生长,其致死浓度分别是100ppm Se(Ⅵ)和2.0ppm Se(Ⅳ).C.roseus对硒化合物有效强的富集作用.硒化合物的毒性和培养介质的pH值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对Hg~(2+)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璐  满楠  梁东丽  谢钧宇  刘娟娟 《环境科学》2013,34(8):3272-3279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小白菜对不同含量的外源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动态吸收的差异,并通过土壤有效硒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旨在为富硒作物的生产和硒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上部分生物量间无显著差异.在小白菜的整个生长期间(8周),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上、地下部硒含量均随生长逐渐下降,而亚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上、地下部硒含量均随生长逐渐增大.硒酸盐处理地上部硒吸收量显著高于地下部,而亚硒酸盐处理地下部硒吸收量显著高于地上部;且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硒酸盐处理小白菜硒吸收量是亚硒酸盐处理的2~60倍之多,导致硒酸盐处理土壤中有效硒含量随着小白菜的生长迅速下降,而亚硒酸盐处理土壤中有效硒含量随小白菜的生长略有下降.统计分析表明,硒酸盐处理小白菜体内硒含量与土壤有效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上、地下硒含量与土壤有效硒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和0.864,而亚硒酸盐处理两者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小白菜硒含量和土壤有效硒随生长变化的结果可以得出,小白菜对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动态吸收的差异是小白菜对不同价态硒吸收能力和土壤供硒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魏玮  李平  周志高  王兴祥  丁昌峰 《环境科学》2023,44(2):1003-1011
为明确作物对几种常见外源硒肥的吸收利用差异,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硒肥(硒酸钾、亚硒酸钾、 EDTA螯合硒、硒矿粉、粉煤灰和富硒秸秆)在土壤中的有效性变化及其对小麦生长和硒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源硒进入土壤后有效性的变化规律不同,硒酸盐、亚硒酸盐和EDTA螯合硒处理土壤有效硒比例显著高于对照(CK)处理,其它处理和CK处理无显著差异.小麦生育前期,硒酸盐、亚硒酸盐和硒矿粉处理土壤有效硒比例逐渐降低,至生育后期则趋于稳定,其他外源硒处理土壤有效硒比例则呈现先下降再升高的动态变化.土壤有效硒含量显著影响小麦硒吸收,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施用硒酸盐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和叶生物量,但其它硒肥对小麦生长无显著影响.小麦对不同外源硒的累积能力顺序为:硒酸盐>亚硒酸盐和EDTA螯合硒>硒矿粉、粉煤灰和富硒秸秆,施用硒矿粉、粉煤灰和富硒秸秆处理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施用硒酸盐后硒更易向茎、叶转运富集,而施用亚硒酸盐和EDTA螯合硒后硒更易向籽粒转运累积.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试验和连续浸提的方法,研究了外源硒酸盐(六价硒)和亚硒酸盐(四价硒)施入石灰性土壤后的形态转化及其对小白菜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价态外源硒施入土壤后,土壤各形态硒含量均随外源硒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p0.01).但两种外源硒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明显不同,施入土壤的硒酸盐主要以可溶态形式存在,在土壤中的移动性相对较大;而亚硒酸盐主要以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形式存在,并可由可溶态转化为其他土壤形态,从而降低了其生物有效性.Monod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小白菜根系对六价硒的亲和能力显著大于四价硒,从而使得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上和地下部最大硒含量分别为亚硒酸盐处理的5倍和2倍,说明在石灰性土壤上硒酸盐比亚硒酸盐的生物有效性更高.另外,亚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下部最大硒含量是地上部的2.3倍,而硒酸盐处理小白菜地下部和地上部最大硒含量相近,说明小白菜根系吸收在硒累积和转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和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源亚硒酸盐和硒酸盐态硒在土壤中的价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旨在为富硒蔬菜的开发和硒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当土壤中外源施入亚硒酸盐时,小白菜不同生长时期土壤总硒、Se(Ⅳ)和Se(0)含量均随外源硒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而当土壤外源施入硒酸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地区土壤中总硒与水溶性硒的调查研究,分析土壤中总硒与水溶性硒的相关性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关系。从而探讨导致缺硒和富硒疾病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长效硒丸对山羊工业氟中毒预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头地区是典型的工业氟污染区,据调查,在受影响的近万km~2牧区,数十万只山羊遭受不同程度损害。在重污染区,动物生长缓慢,生产性能降低,生命周期显著缩短,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条根治污染的有效途径。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预防氟中毒的有效方法,以减轻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1985年我们用亚硒酸钠注射法对工业氟污染区的山羊进行了防治试验,初步观察到硒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证实其效果和寻找一个适合牧业大生产的长效剂型,我们又于1987年12月至1989年7月进行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陕南富硒茶的分布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南主要茶区进行了茶叶和茶园土壤的系统采样和分析,并对富硒茶的硒量作了初步探讨.建议用富硒茶作为低硒区人体硒的补充来源.讨论了富硒保健茶的含硒标准.提出了陕南富硒保健茶的分布范围和含硒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79—1983年,选择陕西省渭北高原两个典型微域环境,研究其硒分布与其中相邻村庄居住的人群患大骨节病病情程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微域环境内相邻村庄的居民,其大骨节病的病情程度与微地貌变化影响到土壤硒含量的高低,以及水文地质或地理因素影响到水硒含量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一些岩类中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了114个岩样和陆架沉积物中的微量硒.样品基本覆盖我国地表主要岩类.硒在样本空间呈不规则多重全域分布,经模式校正,所得岩浆岩硒值高于美国标准岩样,而沉积岩硒值明显偏低,据此推算了硒的区域丰度值以及我国地表成土母质硒含量的阈值下限.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一些岩类中硒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了114个岩样和陆架沉积物中的微量硒.样品基本覆盖我国地表主要岩类.硒在样本空间呈不规则多重全域分布,经模式校正,所得岩浆岩硒值高于美国标准岩样,而沉积岩硒值明显偏低,据此推算了硒的区域丰度值以及我国地表成土母质硒含量的阈值下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的现场分离了东海极海12个表层海水样及32个剖面样中硒及各主要溶存形态的含量,发现总硒含量高于其它各大洋,这可能与特殊的极地生态环境对其形态的影响有关〉Se(Ⅵ)拟可作为水团指示剂  相似文献   

18.
青海海北高寒草甸土壤中的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定位站,代表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的主要类型,也是青海省畜牧业的主要基地。在该区曾发现牲畜的白肌病。为此我们对本地区土壤中的硒含量进行了研究。这对草场改良,生态系统中的硒平衡及提高畜牧业生产和环境评价都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硒对镰刀菌毒素毒性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物试验确定硒(Ⅳ)对镰刀菌中一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毒素的毒性有抑制作用。用人胚软骨细胞实验也初步观察到相似的结果,对该菌属代谢物之一镰刀菌酸与硒的化学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