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电助光催化氧化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助光催化氧化技术是一种增强型的光催化氧化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对电助光催化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进行定量分析对进一步探讨电场辅助作用机理十分重要.以对氯苯甲酸为探针化合物对电助光催化氧化过程中的OH·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电助光催化氧化过程中的OH·浓度是普通光催化氧化过程的2倍.对苯甲酰胺进行电助光催化氧化降解试验,求得了苯甲酰胺与羟基自由基的二级反应动力学常数.研究还对电场辅助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光电催化氧化法降解藻毒素MCL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DSA阳极,对光电催化氧化降解藻毒素MCLR的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的TiO2在光催化氧化降解MCLR的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光催化作用。在光降解、电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和光电催化氧化4个过程中,光电催化氧化对MCLR和TOC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100%和13%,并且光电催化氧化的去除率大于光催化氧化和电催化氧化之和,表明后两者的耦合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协同作用。辐照光源和电流密度存在最佳匹配条件,分别为UVC辐照、电流密度10 mA/cm2和UVA辐照、电流密度1.0 mA/cm2,此条件下光电协同作用最显著。在光电催化氧化过程中,随极板间距增大而出现的去除率下降取决于电催化过程,而不是光催化过程;光电催化氧化MCLR的去除率随其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水体系光催化氧化有机物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半导体--水体系光催化氧化反应以其特有的简易性及较强的氧化能力形成一个引起环境科学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研究领域。对TiO2-水体系光催化氧化有机物机理、动力学过程及该领域研究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综述了十余年来光催化氧化法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基础研究成果,讨论了光催化氧化法的机理、影响光催化氧化反应速率的因素及提高光催化反应效率的途径,旨在为该方法的应用开发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多相光催化过程是近年来日益引起重视的污染治理新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可使污染物彻底破坏、适用于低浓污染物治理等优点,本文对国外近年有关多相光催化在水污染治理中应用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包括各种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及各种无机离子的治理,并讨论了多相光催化过程的优点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TiO2纳米粒子气—固复相光催化氧化VOCs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本文总结了90年代以来TiO2纳米粒子气-固复相光催化氧化气相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因素,瓜是和动力学,阐述了几种特定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过程,并对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90年代以来TiO2纳米粒子气-固复相光催化氧化气相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反应机理和动力学,阐述了几种特定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过程,并对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的TiO2膜和平板式固定床型光催化氧化反应装置,对甲基橙、茜素红和罗丹明B 3种含有不同生色基团的染料化合物进行了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研究,通过对照测定降解过程中吸光度、电导率、pH的变化,分析了在加入和不加入H2O22种情况下降解过程的异同,比较了3种染料化合物脱色的难易程度,揭示了降解产物中无机离子的变化规律及某些可能的产物类型.  相似文献   

9.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合国内外资料,探讨了半导体光催化氧化降解不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综述了半导体光催化剂在降解水中有机物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情况。并对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法催化剂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总结了有机污染物半导体多相光催化氧化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现状,阐述了几种特定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机理,并对有关机理方面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的TiO2膜和平板式固定床型光催化氧化反应装置,对甲基橙、茜素红和罗丹明B3种含有不同生色基团的染料化合物进行了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研究,通过对照测定降解过程中吸光度、电导率、pH的变化,分析了在加入和不加入H2O22种情况下降解过程的异同,比较了3种染料化合物脱色的难易程度,揭示了降解产物中无机离子的变化规律及某些可能的产物类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P25纳米TiO2为催化剂,对NOx浓度360 mg/m3的模拟烟气进行了光催化氧化实验研究,以期为此种方法在电厂烟气脱硝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经SEM、XRD等表征手段,探讨了催化剂晶型尺寸对光催化的作用.实验考察了光催化反应过程规律以及负载量、光照度、NO初始浓度、O2含量、相对湿度和停留时间对光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催化反应是瞬态到稳态的过程,其催化效率与上述影响因子有密切关系.实验最优条件下NOx的脱除率为46%,但只需适当提高氧化效能,便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TiO2光催化脱除NOx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TiO2的光催化效应脱除大气污染物是近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TiO2光催化脱除NOx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郑重论述了光催化氧化反应及光催化还原反应脱除NOx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TiO2/GeO2复合膜光催化氧化降解农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TiO2/GeO2复合膜圆形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研究了该反应器对经物化处理后的农药废水进行降解的过程.研究表明,光催化氧化的最佳条件是锌片镀TiO2/GeO2复合膜、pH=6.7、过氧化氢(H2O2)浓度为400 mg/L.并对其他氧化剂对该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有机废水通过该反应器处理后,其COD值降为57 mg/L.能使有机污染物全部降解为小分子无机物,废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光反应器中UV/Fenton光降解湖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光催化反应器中,采用UV/Fenton光催化氧化技术,对湖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光催化降解过程中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微囊藻毒素光催化氧化降解率受光照强度、氧化剂种类及浓度、溶液pH和不同光催化体系等多因素的影响.光促催化氧化体系对MC-LR藻毒素降解具有显著的作用,在紫外光与氧化剂的协同作用下,紫外光照强度越高,越易于促进MC-LR藻毒素快速降解,降解率可到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级氧化技术是当今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此详细综述了近些年来的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湿式氧化、超临界水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钛纳米管被用于光催化氧化水体中的百草枯,对光催化反应条件、常见Fe3+离子的干扰情况和百草枯光催化降解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25 mg/L的百草枯溶液,在二氧化钛纳米管(TNT)1.0 g/L,H2O20.5 mL/50 mL,pH=5.0的最优光催化氧化条件下,经过30 min反应可以被100%从水体中去除,表现出非常高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动力学方程拟合表明,百草枯光催化氧化反应符合拟一级动力学规律,动力学方程为ln(C0/C)=1.0267t-0.1282,反应速率常数K为1.0267 h-1;双氧水存在时常见的Fe3+能够进一步提高百草枯光催化降解率;该光催化反应体系对低浓度百草枯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预示着光催化氧化技术适合地表或地下水体中百草枯的去除。  相似文献   

18.
UV-TiO_2光催化氧化降解双酚A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制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研究了双酚A(BPA)在纳米TiO_2悬浆体系中的光催化氧化特性.结果表明:(1)UV-TiO_2对水中BPA有较强光催化氧化降解作用.在10 W低压汞灯照射下,当纳米TiO_2用量为1.0 g/L、pH为5.5、BPA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曝气量为4.0 mL/min、温度为室温、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BPA去除率可达97.1%.当pH≥9.5时,120 min后BPA已经基本光催化氧化降解完全.(2)BPA的光催化氧化降解曲线均很好地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速率常数与纳米TiO_2用量、pH、BPA初始浓度、曝气量有关;促进·OH和电子-空穴对的生成是提高光催化氧化反应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TiO2的光催化效应脱除大气污染物是近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TiO2光催化脱除NOx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着重论述了光催化氧化反应及光催化还原反应脱除NOx的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综合光催化氧化苯的动力学过程、光辐射场模型和质量守恒定律,采用平板型反应器建立了碳纳米管/二氧化钛/壳聚糖(CNTs/TiO2/CS)催化薄膜光催化氧化气相苯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光强、相对湿度、初始浓度与气体流速对气相苯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