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梳理和分析2007—2017年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旅游相关文献,对宗教旅游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回顾,以期把握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分析发现,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概念界定、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者研究、宗教旅游资源价值与宗教旅游开发、宗教旅游影响、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结果发现,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宗教旅游者、宗教旅游影响、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等主题开始成为热点;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同时也呈现了宏观向微观、定性向定量的变化趋势,主要运用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理论来研究宗教旅游问题,基础理论研究仍很薄弱。  相似文献   

2.
神话传说旅游资源的功能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神话传说旅游资源的功能及开发策略。运用具体描述分析和综合比较的方法,获得了对其功能的认识,提出了开发策略。认为神话传说旅游资源具有文艺、伦理和宗教三大领域的功能,通过文学的审美、道德的教谕和宗教的迷醉等形式而节节攀升。神话传说旅游资源的需求群体具有不确定性,可按照需求心理因子做出旅游细分市场的预设,据此以精品意识和创薪意识为先导,确立系统性、层进性和综合性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九华山旅游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华山是我国以佛教为主要特色兼有自然山岳风光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几年来,九华山旅游业发展迅速,在资源、生态、区位和宗教旅游方面具有一定的旅游竞争优势,但在市场营销、旅游形象、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景区景点开发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要提升九华山旅游竞争力,就必须打造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创新旅游项目和整合旅游资源等。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推进青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以青藏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为案例地,构建了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单项评价指标的吸引力强度及权重值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调查问卷。同时根据旅游者的主观评价,对宗教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塔尔寺的各类型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强度依次为:宗教活动、宗教艺术、宗教建筑、宗教名人和宗教传说。  相似文献   

5.
佛教旅游资源是四川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佛教文化旅游,大力挖掘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并合理有效地进行开发,既能使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又能使佛教文化和旅游业有机结合,推动四川省宗教旅游快速有序的发展,实现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赵宏利 《青海环境》1996,6(1):27-28
本文概述了青海省环湖地区旅游资源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宗教寺院的特色以及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时提出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的措施,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镇江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镇江旅游资源具有“江山风光”、“城市山林”、“佛道文化”、“名人故迹”等特色。分析了镇江旅游开发具有的优势条件,包括水陆交通枢纽、名优特产丰富、局部区位优势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包括开辟长江水上游和沿江风光带、发展宗教朝觐游、建设古代科技博物馆、开拓宁镇扬度假市场、精心组织旅游线路等,以促进镇江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提高它在苏南旅游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海外交通、宗教、建筑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其优劣势的基础上,就其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整合资源和拓展内涵来提炼和突出文化主题,增强文化旅游的参与性,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和重视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石窟文化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业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系统确凿的数据分析游客感知价值,可为石窟资源开发给予指导。整理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后,确定石窟文化旅游者的感知价值模型包括情感及认知价值、资源价值、成本价值、社会价值四个维度共28个要素。从旅游者视角明确了石窟文化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及需求,在提升旅游品质的同时促进石窟旅游的开发,为旅游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提出有益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建水县旅游资源背景的基础上,从资源质量、开发环境、区域对比等角度综合评价了建水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指出了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