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保护洱海是全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洱海就是保护大理发展的根基。"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治源"。近年来大理州委、州政府及流域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洱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生态补偿工作,总结、提炼了一些成功的生态补偿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种养结构调整、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稻田养殖生态鱼等方面实施了大量的以项目形式的生态补偿实践,同时在生态补偿的理论、政策、措施,补偿对象、补偿方式、补偿资金等方面作了初步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初步实现了"控源、减排、循环、利用"的目标。本文通过总结大理州近年来以项目形式实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体制的经验,旨在为保护高原湖泊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清  甘欣  王溢谦 《四川环境》2011,30(6):88-93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便、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农业面源污染纳入了减排计划,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农业面源污染也比较严重,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采用先进技术显得尤为必要。文章综述了四川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最后对如何缓解目前四川农村面源污染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其治理工作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本文概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概念、特征与成因,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的"产-流-汇"3个发生发展阶段,总结了现阶段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的治理理论与技术,并根据各阶段治理技术的优缺点提出我国未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污染产生机制和迁移转化过程的研究,同时,通过少量的人工干预,努力提高单项治理技术的治理效率,将农业面源污染发生与发展的"产-流-汇"3个阶段的治理技术结合起来,突出流域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4.
围绕中德技术合作"中国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的环境战略"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鼓励农民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环境友好方式生产安全优质设施蔬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而开展的生态补偿的实践进行论述,结合项目的实践从补偿原则、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形式、补偿环节、补偿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有利于推动环境友好技术的应用。环境友好农业生产的生态补偿应以项目(政府)补贴为主导,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骨干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补偿对象,以技物结合为主要补偿形式,以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低碳技术试验研究及推广,旨在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控源、减排、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农田面源污染是洱海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利用在洱海北部地区收集的实地调研数据,从化肥施用与流失和秸秆利用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的农田面源污染现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大蒜田与玉米田的氮磷流失,以及大蒜秸秆与玉米秸秆的焚烧或丢弃。从补偿对象与主体、补偿标准、补偿环节与方式、配套政策四个方面,探讨了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政策,并结合在洱海北部地区的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两种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采纳的补偿政策案例;提出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教育培训、"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农业面源问题日益严重,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污染现状与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经济、法律手段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主要思路有:对农业面源污染这一复杂过程进行分析模拟.积极推广“末端”治理方法,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农业非点源污染目前已成为全球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成因的分析表明: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同灌溉方式、生产生活废弃物和规模化畜禽养殖等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形成之间均有密切的关系,应从农田径流控制、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开展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实施农田养分最佳管理技术、开发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应用软件、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将成为我国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在通过支持科学研究与政策示范相结合项目,将长期动态监测环境数据与构建分析模型相结合运用到实际管理中,科学合理控制成本开展生态补偿措施,并且积极开展针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实现引导农民采用环境友好型的耕作模式,达到保护农业环境、控制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拉萨河流域拉萨市段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拉萨河流域拉萨市段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研究指出,化肥、农膜、农药的广泛使用,禽畜粪便的随意排放等是造成拉萨河流域拉萨市段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流域人们环境意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同时配合经济手段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有效控制拉萨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为保护拉萨河流域水体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陈杰  雍毅  叶宏  郭卫广  刘静 《四川环境》2014,(6):110-114
主要通过我国污染源普查和2013年环境公报介绍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并从土壤侵蚀、农业化肥及农药、畜禽粪尿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垃圾、大气干湿沉降、航运污染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结合对土地利用方式、农业活动和田间管理、畜禽粪便及垃圾污染、社会经济因素等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分别从技术措施、法律措施和经济措施3方面入手提出了我国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完成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农业废水面源污染现状来看,畜禽养殖业排污在农业源中占绝对优势,且全国仍有90%以上的分散养殖畜禽未得到综合整治,整治力度亟需进一步加强;农业废气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秸秆焚烧,已成为重污染天气的帮凶之一,近年来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秸秆焚烧现象。"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部的新职能,新职能带来新挑战:由于农业源具有分布分散、受地域等因素影响较大、治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等特点,以工业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体系"难以作为";另一方面,基层监管工作缺少数据、缺少人员,现有基层环保队伍承接新职能的能力明显不足。为此,提出应对建议:一是建立适应农业面源特点的环境管理体系,二是采取多种手段强化农业面源的环境监管,三是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农业面源治理力度,通过规范农业生产的清洁化水平,从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产生量和排放量。  相似文献   

13.
立足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农业背景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分别从种植业、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业三方面分析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结果表明:2010年大港地区农业非点源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为377.67 t,氨氮排放量为72.33 t,畜禽养殖排放的污染已占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一半以上。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优化畜禽养殖的养殖模式、种植业科学施用化学品、水产养殖合理投放饲料等方面提出了大港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发展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发展政策从制定、执行到监督的环节中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的因素;指出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政策成因是现有农业发展政策与农村环境保护体系的双轨制脱钩运行;建议构建一套把农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有效地协调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氮素渗漏淋失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农田土壤氮素淋失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是研究农业面源氮素污染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本文从土壤氮素渗漏淋失形态和迁移机理、氮素渗漏淋失的研究方法和影响土壤氮素渗漏淋失的因素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农田氮素渗漏淋失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氮素淋失研究工作的重点。研究结论对农田土壤的水肥管理措施及浅层地下水硝氮污染的减缓有一定的理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本文在探讨农业非点源污染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模型,列举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估的手段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归纳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技术,并提出了近期农业非点源污染急需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limited success of command-and-control policies for reducing nonpoint source (NPS) water pollution mandated under the Federa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ct (FWPCA) has prompted increased interest in economic incentive policies as an alternative control mechanism. A variety of measures have been proposed ranging from fairly minor modifications of existing policies to substantial revisions including watershed-wide polices that rely on economic incentives. While greater use of economic incentive polici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bonds and point/nonpoint source trading is being advocated in the reauthorization of the CWA, the expected effects of individual proposals will be mode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PS pollution, namely uncertainty and asymmetrical information, underscores that there is no single, ideal policy instrument for controlling the many types of agricultural NPS water pollution. Some of the usual incentive-based policies, such as effluent taxes, are not well suited to the task. Individual incentive policies proposed for the reauthorized CWA, such as pollution trading or deposit/refund systems, are not broadly applicable for heterogeneous pollution situations. Economic incentive policies may be appropriate in some cases, and command-and-control policies will be preferable in others and may in fact complement incentive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