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高速公路沿线PM_(2. 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于2018年3~8月分3次集中采集南昌市周边3条高速公路(昌樟、昌铜和温厚)的服务区、收费站、隧道和公路沿线的PM_(2. 5)样品,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ICP-MS)监测了PM_(2. 5)中6种重金属(Cu、Zn、Pb、Cd、Cr和Ni)浓度,分析其污染状况和分布情况,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特征、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3条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的PM_(2. 5)和PM_(2. 5)中重金属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高速公路沿线中PM_(2. 5)和PM_(2. 5)中的重金属显示为特长隧道长隧道公路沿线、服务区和收费站,重金属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Zn(3. 8μg·m~(-3))、Pb(10. 2×10-2μg·m~(-3))、Cr(6. 8×10-2μg·m~(-3))、Cu(3. 5×10-2μg·m~(-3))、Ni(1. 5×10-2μg·m~(-3))和Cd(0. 1×10-2μg·m~(-3)).不同月份PM_(2. 5)及PM_(2. 5)中重金属浓度的显著差异可归结为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其中PM_(2. 5)的浓度与温度呈反相关,而PM_(2. 5)中Zn浓度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是由于温度升高加重轮胎磨损和金属腐蚀.高速公路PM_(2. 5)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表现为Zn和Cd Pb Cu Ni和Cr,其中Zn和Cd污染及危害程度是评价标准中最严重的等级,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应着重考虑交通源的Zn和Cd污染.  相似文献   

2.
椒江口海域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在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富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椒江口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7种重金属的浓度水平,评价了各种重金属在沉积物和生物体内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重金属Cr、Cu、Pb、Cd、Zn、As和H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57、7.37、1.89、0.18、36.99、1.57、0.018μg·L-1;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Pb、Cd、Zn、As和Hg的浓度分别为30.11、30.62、32.61、0.106、68.56、2.48、0.027×10-6;生物体内除了鲻鱼中未检出Zn外,七种重金属在缢蛏、鲻鱼体内均有检出,且缢蛏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鲻鱼体内重金属的含量.Cr、Cu、Pb、Zn、As在沉积物中富集系数高于生物体内,Cr、Zn、Hg、Pb在鲻鱼中的富集系数大于缢蛏中.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广西铁山港及其近岸海域海水中重金属的季节性调查数据,分析了重金属在不同海洋功能区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结果显示,Cu、Pb、Zn、Cd、Cr、Hg和A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0μg/L、0.72μg/L、10.93μg/L、0.10μg/L、0.60μg/L、0.038μg/L和0.72μg/L。总体上,夏季重金属浓度高于冬季,并且夏、冬两季重金属浓度均呈现从海湾、近岸向离岸降低的趋势,这主要是受到陆源输入的影响。由于不同海洋功能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重金属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差异明显。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渔业区Cu和Pb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港口航运区较高浓度的Cd、Hg、Zn和As主要与陆源输入和船舶活动有关。然而,冬季偏远的离岸区较高的Zn和Cr浓度主要与水团输入有关。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12年非采暖期(6月~10月)沈阳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 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方法,测定了PM 中的9种重金属成分;并结合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通过对比10 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颗粒物中重金属组分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区的PM 浓度低于郊区;秋季10 PM 中Fe、Mn、Cu、Zn、Cr、Ni含量大于夏季;郊区Fe、Pb、Cr、Ni、Hg含量高于市区,工业区Cu高于其他区; 10 Fe、Mn、Cu、Zn、Cr、Ni极显著正相关,与SO 极显著正相关,与Pb、Hg极显著负相关;Pb、Hg极显著正相关,与2 PM 极显著正相关;As除与Pb、Zn相关外,与其他元素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典型饮用水源地陆水水库为对象,采集表层水样与沉积物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7种重金属(Zn、Cd、Hg、As、Fe、Cu和Pb)的含量,并评估水体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和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水体中重金属Zn、Cd和Hg均未检出,As、Fe、Cu和Pb的平均质量浓度大小排序为As(8.358μg/L)>Fe(6.219μg/L)>Cu(0.959μg/L)>Pb(0.433μg/L),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对儿童的致癌风险均高于成人,As是该水体的主要致癌风险重金属;As的个人年均风险大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非致癌性金属元素健康风险呈现出Pb>Cu>Fe,风险水平在10-11~10-10a-1之间,低于国际推荐值的可忽略水平。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湖北省重金属土壤...  相似文献   

6.
苏州地区水稻土重金属污染源解析及端元影响量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国家土壤质量标准和当地背景值评价了苏州地区表层水稻土重金属(Pb、Cd、As、Hg、Cu、Zn、Ni、Cr)的污染(富集)状况.结果发现,苏州地区土壤Cd、Hg、As、Pb、Zn、Cu、Cr和Ni平均含量分别是0.23、0.23、9.14、35.36、103.36、35.75、77.12和33.18μg·g-1;除As外,其余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皆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通过与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相比,发现苏州地区土壤中Cd和Hg是8种重金属中风险最高的.地质累积指数分析表明,苏州水稻土重金属Cd、Hg、Pb、Cu和Zn出现了污染,其中以Cd和Hg的污染程度最突出,约80%的土壤样品出现了Pb轻度污染.因子得分-多元回归法(PCS-MLR)估算表明,70%的土壤Cd来自与有色金属或磷有关的人为活动;土壤中约50%的Pb和72%的Hg源于大气沉降的贡献;土壤的Zn和Cu污染主要来自与有色金属或磷有关的人为活动,该端元对土壤Zn和Cu的影响率分别为53%和45%.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评估突发镉、铊污染事件及应急处置对贺江生态风险的影响,分别于2013年7月、11月和2014年8月采集水样和沉积物,分析重金属镉(Cd)、铊(Tl)、铅(Pb)、铬(Cr)、砷(As)、汞(Hg)、锌(Zn)、镍(Ni)和铜(Cu)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I_(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综合评价贺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潜在风险程度.结果表明:事件应急期间,水体中Cd含量为0.08~38.35μg·L~(-1),部分点位超地表水Ⅲ类水标准,Tl含量为0.02~0.65μg·L~(-1),除背景点(龟石水库)外其余点位均未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余重金属除Hg外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沉积物中Cd和Tl含量分别为1.40~68.70 mg·kg~(-1)和0.32~1.39 mg·kg~(-1),均超过背景值(Tl除西江交汇口下游500 m点位),其余重金属在大部分点位均超背景值.事件后恢复期,水质均达地表水Ⅲ类水标准,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大幅降低,表明贺江水环境恢复良好.贺江沉积物中Cd在各个点位的I_(geo)均为最大,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它重金属元素处于清洁到偏中度污染程度;Cd是贺江最主要的具有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污染物,其次是Hg、As、Tl、Pb和Cu,而Zn、Cr和Ni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较小.Cd、As、Pb和Cu元素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表明有相同的污染来源.本研究通过对贺江镉、铊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前后水质和沉积物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可为该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衡阳城区PM_(2.5)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健康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蓉  刘迎云  陈攀  张辉  姜雨 《环境工程》2017,35(9):127-130
为了解重化工业城市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2015年12月—2016年9月采集了衡阳城区3个点位的84个PM_(2.5)样品,检测了PM_(2.5)中9种重金属元素(Pb、Cd、Cu、Cr、Ni、Zn、Mn、Hg、As),并对其展开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发现:采样期间,衡阳城区PM_(2.5)质量浓度范围为18.10~325.72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89.65μg/m3。9种重金属平均质量浓度排序为:Zn>Cu>Pb>Mn>Cr>Ni>Cd>As>Hg,84个样品中Pb超标率为14.29%,Cd超标率为61.90%,As超标率为54.76%。9种重金属经呼吸暴露途径对人群的健康风险指数均低于风险阈值,不会对人体构成明显健康风险,但重金属Cr的风险指数趋近安全阈值,各风险指数均排序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儿童青少年。  相似文献   

9.
马娟娟  李真 《环境科学》2014,35(6):2060-2066
为了研究七一冰川地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状况,基于2009年7~9月野外考察采样与实验室分析测试,测定了苔藓中Cr、Fe、Cu、Zn、As、Cd、Pb和稀土元素La的含量,并对七一冰川地区苔藓中Cr、Fe、Cu、Zn、As、Cd、Pb的含量特征及可能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七一冰川地区苔藓中重金属含量较高:Fe含量最高,为15160.00~34960.00μg·g-1,其次是Zn、Cu、Cr、Pb、As,含量依次为169.56、134.81、34.52、26.16、9.15μg·g-1.富集系数表明Fe和Cr主要源自地壳尘埃物质,Cu、Pb、Zn和Cd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为活动干扰,As则中度富集,明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Hysplit v4.9轨迹模式模拟七一冰川区域气团三维后向轨迹显示,七一冰川区域大气输送季节性明显,春秋两季大气输送源较多;冬夏两季大气主要输送源较少,酒泉嘉峪关等地是七一冰川地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输送源.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市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确定土壤重金属来源是降低土壤重金属人为输入和控制土壤重金属面源污染扩散的必然要求,以哈尔滨市9个市辖区中4个主要老城区(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为研究区,依据标准格网进行土壤样本采集(表层土壤样本307个,深层土壤样本77个),分析土壤中w(As)、w(Hg)、w(Cd)、w(Cr)、w(Cu)、w(Ni)、w(Pb)、w(Zn);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指示克里格插值法,分别对该区不同成土母质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哈尔滨市四区表层土壤中As、Cr、Cu、Ni、Pb、Z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和Cd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② 以各类成土母质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为评价依据,哈尔滨市表层土壤中Hg、Cd表现出较大范围的重金属污染,依据土壤样本所在格网覆盖范围,污染范围分别占研究区的60%、65%.③ Cu、Pb、Zn污染范围小且污染程度低.研究显示,人口集聚、工业发展、交通发达等因素已经造成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g、Cd、Cu、Pb、Zn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污染,需要合理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控制工业和交通排放,以缓解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1.
根际重金属形态与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际是受植物根系及其生长活动显著影响的土壤微域环境,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根际环境影响着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根际环境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方面的一些主要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冬季PM2.5中水溶性重金属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1年冬季使用SASS采样器在清华大学采集PM2.5样品,并对其中重金属和水溶性重金属(As?Cd?Cr?Cu?Mn?Pb和Zn等)以及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水溶性重金属浓度较高,As?Cd?Cr?Cu?Mn?Pb和Zn平均浓度依次为8.42,3.18,1.99,7.84,30.82, 49.27,412.81ng/m3.Cd和水溶性As平均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建议浓度限值.水溶性重金属在重污染期间易出现富集,灰霾和采暖期间As?Cd?Cr?Cu?Mn?Pb和Zn平均浓度都有增加趋势.水溶性重金属的逐日变化趋势与重金属和PM2.5有较好的一致性.水溶性重金属在重金属中比重:50%£Zn和As;20%相似文献   

13.
污水厂污泥堆肥前后养分及重金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污泥、稻草、木屑为材料,研究了堆肥及添加粉煤灰、磷肥、石灰等添加剂对污泥堆肥中养分全氯、全磷、全钾和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堆制后全氮含量降低,全磷、全钾含量增加,而加磷肥则具有较好的保氮效果;对于重金属,经堆肥后其活性均有所降低,加入石灰提高了污泥的pH使重金属元素向无机态转化,钝化重金属的活性;酸浸出实验中,样品锌、镉、铬的浸出率受pH的影响较大,而铜和铅受pH值的影响小.由此可见,堆肥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金属活性并保持养分,从而达到农业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大气TSP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分析了重庆市主城 7区渝中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以及清洁对照区 (北碚区 )的总悬浮颗粒物(TSP)监测结果。结果表明 :重庆市 7区中 ,只有渝中区和北碚区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而九龙坡区、渝北区、江北区、南岸区和沙坪坝区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0 .2 mg/ m3) ,说明重庆市颗粒物污染严重 ,空气质量不容乐观。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 AES)测定分析了 TSP中 5种重金属 ,结果显示 :九龙坡区 Cd和 Pb含量平均值最高分别为 0 .0 1 2 1μg/ m3,0 .4632μg/ m3,Zn的含量渝中区最高为 1 .52 2 5μg/m3,Cu和 Cr的含量沙坪坝区最高分别为 0 .1 2 96μg/ m3、0 .471 9μg/ m3。富集因子法分析结果显示 :主城 7区 TSP中 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大于 1 0 ,而且大 1~ 3个数量级 ,说明重庆市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5.
广东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废水对河流沿岸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粤北大宝山铁多金属矿开发活动产生的选冶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横石河水中,给横石河流域沿岸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对沿岸土壤剖面重金属总量和形态的分析表明, Pb、Zn、Cd、Cu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 以Cd污染最为严重, Pb、Zn也达到中度污染至强污染. 河流水体和土壤的pH值对金属总量和可交换态离子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土壤中金属总量、金属可交换态含量随着土壤酸度的变化出现相应的变化. 在地处下游地势低平污染严重的上坝村, 农田表层土Pb、Zn、Cd、Cu的总量分别达到257.762, 350.235, 5.083和186.901 mg·kg-1, 分别超出国家标准的1.03倍、1.75倍、16.9倍和3.7倍, 且污染渗透至土壤的深层,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6.
活性炭纤维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活性炭纤维作为去除水中镉、镍、铜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考察了震荡时间、水样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三种离子的吸附等温线,采用Langmuir和Freundich模式对吸附平衡实验数据作了线性模拟。对吸附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吸附效率随着震荡时间的延长pH的增大而升高。三种重金属离子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可用Langmuir和Freundich模式较好地描述。吸附形式呈单分子层且易于进行。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水中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良好,且吸附剂易于再生,可作为去除水中离子态重金属的优良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配位体是控制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水环境重金属络合容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和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络合容量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江云南省兰坪县下温水庙至金鸡寺旧址河段水中重金属Pb、Zn、Cd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用045μm滤膜和HNO3—HClO4消化法,将水中重金属划分为不安定态、溶解态、结合态和颗粒态  相似文献   

19.
污水灌溉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北运河香河段污灌区不同深度土壤重金属Cu、Pb、Zn、Cd含量的监测分析,评价污灌对土壤重金属含量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深度以及污灌时间、污灌水重金属含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利用EDTA溶液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H值、淋洗时间的EDTA溶液对污染土壤中Ph、Cu、Ni、Zn、Cr的去除,并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EDTA为0.05mol/L、pH值=7、液土比为10:1、淋洗时间为18h的条件下能达到对污染土壤重金属最大去除率,去除率分别为zn85.26%、Cu21.65%、Pb16.76%、Ni7.83%、Cr6.29%。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转移系数最大的是Cr,其次是Cu、Pb、Zn,最后是Ni,说明在土壤淋洗过程中Cr最先达到质量转移的平衡状态,然后是Cu、Pb、Zn,最后是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