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中四川耕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四川耕地生态环境本来已存在严重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四川耕地生态环境保护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应尽快编制四川省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确定我省耕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原则,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议事日程,搞好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耕地保护要从单纯数量保护逐步过渡到数量和质量并重,并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既要努力增加耕地数量,又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最后,应通过加强多部门协调配合,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使耕地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2.
耕地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本,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确立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理论研究、方法模型和实践,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耕地资源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对我国而言,经济飞速增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每寸土地都显得弥足珍贵。在收集我国1997-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的资料,并作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得出我国耕地资源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其中生态退耕和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耕地资源的减少引起了粮食总产量和单产量的变化,而耕地复种指数也是影响耕地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内在关系,并提出适合我国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耕地时空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安徽省各地、市50余年来的长序列统计资料,对安徽省耕地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应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相结合,定量地诊断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安徽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三大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耕地保护的对策,并将研究结果应用GIS进行了空间表达,该成果对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耕地利用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土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等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将生态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等理论进行融合,并结合耕地作为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作为资源分布的差异性,提出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核心问题和环境经济学的基础,公共物品属性是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途径选择的公共经济学基础,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效益)理论是确定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的价值基础和理论依据,城乡与区域统筹发展是耕地保护区内和区际经济补偿体系构建的依据和目标,从而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的趋势、理论和方法、内容和体系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研究表明:①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外将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融合于农业补贴,尤其是农业生态补贴和农业环保计划之中。国内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研究内容则多侧重于对耕地价值、价格和效益的内涵界定、测算方法以及耕地非农化补偿(征地补偿)研究方面。②在研究体系方面,已有研究未能将区内和区际补偿、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补偿进行有机结合。③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未能将相关理论进行有机融合,也未能从耕地保护外部效益供体与受体分析的基础上合理测算耕地保护的外部性。为此,我国学者应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大连市甘井子区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中耕地图斑的空间景观格局,探讨大连市甘井子区耕地图斑坡度级与DEM尺度的关系,提出GIS结合DEM的区域耕地图斑坡度级量算的工艺流程,并通过GIS程序设计实现区域耕地坡度级的自动提取.通过耕地图斑的坡度级有效测算田坎系数和耕地图斑的净面积,为大连市甘井子区第二次土地耕地数据库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大连市甘井子区耕地保护、耕地潜力分析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广东省农业以至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该省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变化特征及各地区耕地资源的流失、净增减情况,得出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特征,并简要地阐述了产生这些变化的机制和原因,最后提出了保护耕地资源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耕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分析我国人多地少、人增地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国情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家对耕地大量需求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必须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调”数据分析我国东部地区XX地级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变化,从流失去向与流失空间分布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其真实境况,从而提出切实的保护政策建议。结果表明:①流失去向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和自然损毁,其中农业结构调整占用为主导。②城市圈内比圈外占用普遍严重,尤其是城乡建设占用了大量基本农田。③永久基本农田存在空间错配现象,未做到“应划尽划”。据此,提出构建农户补偿机制、县级保护任务量与存量建设指标相挂钩、协同基本农田—生态—城镇空间布局,实施圈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机制等系列措施,以提升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营养失调、土地污染严重.保护措施: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严格使用审批手续;有效控制土地减少趋势,抑制交通,城建用地过快增长,合理开发荒地、闲散废弃地和复垦;完善法制建设,严格依法管理、调整现行土地税费体系;采取有力措施防治乡镇、企业水污染、化肥污染、应用薄膜污染等.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mployed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to characterize the determinants of farmland conversion at administrative scale between 1994 and 2003 across Qiantang watershed, China. Six determinants were identified: total area of forest, distance to highway, distance to second road, distance to river, population,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identified determinants and farmland conversion showed great spatial non-stationarity, since their character, nature, and strength varied significantly across space. Typically, for cities whose development was heavily relied on roa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he impacts of “distance to second road” and “distance to river” was negative. However,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 restriction of terrain factors led to positive impacts from these two variables. For areas undergoing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farmland conversion was accelerated by popula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for more urbanized regions, a slow-down rate of farmland conversion would be expected. Our study highlighted that the problem of spatial non-stationarity should be addressed when qualifying the determinants of farmland conversion. Linking our results within the context of farmland protection, we argue that implementing local-specific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stead of the current one-size-fits-all framework, is the key for the success of farmland protec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农地保护的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内部环境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战略分析,其目的在于寻找新形势下农地保护的正确战略决策,以解决我国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研究得出:农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政府应该扬长避短,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5.
杨锋  高松峰  袁春  袁涛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7):628-631,635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对矿业城市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以典型矿业城市——山西省朔州市为例,结合当地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年),以当地2005年(规划基期年)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为基础,分析其动态流向特征,最后根据自然气候、社会经济条件与耕地质量的一致性,将规划期内(至2020年)朔州市耕地划分为3个区域,分别探讨了各区域耕地利用、土壤改良和生态环境保护方向.  相似文献   

16.
林带遮荫地种植苜蓿带的棉蚜生态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长彦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132-134
从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农业结构、农区畜牧业发展前景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方面,阐述了种植苜蓿带的意义。同时,简要介绍了苜蓿对棉花害虫的控制作用、操作方法以及苜蓿的栽培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以云县为评价对象,基于ArcGIS软件的强大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云县没有1级耕地分布,2~4级耕地有少量分布,占全县耕地8.23%;5~10级耕地分布较广,占全县耕地91.77%,云县耕地质量在国家标准地力等级体系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在自身区域经济发展中因政策性原因遭遇经济发展瓶颈。本文从分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关系入手,论证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着重分析了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现在面临的区域经济发展窘境,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积极性的要求,提出了构建以粮食安全保障基金、商品粮调销补偿基金、耕地保护基金为主的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建议,最终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富民增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农地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影响农地规模经营的因素建立了农地规模经营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农地规模经营适宜性进行了分析,将我国各地区按照不同的农地规模经营发展条件分为五类,并以评价结果为依据确定各类别的发展条件优劣,为探索农地规模经营发展路径、制定差别化的发展政策等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96年和2001年2期1:10万TM假彩色影像资料,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分析了福建省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林地、耕地的减少和草地、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5年间,城镇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最大,因此。加强林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是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