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建立了龙山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评估龙山县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功能价值的基础上,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提出了探讨.结果表明龙山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是93.69亿元,高于龙山县2014年的GDP61.33亿元,同时也证明生态功能区划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有一定的提升.从研究结果来看,龙山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巨大,该结果有利于加强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也说明了维持生态环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图3,表3,参17.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100年,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范围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且速度惊人。我们已经在地质尺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生物、物理及化学性质。人类活动的这种累积作用影响了地球生命的支撑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一旦管理失败会有什么后果?这种挑战在21世纪会更严峻。人们必须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活动如何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服务有更深入的认识,决策者为了制定高明的决策,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更准确的信息。总之,我们必须有大量信息来满足全球、国家和当地尺度的资源管理决策的需求。为此,世界多个机构和组织提出并制定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MA: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1998年12月成立了MA指导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段晓男  王效科  尹弢  陈琳 《生态环境》2006,15(5):1091-1095
固碳是湿地生态系统一项重要的服务功能。文章通过对各种类型湿地的固碳量及其潜力进行分析,发现湿地的固碳潜力要高于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维持和恢复湿地的固碳潜力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湿地遭到破坏或转为他用,其固碳能力就会随之下降,所以保护湿地是保证湿地固碳潜力优先考虑的管理措施。此外通过对泥炭湿地、沿海湿地、森林湿地和人工湿地的恢复措施及效果的分析,发现恢复和创造湿地可以恢复并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但针对湿地碳库的固碳措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陆地表层复杂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同时承载着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人地关系动态演进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环境与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消失,人地系统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系统服务流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转化、输送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桥梁,能够在人地系统间建立时空连接。以黄河中下游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地区(河南省郑州市)和生态环境保育区(河南省南阳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综合评估框架,揭示中尺度区域人地关系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近30年间,郑州市的人均三维生态足迹增长力度大于南阳市,而生态承载力水平小于南阳市。2020年郑州市人均三维生态足迹与南阳市的差值为0.195 9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是南阳市的2倍、1990年的121倍。由此可知,快速城市化发展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远低于生态环境保育区,人地系统矛盾比生态环境保育区尖锐。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流视角的区域人地系统动态演化评估,可为决策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序言     
<正>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全球气候的重要调节者,海洋对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全球工业化发展、人类活动的频繁,导致污染源持续性输入,已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包括营养物质(如氮和磷)、重金属、矿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经过各种途经进入海洋环境,对海洋生物、生  相似文献   

6.
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承载力的起源、演化与发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进行了评述。生态承载力内涵可以概括为“特定时间、特定生态系统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对人类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支持能力以及生态系统所能持续支撑的一定发展程度的社会经济规模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今后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是:研究对象趋向多元化,研究领域呈现交叉综合趋势;生态脆弱带将继续成为研究的热点地区;研究重点将继续向动态模拟化方向发展;新方法、新技术手段将不断应用于生态承载力研究。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计划?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趋势,废物和污染物的释放超过了地球吸收这类物质的能力,自然资源的消耗也超过它们的恢复能力.如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生产工艺、产品和服务必须朝着新模式重新取向,才能既缓解环境压力又带来更好的工业生...  相似文献   

8.
环境化学的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世界人口增长、城市迅速发展以及能源人均消费量的不断提高,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冲击,环境质量下降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保护环境和维持发展已是当代人们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之一。 燃煤产物、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金属矿山开发和排放中的废水以及食品的沾污等  相似文献   

9.
腐殖质的光化学降解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殖质是地表环境中最重要的有机组分,也是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吸光物质之一,对环境污染物的形态、迁移、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综述了腐殖质的结构特征和光化学降解反应过程和机理,指出腐殖质的光敏化和光化学降解过程对环境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宿有重要的影响。通常,腐殖质的光敏化作用在低质量浓度下,尤其在一定铁离子的协同作用下可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但高质量浓度的腐殖质由于其本身的吸光作用以及参与自由基的竞争则抑制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腐殖质的光化学降解过程降低了环境体系的pH和腐殖质的分子量、破坏了腐殖质的芳环结构、改变了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等,导致其与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结合能力的下降,造成水体或颗粒态中游离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增加,对生态系统将造成更大的危害。目前对腐殖质和环境污染物本身的光化学降解机理已较为清晰,今后应加强对自然水体或土壤系统中腐殖质光化学降解的影响因素,腐殖质光化学降解过程中结构特性的变化机理,以及腐殖质的结构特性与环境污染物结合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随着平流层臭氧空洞的增加,增强了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强度,研究紫外线增强对腐殖质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进一步深刻理解太阳光辐射对污染物环境行为和归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藤本植物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对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仍不清楚藤本植物在选择依附林木时是否具有选择性以及其在树干表面生长与分布是否有一定的规律。采用随机样点法调查我国华中鸡公山地区典型落叶阔叶林内的藤本植物生长和分布状况。研究表明,阔叶树种〔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与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树干分布的藤本数量显著高于针叶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树干表面有无苔藓覆盖对藤本分布无显著影响;藤本植物在树干上的分布受立地坡位的影响,表现为基径处树干坡下位附生的藤本数量高于坡上位,然而在胸高处树干坡下位藤本数量则低于坡上位。藤本植物在选择依附林木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并且其在树干上的分布会因微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转变,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共存与维持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区域性特征.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由陆域、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成.开展水库特别是水库所在流域的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评估,对于有效开展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珊溪水库所在流域生态系统特点及生态系统服务特征,构建水生态物质量和价值量评估指标体系,借助静态的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其生态系统的状况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持续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确切的评价,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特征、结构与功能以及发展的趋势,揭示其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得出控制与调整结构的客观依据。评价的标准必须符合生态经济的要求,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相似文献   

13.
生态系统健康是研究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组织、自然系统和人类健康的综合性学科,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国内外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大量研究,指出生态系统健康是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受损的恢复能力,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农村生态系统是一类自然一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在综合分析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和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农村生态系统是指在不同区域范围的农村地域内,不同类型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能量关系,以及农村人群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总和.农村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农村生态系统能够实现农村环境健康目标、生态系统活力目标、农业生产与乡镇企业发展目标,并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受损的恢复能力.通过分析已有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体系,结合农村生态系统的特性,研究构建了由环境健康目标、生态系统活力目标和功能目标组成的农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框架体系,以期明确农村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为开展评价研究建立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胁迫及胁迫生态学的定义,划分了胁迫的种类,阐述了胁迫生态学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受胁生态系统的症状包括营养循环、初级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优势种群个体大小、演替方向、发病率和种群数量等的变化。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时段内,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可以缓解胁迫的影响;一旦胁迫超过自稳定能力,生态系统将进一步退化甚至发生不可逆转的崩溃。胁迫生态学可以为生态系统诊断、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生产和服务功能,在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产力、土壤碳库、养分循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自然界进行了高强度掠夺式开发利用,为谋求经济发展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与自然资源为代价,致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同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越来越多的生物面临灭绝、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全球气候变化等,而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活动附加于自然草地生态系统后,草地的利用与经营管理方式以依赖实践和经验为主导,而关于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探索积累阶段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致使草地利用与发展经历了缺乏科学指导和合理调控的盲目发展模式。随着数学方法和信息技术等在生态学中的广泛应用,对生态系统结构、组分之间机理联系的深入认识,生态学家正试图利用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网络分析技术,准确模拟生物多样性、多元生态功能网络,分析多功能之间的权衡关系,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实现对草地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警,加强草地良性发展的人为调控,以最终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管理系统。文章综述了生物多样性和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与管理的重要研究进展,提出了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明确了白洋淀远景规划建设国家公园,推进白洋淀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构建"淀水林田草"综合治理示范区.结合国家公园设立规范,从生态系统代表性等9个方面对白洋淀现状进行评估和分析.生态系统代表性、生物物种代表性、自然景观独特性、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全民...  相似文献   

17.
工业革命以来,诸多国家都走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道路.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环境污染以不可逆转的态势加速发展.近年来物种急剧丧失,保护动物遗传多样性作为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于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较少,因此通过研读已发表的文献,归纳了近年来大气、水体、土壤、噪音及人造光等环境污染对...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生态平衡?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在长期适应的过程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成分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有其相应功能的状态。通常生态平衡表现在:(1)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出与输入维持着平衡;(2)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结构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3)食物链能量转化、物质循环保持正常运行。这三个平衡也就是生态系统物质输出输入收支平衡、结构平衡与功能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然规律,是  相似文献   

19.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森林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然后归还到林地表面的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森林凋落物在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分解受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不同情况下,各因子的重要性可能不同。温度和湿度被认为是影响凋落物分解主要的气候因子。凋落物随着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增加土壤湿度对凋落物分解有积极作用。凋落物的化学性质中,C、N比和木质素含量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指标。凋落物分解前期的分解速率受到养分含量、水溶性碳化合物和结构碳化合物含量的强烈影响,而后期则更多地受到木质素及纤维素/木质素比值的支配。土壤动物可以粉碎凋落物,土壤微生物也是促进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人为活动也影响凋落物分解。N沉降、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等全球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未来凋落物分解的研究方向是统一研究方法,开展长期定位监测,加强对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含量和释放量的研究,以及N沉降对凋落物分解作用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新建兰新铁路二线民乐至玉门段为例,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阐明沿线地区生态系统的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西北生态脆弱区铁路建设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类型包括灌从、荒漠、草原、草甸、沼泽、高山植被和农田等,各类生态系统脆弱度均为中度以上,工程建设对荒漠生态系统影响指数最高,对沼泽和高山植被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在铁路两侧10 km范围内,工程占用和破坏的生态系统面积均小于同类生态系统总面积的0.5%,工程施工对沿线生态系统总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