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基础理论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什么是生态平衡?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在长期适应的过程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成分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有其相应功能的状态。通常生态平衡表现在:(1)生态系统的物质输出与输入维持着平衡;(2)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结构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3)食物链能量转化、物质循环保持正常运行。这三个平衡也就是生态系统物质输出输入收支平衡、结构平衡与功能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然规律,是  相似文献   
2.
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发展目标的基本前提。然而,环境质量优劣又是以生态是否平衡作为主要标准的。从这个意义出发,保持有利于人类的生态平衡也就为繁荣农业经济和建设良好环境奠定了基础。目前,从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搞好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态平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举足轻重。没有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丧失了坚实的生态基础。生态平衡是指某一地区的生物与环境在长期适应过程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的相对稳定结构,有其相应功能的状态。生态平衡通常表现在:(1)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相互间保持着平衡;(2)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间在结构上保持相对稳定与协调的比例关系;(3)食物链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保持正常运行。这三方面的平衡即为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输出、输入平衡,结构平衡与功能平衡。  相似文献   
4.
5.
全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9月,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主办的“全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地区召开。会议围绕“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一中心议题,展开激烈的学术研讨。现将主要观点概述如下: (一)关于生态经济学 对目前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有学者提出了以下看法:(1)研究生态经济学必须以人的客观需要为中心,否则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就会失去目标。(2)以人的客观需要为中心,也就是以人的福利水平来判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辩证地对待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做法。(3)生态经济学判断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标准应是生态经济效益或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并以此来取代单纯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作为判断标准。在生产实践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者的优化是不可能兼容的。但生态经济效益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面对世界性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衰竭、能源短缺等等问题日趋严重,致使人类不得不重新研究探求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是,富裕的象征绝不再是单纯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而是要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同生态平衡的关系,必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作为权衡综合协调发展的检验工具。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生态经济指标体系的探讨尚处于初始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以下三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